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CFBigslist和Skype的成功后面隱藏著什么樣的力量?eBay公司,通用電氣和廢奴運動婦女解放運動又有什么共同之處?本書與人們分享了這些出人意料的答案。在眾多事物之間似乎不太可能的聯系中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畫面。
上世紀90年代Napster技術剛剛興起時,包括華納、BHG、百代、索尼、環宇五大唱片公司聯合起訴,意圖絞殺這種新興的P2P音樂免費分享模式。但是Napster被肢解后,很快又涌現出了Kazza、eMule等,而且后出現的這些模式經過進化越來越“犀利”,像eMule,它就不僅沒有中央服務器,而且從一開始就是開放源代碼的,幾大唱片公司要起訴也不知道要把傳票送給誰。
P2P之所以受到廣泛的關注是因為它不同于服務器/客戶這樣的中央集權式的發送模式,而是提供了一種個人對個人的分散型文件自由交換模式。
奧瑞·布萊福曼與他的伙伴羅德-貝克斯特朗,最先注意到這種分散型的組織架構對于中央集權制所產生的巨大挑戰。在他們兩人合著的新書(《蜘蛛與海星》里,撥云見日般為我們闡發了分權與集權在互聯網時代所激發的微妙關系。
作者在書中寫到“開始我們發現的東西還只是有趣,但隨著我們在這上面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一個威力強大的模式就浮現了出來,這個模式不只是新奇有趣,而且令人驚奇不已。”
這個讓人驚奇不已的發現就是海星模式。奧瑞·布萊福曼與羅德-貝克斯特朗就象是兩個一線記者一樣進行了詳實的訪問,在這其中,也揭示出很多不為人知的事實。
海星VS蜘蛛
Craigslist的目前網站每月的網頁瀏覽量多達10億。事實上,craigslist本身是一個偶然,一開始,創始人克雷格維護一份舊金山灣區重要活動的電子列表,后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斷向電子列表上補充資料,到最后,只是維護它就耗費了克雷格所有的時間。于是Craigslist形成了讓用戶做主的運作形式。Cralgsilst很早之前就拒絕過微軟公司的廣告意向,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用戶不要求有標語廣告和文本廣告。
在訪問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時,他對《海星與蜘蛛》的作者說到,“作為維基百科的前身Nupedla,沒有獲得成功。在Nupedla發布一篇東西要經歷七個步驟的審查程序,本質上是采用了從上到下的集權制模式。在Nupedla,委員會負責所有事情。吉米-威爾士感慨地說Nupedla是一個失敗的模式。”
我們現在一定是心領神會地明白其實是蜘蛛模式在作怪。
其實這種“去中心化組織”早已有之,只不過現在互聯網提供了一個孵化平臺,讓海星組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蜘蛛模式,維基百科、Cralgsllst、開源軟件社區等都是代表性的例子。就像海星有5個腕一樣,“去中心化組織”也要有5個要素:①圈子。圈子的形成和加人障礙很低,像Cralgslist之類的網絡社區只需要注冊一個用戶名。②催化者(Catalyst)。催化者是海星式組織的創立者、發起人或推手,但是,一旦組織開始順利運轉后,催化者便退出領導角色,把所有權和責任轉移給全體成員。③意漢形態。是什么吸引成員加人圈子?并非只是因為可以免費取得東兩,而是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這類組織的黏著劑。④業已存在的網絡。幾乎每一個海星式組織都是源起于一個業已存在的網絡或平臺,這個初始平臺始于某種意識形態,而且是以非中央集權的模式運作,使組織得以出現有機成長。⑤鼓吹者(Champion)。催化者化信念為行動,開始形成網絡或平臺;鼓吹者比較像是推銷員,他們號召更多人加入。
觸媒式人物
Nupedia的倒掉,繼而維基百科的興起,從“蜘蛛”到“海星”的重生,除了海星組織的5只“腳”外,吉米·威爾士是一個可圈可點的人物。而在書中,吉米·威爾士并沒有被冠以CEO或是首席執行官的稱呼,而是將他稱一個觸媒式人物。這就是海盤組織架構的關鍵角色。事實上,吉米·威爾士常常說到,我是一個病態的樂觀主義者。而從骨子里透出來的反精英主義讓他很有人緣。
同時,這個觸媒式人物,該放手的時候就應放手。問問吉米是誰在掌控著支持維基百科計算機系統的服務器軟件程序。吉米回答說:“我不知道,用戶自己決定這些事情,我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怎么做的,反正在社區中得到一個賬戶,都得要一致同意才行,成員們會相互監督。”事情就這么簡單。
這恰恰正是吉米扮演的角色,他賦予了整個社區令人充分的自由。“我們根本就沒有時間進度表,也沒有什么預設好的方向。在這里,沒有人會成為其他人的老板。人們只是挑選出一個計劃,隨后就展開工作。當他們想要維護網絡時,他們就會遠程登錄服務器進行工作;當他們想要改造網絡時,他們就重新配置。這些工作完全是沒有什么計劃性的,想做就做,不愿意就不做,然而這種方式確實有效。”在這其中,海星模式顯示了無序的力量:“在看起來有點亂的系統里,用戶們完全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于一個開放系統而言,分權化是必不可少的,而支撐分權化的觸媒式人物是那么令人著迷。
eBay的混合基因
事實上,看似混亂的分權組織實際上是建立在一種美好的期待之上的,吉米談得最多的就是人們相互之間的互敬互愛。無論是維基百科還是電子港灣,在2004年的新奧爾良eBay的用戶大會儼然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而女當家人梅格像個無微不至的母親。在eBay,梅格;惠特曼有句經典名言“幫助客戶實現他們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eBay文化開始風起時,受到了雅虎和亞馬遜紛紛效仿。他們同樣開發出了自己的軟件,建立起了自己的拍賣網站,提供相似的服務。不僅如此,他們還不收取拍賣物品的登記費用,但是用戶并沒有轉移。
有一點很重要:就是eBay網建立的用戶的評價體系。用戶在交易中積累起來的聲譽能夠給他們帶來溢價的優勢,每增加一條新用戶評價,eBay網的價值就會增加一分,成百上萬的用戶做出的數百萬條評級就產生了巨大的價值。網絡擴容得越快,它就會越有用,顧客轉移的可能性就越小。這就是海星模式的互聯網的效應。
事實上,eBay在收購貝寶(PAYPAL)以后,是eBay邁向集權化的重要一步。貝寶允許用戶通過授信中介轉賬,eBay的有效運作是基于嚴格控制和安全往來的,當涉及銀行業務時,用戶之間的分散模式就不大起作用了。最近出版的財富雜志將PAYPAL團隊命名為“黑幫”,正如貝寶的一位職員告訴我們的那樣:“如果你跟貝寶的一位員工也說人們的品行基本上都很端正,他們很可能笑話你什么也不懂。因為這里的人整天都在和騙人的鬼把戲打交道。”被eBay收購后PayPal的重要員工都陸續從eBay離職。或許這就是集權與分權的文化沖突。 而后,這些從Paypal離開的人,有很多都開始了創業投資的歷程。這其中,也包括WEB20的Youtube和Facebook。事實上用戶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一個真正運轉靈活的賺錢機器,是集權與分權的相互協調與不斷磨合,eBay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