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搖地動,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降臨在四川盆地西北方向的汶川小城
這個中國古代大禹的故鄉
街道撕裂,房屋垮塌,山體滑坡
成千上萬來不及呼救的生命
散落一地驚恐和絕望
該死的地殼,一次不打招呼的彈跳
眩暈了大半個中國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頃刻之間
在大地上劃出一道深重的傷痕
鏡頭拉近,方圓百里之內——
都江堰中醫院住院樓轟然倒下
病床上等待康復的眼睛頓時一片漆黑
還有聚源中學的教學樓
幾百中學生朗朗讀書聲突然折斷
眨眼間,北川夷為平地
茂縣死一樣沉默
綿陽、德陽到處是凄厲的哭喊
成都幾乎所有的民居空了
近千萬人選擇花園、操場、府南河邊
帳篷、雨傘、汽車車廂里
擠滿了恐懼里最有秩序的一夜安寧
中國的天空下起了雨
一連幾天的雨在13億中國人心里
鋪開撕人心肺的長篇悼詞
中南海不眠。胡錦濤主席凝重的神情
幾乎凝固了高層緊急會議室的空氣
不惜一切代價,“盡快搶救傷員”
國家的快速反應集結起萬眾一心
溫家寶總理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前沿
汶川的道路已經中斷
總指揮部就近在都江堰搭起簡易帳篷
劉奇葆、蔣巨峰住進了帳篷
野戰軍、武警的將軍住進了帳篷
這是一個挑燈夜戰的帳篷
這是一個指揮千軍萬馬的前線
一向溫文爾雅的國家總理揮動有力的手臂
快速前進!部隊從南北兩個方向挺進
就是步行也要搶每一秒時間
早一秒就有更多生命獲救
早一秒人民生命財產就少一分損失
總參謀部應急預案啟動
成都軍區、濟南軍區和空軍
20架軍機運兵,34000官兵陸空開進
采取空中、鐵路和摩托化機動方式
向震中地區全速急行軍
時間就是生命。12000人的死亡數在增加
掩埋在廢墟里的9404個艱難的呼吸
隨時都可能因為時間而中斷
道路崎嶇,冒著滂沱大雨
成都軍區某集團軍某團副參謀長
帶20人偵察分隊率先徒步進入汶川
第一個傳遞出阻隔的災情
成都軍區救援大部隊隨后徒步跟進
武警救援大部隊隨后徒步跟進
某師裝甲團1320官兵,星夜兼程
正在通往川北一條擰成麻花樣的路上飛奔
另一支6000官兵的部隊已經集結
等待雨過以傘降方式進入災區
四川省11個軍分區
已經組織起15000民兵預備役
在震中地區就地開展自救和救援……
震撼撕裂大地,記錄了民族的悲傷和感動
我們不能選擇災害的到來
我們卻能夠選擇面對災難的姿態
那是黨和政府珍視生命的姿態
那是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姿態
那是社會各界緊急援助
共和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姿態
聞名遐邇的都江堰定格了一個國家總理
在這里的一分一秒
當總理扒開廢墟躬身向幸存者的呼喊
當總理面對廣場停放的遺體深深的三鞠躬
當總理無比堅定的目光掩不住疲憊
當總理從瓦礫堆揀起孩子的課本
淚水奪眶而出……
再堅強的人也會動容、心如刀絞
為那些成千上萬罹難的同胞
為一位60多歲老人鞠躬盡瘁的操勞
這是我們記憶的珍藏,永遠
國家公布:汶川地震里氏7·8級
讓每一個人想起當年唐山地震的級數
比唐山更為慘烈的是,這一次震心更淺
波及的范圍更大,而且和唐山地震一樣
相當于投放了400顆原子彈的能量
這是一次特大的地質災害
每一次災難都是心與心的凝聚
每一個人在災難面前都有一次心靈的升華
成都新光華街搭起的帳篷
那里安置了46個從醫院轉移的產婦
白衣天使的守護沒有人離開半步
當記者詢問一位中年醫務人員的小孩
那位當醫生的母親眼淚唰地流下來
她想孩子,但她不知道孩子現在的情況
通訊中斷了,但不能中斷的是自己的職責
城區東郊一個建筑工地
工棚里有這里400個建筑民工的床位
看著滿街流離失所的市民
沒有動員,沒有要求
那些樸實的民工紛紛騰出自己的床
安置了附近近千名男女老少
讓他們在風雨之夜體會了最簡單的溫暖
救援還在進行。這是一條通往九寨天堂的路
這條路上的每個導游走到汶川
都會指著海子講一個故事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這里發生過一次特大地震
一個美麗的小鎮整體被埋入了水下
后來這里就生長出碧藍的海子
至今,這里的海子還會長出紅藻
血一樣鮮紅……
在這以前,故事省略了背景
留給我們一個略帶凄婉但是美麗的傳說
我知道這個故事有了新的版本
那是這次抗震救災中還沒有寫完的壯麗
一首萬眾一心的現代史詩
如此巨大的災難,如此悲壯的挽歌
作為一個中國詩人
我真的希望,我們的共和國
應該為那些罹難的生命,下半旗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