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的能源消耗70%左右用于交通運輸,汽車占30%多。節能減排已成國家的長期戰略,而汽車產業的節能減排是節能環保的重要突破口。汽車零部件企業作為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行業節能環保的發展起著重大作用,零部件行業的發展趨勢是誰能抓住節能和環保,誰就能立于不敗之地。而汽車零部件企業如何加強研發,如何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節能環保產品,就成為企業關注的大問題。
加強節能環保零部件的研發生產
節能環保的關鍵零部件是發動機、輪胎、剎車片、蓄電池、涂料等等。而在整個節能環保的大趨勢下,這些零部件企業面臨的挑戰尤其嚴峻。
北京理工大學孫立清教授提出“汽車節能的核心是發動機技術提升,提高能量使用效率,減少無效消耗,以提高燃油的經濟性”。發動機技術的提升是節能環保的根本,然而發動機技術的研發一直是汽車行業的短板,因此,研發更高性能,更低排放的發動機便成為汽車業目前的重要問題。
我國在研制節能減排發動機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比如奇瑞ACTECO系列發動機,采用當代先進的技術,其技術集成度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功率、油耗、排放等主要技術指標均達到世界水平。此款發動機不僅對缸體和進排氣采用多項優化設計,“充分發揮每一滴燃油的能量”,實現了高效率和低油耗;而且采用輕量化結構設計,在保證足夠強度的基礎上,減輕了動力總成的重量,使動力響應敏捷,也更節油;同時生產過程中的高精度加工和組裝工藝,保證了加工和組裝品質,減小了發動機的內部阻力,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油耗。充分體現了奇瑞在節能環保發動機方面的實力。
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應該提高技術實力,跟上甚至引領汽車行業節能環保步伐,提升研發水平,研發節能環保產品。只有零部件企業做到節能環保,汽車行業的節能環保步伐才不會受到制約。
加快新型環保材料的開發利用
零部件企業應立足于開發零部件的新型替代材料,使汽車零部件輕量化,以減少燃料的消耗。減少使用含有害物質的裝飾材料,以提升車內空氣環境和駕乘舒適度。
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和車內裝飾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質的釋放,包括汽車使用的塑料和橡膠部件、織物、油漆涂料、保溫材料、黏合劑、剎車片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機溶劑、助劑、添加劑等揮發性成分。
拿摩擦材料來說,汽車摩擦材料的質量和性能,不僅對汽車的運行和安全性能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直接關系到汽車的環保性能。金麒麟的新一代陶瓷剎車片由陶瓷纖維、不含鐵的填料物質、膠粘劑和少量的金屬組成,剎車片時更清潔安靜,并且有卓越的剎車性能,更符合環保安全的要求。
零部件企業在原材料選用上,應注意采用環保材料,如利用納米材料、防紫外線高性能塑料等。同時,節能環保型材料的使用也是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法寶,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今天,企業只有掌握了更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技術,才能在行業中脫穎而出,立于不敗之地。
發力汽車零部件的“綠色再制造”
將報廢汽車上還有利用價值的零部件經過修復、改造等再制造,使之恢復原有性能甚至形成新的性能,延長使用壽命,變成質量合格的產品并加以重新使用。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因產品零部件生產所需材料和能源對原生礦的開采,間接地保護了環境。同時,零部件再制造產品質量達到新品質量要求,不同于一般的維修,和新品制造相比,成本只是新品的50%,節能60%,節材70%,應該說對環保的節能減排作用非常明顯。
零部件再制造在國外已經有50多年發展歷史,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制造和服務體系。法國是世界汽車大國,年報廢汽車數也達到150-200萬輛。目前近85%的報廢車零件均被回收再利用,汽車零件回收也因此成為法國一個重要行業。據法國雷諾汽車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根據歐盟有關指令規定,至2015年,歐盟各國報廢汽車95%的零件將被回收再利用。目前除鐵質和鋁質汽車零件外,法國報廢汽車的回收零件還包括電池、機油濾清器、機油、剎車油等“危險性工業廢料”。美國是目前全球最有效的廢舊汽車回收國,全美大約有12000家汽車零部件回收商,多數與汽車生產企業聯合經營。它們能夠將有再利用價值的發動機、電機和其他零件拆卸翻新,重新出售。至于金屬車體,則由破碎機碾成金屬碎片后再運往鋼廠鑄造新車體。幾乎占每輛汽車重量75%的部件都已被重新利用起來。廢舊汽車回收在美國已成為一項年獲利達數十億美元的新行業。
“綠色再制造”一直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的弱勢。目前,我國對報廢車輛回收再利用的主要途徑是拆解回爐進行材料再造。這樣的方式雖然使鋼鐵等金屬材料得到了回收再利用,但是,這些回收的材料在進行新加工時,依然需要新的能源消耗,而且,在新發動機生產的鑄造、金屬加工等方面也要消耗大量能源。目前,我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有1000余家,年拆解報廢汽車能力約60萬輛。顯而易見,我國現有的汽車拆解回收能力還不能滿足每年約200萬輛報廢汽車的需要,而且多數企業技術水平低。目前,國內正規的有再制造技術能力的企業更是微乎其微,總數不超過10家。
零部件再制造在中國的市場競爭還遠沒有展開,仍處于起步階段。潛力巨大的再制造產業給零部件企業提供了大量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