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約有150平方米的精室雅舍里,光茶桌就擺了四五張,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天南地北的茶人茶客聚在這里,喝茶、論茶、交流學(xué)習(xí)。而雅茗居的主人總能拿出令你興奮不已的各種好茶讓大家開懷暢飲。從珍藏幾十年的老茶,到剛收回來的應(yīng)季新茶,有“曬了太陽曬月亮”的野生古法普洱茶,更有叫不上名堂的野茶、粗茶,以及主人自己焙火精制的私家茶等等,雖然算不上什么稀世珍品,卻每一樣都透著主人對茶的理解,對健康的理念。
這是晨歌暮曲初次到訪雅茗居時的描述。“雅茗居”有兩個,晨歌暮曲先結(jié)識的是一個名為“雅茗居”的茶友論壇,而另一個是“雅茗居”論壇的主人在現(xiàn)實中開設(shè)的私人茶室。論壇上的茶友們對茶室“雅茗居”的評價很高,稱其為“茶人茶友雅集的會所,也是各地茶友在福州的歡樂驛站”。
先不論兩個“雅茗居”的誕生先后,也不論究竟有多少茶友雅集于這間會所,光沖著開篇的那段描寫,我就決意要上雅茗居飽茶一次。
雅茗居印象
見到雅茗居前先見到云萱。云萱是雅茗居主人的網(wǎng)名,茶友們相聚時,也習(xí)慣稱他“云萱”。初見云萱,感覺他像云游歸來的隱士,中規(guī)中矩的深色著裝,蓄著蓬松的長發(fā)和濃密的胡須,更是增添了幾分仙風(fēng)道骨。他的言談舉止,很是內(nèi)斂沉穩(wěn)。不輕易開口主動攀談,一旦聊到話題上,他總能有一番精妙的見解。
跟隨著云萱,見到了仰慕已久的雅茗居,這里的確是一處特別的天地。雅茗居里的主角是配套的精致茶桌椅,為了同時能接待數(shù)十個茶友,10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要擺設(shè)三四套桌椅,這些桌椅都按照一定的距離被巧妙地隔開了,讓三五成群的茶友能在這私人茶所中享有相互獨立的空間。雅茗居里的配角很多,最有分量的配角算是綠色植物了。大廳的右邊,用一排小木樁靠著墻圍出一條狹長的空間,空間里擺放著高高低低的綠色植物,雖有些顯得參差不齊,卻應(yīng)了私人茶居的隨性、休閑甚至有些懶散的元素,讓人看著舒服,再配合著用藍(lán)灰色的鵝卵石鋪就的“小石路”,就是一處幽深的林陰小徑。
雅茗居里還擺設(shè)著四五個造型大小不一的多寶閣,多寶閣的格子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茶器和茶友們贈予的特色物品。其中有一把用古錢幣拼接成的“青泉古劍”是一位西安的茶友送的,還有一尊銅鑄的金色舍利塔是茶友從網(wǎng)上淘來的,這尊舍利塔共有四層,每層里都放著寶貝,聽云萱介紹,塔底放著經(jīng)書。塔尖盤坐著一尊佛像。
雅茗居的墻上掛著數(shù)十幅墨寶,有茶詩、茶畫、佛畫等,據(jù)說都是茶友為雅茗居而自作自畫的。有一面墻讓人又看到了綠色,那是并排著的二十來幅茶山風(fēng)景圖片,這些圖片大小一致,都被精心裝裱起來,每張圖片上還配有攝影者的茶詩解說,細(xì)細(xì)品閱,仿佛經(jīng)歷了一番美妙的茶山之旅。
雅茗居設(shè)計理念
云董好結(jié)交天下茶友,這間雅茗居就是為各地茶友而設(shè)。云董說,他的朋友很多,而且多數(shù)是茶友,他和茶友們常常聚在一起喝茶和交流心得,雅茗居就成為茶客們的云集地。
雅茗居的所有設(shè)計和布局都是云萱一手包辦。他喜歡綠色植物,綠色的有生命力的事物能讓人安心與沉靜,帶給茶友親切舒適的感覺。的確,雅茗居中除了大廳右邊集中著很多植物,邊角空白的地方也少不了綠色植物的裝點。房間四處無不透著生機與活力。在雅茗居里。看不到流行的壁柜壁櫥,云萱坦言自己更偏愛去置辦一些現(xiàn)成的茶柜和多寶閣,可以隨意挪動,隨興擺放。
佛像與禪畫也是雅茗居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云董說,他崇尚佛教文化,在品茶的過程中慢慢體味禪理也是一種修行。人在喝茶之初。是用基本器官眼耳舌鼻去品味和感受,之后是身體。最后是用意念。這也就達(dá)到了品茶的最高境界。
后記
走出雅茗居,思緒有點被放空的感覺。雅茗居的那扇門仿佛隔開了一個茶里與茶外的時空,從有茶到無茶,多少有些許失落感。本想茶居里無非就是茶桌、茶椅、茶器這些生硬的物什,而雅茗居里那些綠色的活物、有故事的玩意兒、畫冊般的茶山照片都是有生命力的,它們會呼吸,有重量,人類的介入,反倒是為了襯托它們,因為在剛走進(jìn)雅茗居的好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忘記了喝茶,只想著去找它們對話,去認(rèn)識它們。
云董說雅茗居接待過很多很多茶友,最多的時候一天同一時間有30多個茶友聚在這里,我覺得也難怪。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這個雅茗居,都覺得它不能算云萱一個人的,像那把“青泉古劍”、金色的舍利塔、墻上的字畫,還有那滿目綠意的茶山采風(fēng)照。都是茶友在雅茗居里留下的記憶與故事,久而久之,它們成了雅茗居的一部分,而它們的主人也成了雅茗居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