湯姆·斯托帕及其戲劇創作
但凡看過湯姆·斯托帕(Tom Stoppard)戲劇作品的人,都會有一種驚艷之感,因為其中處處充滿了睿智、博識和高明的喜悅。作為英國戲劇史上的后來者,斯托帕所表現出的幽默和精致沿承了莎士比亞、王爾德等先輩們的風格,他站在上世紀60年代后期逐漸銷匿的荒誕派末端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湯姆·斯托帕1937年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在納粹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前夕,全家遷往新加坡,之后又輾轉到了印度。期間,留在新加坡的父親不幸去世。直到二戰結束之后,10歲的湯姆才跟著母親和繼父到英國定居,并隨繼父姓斯托帕。
與貝克特和品特這兩位大名鼎鼎的劇作家一樣,斯托帕也具有猶太血統,不過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位有著深厚文學涵養和哲學深度的劇作家,居然未曾受過高等教育。早在中學畢業后,17歲的斯托帕就開始從事新聞工作,兼撰寫劇評和故事。直到23歲時,斯托帕才真正開始了劇作家的職業生涯,他放棄了記者工作,寫出了第一部作品《漫步于水》(1963)。從此,斯托帕的戲劇創作便一發不可收,主要作品包括《羅森格蘭和吉爾登斯已死》(1966)、《跳躍者》(1972)、《怪誕的仿效》(1974)、《戲謔》(1974)、《夜與日》(1978)、《真情》(1982)、《阿卡狄亞》(1993)、《愛的發明》(1997)、《烏托邦彼岸》(2003)等等。
斯托帕是一位勤奮而嚴肅的劇作家。他在創作大量優秀舞臺劇的同時,也積極開拓其他創作領域,如電影電視劇本、廣播劇等。199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莎翁情史》便出自斯托帕之手,它達到了古裝文藝片的完美高度,也使斯托帕拿到了奧斯卡獎、金球獎、柏林銀熊獎的最佳編劇獎。不過,斯托帕的更多榮譽還是來自他的本職領域——舞臺劇。他描寫19世紀俄羅斯知識分子的三部曲《烏托邦海岸》,獲得了2007年美國戲劇最高獎項——托尼獎的多個獎項。斯托帕本人在1997年被授封爵士,后又獲嘉德勛章,當仁不讓地成為當代英國戲劇、電影中地位顯赫的劇作家。

斯托帕的戲劇,在主題、內容、結構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風格魅力。他熱衷于探討人生和真理,喜歡呈現各種理論和世界觀的沖突和交鋒。在當下過度理性的世界中,難以接近的客觀真實與無法依賴的主觀真理之間的碰撞和對立形成了一種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正是斯托帕作品中重要且獨特的主題。《真情》以巧妙的戲中戲結構來探究愛情的本質,夫妻之間互相捉弄又彼此欺騙,令人真假難辨。斯托帕的醉翁之意,當然不在愛情婚姻的表面,而是直指現實世界無法確定的真實性,具有尖銳的現實諷刺意義。人們在失去確定意義的現實世界中,竭力尋找內心真實——從這一點上看,斯托帕吸取了荒誕派戲劇的神髓。不過,與某些荒誕派作品相比,斯托帕的戲劇雖然同樣表現著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難以言說的無意義、人生的悲涼況味,但絕非是內容等于形式的有機形式主義,也不艱深晦澀或枯燥蒼白。比起抽象的、清冷的、悲觀的荒誕派來,斯托帕的作品完全是另一種繁花似錦的景象。
斯托帕擅用荒謬逗趣的形式來包裹極其嚴肅的主題,將莊重的本質與滑稽的表象融為一體。這種本事,雖不是斯托帕的獨創,但他無疑是一個絕頂高手。斯托帕經常戲仿其他作家的作品,以戲謔和反諷的方式向大師致敬,比如《羅森格蘭和吉爾登斯已死》混合了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的人物和貝克特《等待戈多》的靈感。《哈姆雷特》里那兩個打探哈姆雷特的發瘋原因以及護送他去英格蘭的邊緣人物羅森格蘭和吉爾登斯,成了《羅森格蘭和吉爾登斯已死》的主要人物,斯托帕表現了這兩個小人物等待被處死的過程——他們尋找存在的意義,又不得不面對死亡。兩個流浪漢在《等待戈多》里發牢騷、脫靴子,而羅森格蘭和吉爾登斯卻玩起了拋硬幣的游戲。
斯托帕的許多作品雜糅了哲學、政治、文學藝術、日常生活乃至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從中可以窺見作者本人龐大深厚的知識結構系統以及出色的理性思維能力。《阿卡狄亞》是此類作品中的經典之作,斯托帕將牛頓物理學、數學、混沌理論、文學、建筑、園藝設計融為一體,令人眼花繚亂而又拍案叫絕,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斯托帕式的聰明之作。
該劇共分2幕7場——第一場戲發生于1809年,第二場戲發生于當前,第三場戲又回到1809年,繼續當時的故事……依次類推,隔場跳躍,形成了標準的平行結構。其絕妙之處還在于,故事發生的地點皆位于英國德比郡鄉間的一個貴族莊園。斯托帕以雙線平行的結構,比照了古典時期和現代時期的人們對知識的尋求,以及兩個時代的不同氣質。這出復雜多元的戲劇充滿了智慧、想象力、中產階級情調、歷史縱深感和科學神秘感。有評論家將《阿卡狄亞》喻為一件絕美的中國瓷器,既有表面的光澤和圖紋,又有釉彩下精細的質地。對斯托帕來說,表達思考比僅僅講述一個趣味十足的故事重要得多,于是在這部戲中,他再次提出了“世界的不確定性”這一主題,質疑世上的一切究竟是否有潛在的規則,還是混沌一片。
斯托帕出色的語言才華也是被評論家們所津津樂道的。在他的作品中,文雅和粗野并舉,處處可見俏皮話、典故、雙關語、文字游戲、機智對白、諷刺,這都是他對于現實生活的深刻諷刺和滑稽模仿。從這點上來說,斯托帕就像是阿里斯托芬的接班人。
無論是早期的鬧劇還是后期的傳統喜劇,斯托帕一直秉持著一種蘊含智慧的娛樂精神,就像他自己所強調的:“戲劇最重要的是一種娛樂。”斯托帕式的娛樂,是聰明者的娛樂,是具有思想深度和人文關懷的娛樂。他將戲劇把玩拿捏得巧妙自如,形成了嚴肅喜劇(serious comedy)的作品樣式。他的戲劇更像是一個智力游戲,思想、智慧、才能、娛樂四者缺一不可;而斯托帕本人則是一個嚴肅認真的高級玩家,且總能在這場游戲中頻頻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