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詩云:“路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山間幽徑于白云間盤旋,盎然的春意隨著彎轉的溪水淙淙流淌,偶有落花隨水漂去,唯留縷縷清香淡淡地氤氳。
李曉密老師有如一溪春水,清淺明麗,雅致從容。聽她的課,你會有入境的感覺,仿佛清泉就是“我”適意的心靈,山間幽徑就是“我”思緒的延伸……人融于課中,這真是一種極美好的藝術境界!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藝術風格;那么,作為教師的最高追求就是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所謂教育大師者,正如莊子筆下的庖丁,能將每一節普通的課上出詩意,上出人生哲理,上出高妙的藝術境界。李曉密老師的課就給我們一種藝術的享受。而且,她是在用心靈和孩子們一起享受語文,同時,也帶給每一位聽課教師精神的愉悅。是呀,當我們把教學當作是藝術時,我們的生命成長也隨之充滿了詩意,悅己悅人,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就像草木追求陽光,在陽光下拔節成長一樣,教師追求風格,必然會在追求中不斷成長。曾經覺得李曉密老師特別像苗鴻嬡校長,講課的語氣神態尤其像。李曉密老師一定下了很多工夫,模仿、學習、實踐、反思、再模仿……如今,李曉密老師的語文教學更清新,于設計中卻不見痕跡,于巧妙處卻自然樸素,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所以,教學風格的追求,是教師成長的恒久動力。
我們可以看到,李曉密老師和許多的優秀教師一樣,即便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形成了一定的教學風格,但仍堅持上研究課、上交流課。通過上課,長與短,從別人那里可以得到真實反映;聽別人上課,短與長,可以折射出自己的影子。我想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教學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知識、經驗不斷的豐富而不斷發展完善,教學風格的發展完善才是教師專業成熟的顯著標志。
“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我們應該相信,對陽光的追求可以使樹木茁壯而秀麗;對大海的追求可以使溪流綿長而壯闊;正是因為我們追求教學風格,才使我們的教學生命流光溢彩,激情澎湃!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復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