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價值觀的更新是一種文化自覺

2008-01-01 00:00:00伍義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08年2期

[摘要] 人們對自改革開放以來業已踏上的文化自覺之征程仍存有較大的不滿甚至是不認同。這些論爭和認識上的分歧表明,在社會大轉型中出現的文化形態和價值觀的變化和不確定性,還需要進一步理性地面對,以不斷地在全社會取得越來越多的共識。張聞天、張岱年、費孝通的文化觀,是當代中國文化自覺的學理性結論。這些學理性結論,對于觀察世界范圍的文化競爭和交流交融,對于把握社會轉型期價值更新的基本態勢,具有方法論意義。

[關鍵詞] 文化自覺;價值觀更新;社會轉型

[中圖分類號] B01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6470(2008)02-0079-06

近年來,翻開報紙、打開雜志、登錄互聯網,我們都能看到關于文化和國民價值觀現狀、走向,關于高速增長的經濟與中國文化、社會價值取向正負向關系,關于中國文化轉型自主能力、關于中國文化在變動和發展的世界文化中究竟擔當什么角色等等問題的討論和論爭。如有不少學者認為,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存在著一種信任危機,社會凝聚力弱化,社會責任消失,一些人只有利害計較,沒有責任感,一旦碰到現實的利害關系,什么都可以放棄、什么都可以出賣。有觀點認為,中國在文化進口方面的全面的、大規模的逆差和揮之不去的“知識產權問題”,從一個側面表明了中國在世界資本主義等級秩序中處于被宰制、被洗腦的打工者地位;又比如說在傳統文化熱的氛圍中,常常會聽到一種對于今天的“價值空缺”和“道德淪喪”的強烈的焦慮和激烈的抨擊,認為今天的中國社會在高速的經濟成長之中出現了嚴重的價值危機;更有學者認為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徹底地顛覆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義利觀,全面轉向重商重利的盎格魯—撒克遜新教文化,換言之是全部的西化或美國化。

這些爭論的存在,表明人們并不滿足于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并不滿足于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的不斷快速提高,同時還希望有著千年文化傳統、曾經對人類文化作出過重大貢獻的中華文化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在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中為豐富人類文化現代化作出新貢獻。這些討論和論爭實質上回應了費孝通在上世紀80年代給中國理論學術研究所提出的文化自覺這個大課題。

一、文化自覺的實質是價值自覺

文化自覺是費孝通晚年提出的一個基本的學術概念。作為社會學家的費孝通,給文化自覺下了這樣的定義: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趨向,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的自主地位。[1]費孝通的定義,言簡意賅,所謂的文化自覺實質是自知、自主,即一是“自知之明”,一是“自主地位”。這是文化自覺所必備的兩個相互關聯、互為依存的要素。沒有“自知之明”,容易滋生文化的自卑、自戕乃至文化虛無主義,而對本國或本民族的文化的自卑、自戕乃至文化虛無主義,必然無法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無法取得適應新環境、新時代的自主地位。

價值和文化須臾不離,互為表里,價值是文化的靈魂和精髓,文化是價值的歷史和現實的存在方式,價值通常都得通過文化才能有效地影響一切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一個社會保持或更新、抑制或倡導某種價值觀,文化在其中總是全方位地發揮著制約、引導、催化等作用。因此,關注價值更新必然要關注文化自覺。

二、文化自覺是一個全球性課題

和人類社會以往任何時期相比,各民族和各國之間互相交往和競爭在現時代的全球化這一大潮流中日益顯得活躍和激烈。在這種互相交往和競爭中,文化交流和文化競爭雖不比經濟事項來得直接,但是它又無時無處不滲透于經濟交流和競爭中;文化交流和文化競爭雖不比政治事項來得婉轉和曲折,但往往是政治交流的拓荒者和民間使者,直接或間接地擔負著政治溝通和價值傳播潛目標。近年來,各國學者、政治家乃至其他有識之士都在思考本國或本民族文化如何面對全球化,思考本國或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性的文化交流、相互滲透、交融、演進中處于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世界范圍內出現的這一思潮,實質上就是一種文化自覺。

蘇聯解體時,巨大的社會轉變帶來了心理震撼,加上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社會陷入的動蕩與困境,追溯俄羅斯傳統和文化的根源所在成為俄羅斯的主要社會心態。俄羅斯《真理報》英文版2007年3月28日所發表的文章指出,社會的巨大動蕩給俄羅斯民眾心理帶來了創傷和貧富分化等社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俄羅斯人變得比以前“憤世嫉俗”和“自私自利”了,俄羅斯人過去最看重的道德品質如“誠實”、“慈愛”和“無私”等,都有滑落的趨勢。近年來,俄羅斯在重建俄羅斯價值上動作頻頻,從俄東正教紅白兩派合并,到國家為教科書的審定和修改提供指導意見,從重整國家秩序到重新評價蘇聯歷史,就是在這一社會心態支配下出現的主要事件。俄羅斯契訶夫基金會主席科寧道出了俄羅斯社會價值觀更新和文化自覺:“西方一直想利用他們的宗教向俄羅斯推行他們的民主模式和政策,這是俄羅斯所不能接受的。我們有自己獨特的宗教和文化傳統,我們有不同于西方的價值觀。因此,俄羅斯要建立的是具有俄羅斯特色的民主?!盵2]

一貫宣揚文明沖突論的美國人亨廷頓兩年前出版了一本新書《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將“文明的沖突”視角由國際轉向美國國內,把美國近些年出現大量墨西哥拉美等移民以及美國化的非美活動等社會經濟文化現象,上升到美國國家特性受到挑戰的高度,從而提出美國已面臨何去何從的嚴重問題。亨廷頓從自己的文化沖突論出發,認為美國若不大力捍衛和發揚盎格魯—撒克遜新教文化這一根本特性,美國就會有分化、衰落的危險。盡管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基本觀點站不住腳,但他觀察問題所接觸的事實表明,在全球化加速的時代,所謂占優勢的美國文化也同樣面臨著更新的問題。

長期受到種族歧視的非洲人在全球性文化交流和交融中,也更加注重本地區的文化意義,作為世界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一度作為非洲黑人代言人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明確強調:“非洲傳統宗教對世界的貢獻日益為人們所認可。今天它不再被輕蔑地視為需要由更高信仰形式所取代的迷信。它對人性的精神遺產的補充作用業已得到廣泛承認。這種意識表現的不是一個狹隘的地域意識,它給我們對美好世界的共同追求增添了具有全球化意義的內容。”[3]

文化自覺和價值觀的更新,常常滲透在政策、法律、藝術等方方面面。德國近年修改《基本法》,把“社會市場經濟”,調整為“社會環境市場經濟”(social-eco market economy)。這種調整是對德國國家核心價值觀的調整,就是強調在國際競爭以“民族國家”為基本單位的國際社會關系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在以往強調全民族的社會整體利益不能受到危害的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社會整體利益和環境保護利益高于競爭的市場利益。這種調整不僅要調整國內各競爭單位之間的關系,而且要試圖調整國際關系。

三、中國的文化自覺帶有歷史和現實的雙重任務

現時代的中國文化自覺,在回應全球性課題時面臨雙重任務,一方面要反思百年中國文化變革的得與失,另一方面要解決中國文化所面臨的一系列現實的迫切問題。費孝通的文化自覺論是反思百年中國文化變革的曲折歷史而得出的結論,把準了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的一根主脈。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主線之一就是關于中國文化命運的爭論。在五四運動以前,占主導地位的認識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個階段,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對中國原有的一套政治倫理秩序和價值并沒有發生大的動搖,只是要在技術上學習西方人的長處。當“師夷長技以制夷”走不通后,到五四運動,基本上是以西方現代文化來代替中國傳統文化,用西方啟蒙運動以來的一些觀念來證明傳統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落后,發生了“科學與玄學”、“民主與獨裁”的論爭。在五四運動這個歷史大背景中產生了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成為不少中國青年的嶄新信仰。中國向何處去,中華文明向何處去更是知識界不能回避的了。日本的全面侵略加深了中華民族的危機,民族危機只使爭論暫時停頓,危機的解決使打破現狀,建設一個全新的理想社會對關心中國文化的知識界更具吸引力,那時社會的主導思潮是否定傳統的,盡管也有人提醒要正視革新與傳統的關系,也只能被這大思潮所湮沒。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大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歷次的政治運動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達到了極端,要把傳統東西統統掃掉。概而言之,無論是洋務運動,還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和解放后的歷次政治運動乃至“文化大革命”,都是在破舊立新的思潮和口號下,把“傳統”與“現代化”對立起來,把中國傳統文化當作了“現代化”的大敵。這種情況直到改革開放后才開始有所反思。近三十年來,這種反思不曾停息,盡管我們認識到現代化是突破傳統又繼承傳統的文化更新和創生的過程,取得了文化自覺方面的不少共識,但這種共識在牢固性和社會各群體的廣泛認同上仍存在不足,人們對自改革開放以來就業已踏上文化自覺之征程仍存有較大的不滿甚至是不認同,這些爭論和認識上的分歧表明,在社會大轉型中出現的文化形態和價值觀的變化和不確定性,還需要進一步理性地面對,以不斷地在全社會取得越來越多的共識。共識的取得,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理清當代中國文化自覺的學理性認識結論,從極具方法意義的角度消化吸收當代中國文化自覺的學理性認識成果。

四、當代中國文化自覺的學理性結論

1940年初,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長的張聞天在延安召開的陜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發表了題為《中華民族新文化的內容與性質》的講演,提出了新文化的發展方向,概括為“民族的、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的十二字方針:“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必須是為抗戰建國服務的文化,要完成這個任務,它必須是:民族的,抗日第一,反帝、反抗民族壓迫,正確把握民族的實際與特點的文化;民主的,即反封建、反專制、反獨裁、反壓迫人民自由的思想習慣與制度,主張民主自由、民主政治、民主生活與民主作風的文化;科學的,即反對武斷、迷信、愚昧、無知,擁護科學真理當做自己實踐的指南,提倡真能把握真理的科學與科學的思想,養成科學的生活與科學的工作方法的文化;大眾的……主張代表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大眾的、平民的文化,主張文化為大眾所有,主張文化普及于大眾而又提高于大眾?!?/p>

張聞天進一步指出:四個要求是有機的聯系著的。真正民族的,必然是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但任何一種主義,一種學說,只要對上述要求中的一個要求或一個要求中的一點要求有所貢獻,即可成為新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一個主義、一種學說包辦新文化的企圖,都是有害的。新文化運動中,除抗日的統一戰線外,應該有各種各樣的廣泛的文化統一戰線。

張聞天的新文化觀后來被中國共產黨人廣泛認可,對黨的文化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共產黨的后來關于文化問題的文獻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次上對此作出了闡述或發展、發揮,更得到黨內許多同志的贊同。1941年5月,鄧小平對所屬的八路軍干部作了一個題為《一二九師文化工作的方針任務及其努力方向》的報告,他在報告中說:“什么是新民主主義文化呢?洛甫(即張聞天——引者注)同志說,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民族的、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p>

民族的、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支持,互為依存,缺一不可,黨的文化事業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忽略了其中的任何一點,都會使中國任務繁重的文化工作有失偏頗甚至于偏離正確的方向。張聞天新文化觀在文化價值建設上極有學理和方法論意義。其一,廣納天下,博采眾長。只要是有益的,皆可供新文化借鑒和吸收。而那種大包大攬式的一個主義,一種學說代替一切的做法是不適當的。其二,反封建、反專制、反武斷、反迷信、反愚昧。其三,黨領導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運動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它的理論基礎的。張聞天強調:“在新文化中最有地位的,最能得到推崇的主義與學說,應該是能夠為新文化的全部要求的實現而斗爭的主義與學說,為最富有革命性和科學性的主義與學說。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這樣的主義和學說?!?/p>

中國近百年的文化觀以“體用說”為主體:一為“中體西用”說,即“國粹派”;一為“西體中用”說,即“西化派”。歷史已證明,以上兩說在中國是行不通的。這兩種文化觀在歷史上雖長年爭論不休,而從思想方法上看兩者都有錯誤,并且是同一個錯誤:即將某一種文化視為絕對的好,另一種文化則視為絕對的壞,因此,不是揚此抑彼,就是揚彼抑此。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方法。其實,中西文化都是在歷史上形成的,都受到歷史時代的束縛。不存在誰優誰劣、誰是誰非的問題。而是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因此,建設中國未來的新文化必然是:綜合中西,取人之所長,補己之所短,中西互補,以創造出新的中國文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半個世紀,由于世界經濟、政治的發展和變遷,加之通訊和交通科技的迅猛發展,世界變小了,信息量增多,加速了人類文化的發展。當前人類已進入了新的時代,新的時代一個重要特征是“文化綜合創新”。今天,人類文化的交流交融(“綜合創新”)是世界范圍的,是經濟、政治、文學、藝術、技術等全方位的交流交融(“綜合創新”),這就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新潮流。張岱年先生的“文化綜合創新論”是為適應這一人類文化新潮流而提出的。張岱年的“文化綜合創新論”對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建設來說,也是極具方法論意義的。“文化綜合創新論”自1987年提出之后,在中國已獲得廣大學者和有識之士的贊同,在海外華人中亦獲得廣泛的共鳴。

關于“文化綜合創新論”,張岱年先生作了如下的論述:“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文化是一個創新的事業。我認為:一方面要總結我國的傳統文化,探索近代中國落后的原因,經過深入的反思,對其優點和缺點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西方文化,對西方文化作具體分析,對其缺點和優點也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根據我國國情,將上述兩個方面的優點綜合起來,創造出一種更高的文化。什么是創新?創新意味著這種新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都不相同。因為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文化。近幾年來,我寫了一些研究文章,自己撰了一個名詞:‘文化綜合創新論’?!?/p>

“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一定要繼承和發揚自己的優良傳統,同時汲取西方文化的先進貢獻,逐步形成一個新的文化體系。這個新的文化體系,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原則的指導下,以社會主義價值觀,來綜合中西文化之所長,而創新中國文化。它既是傳統文化的繼續,又高于已有的文化。這就是社會主義的新文化。”[4]張岱年過世后,方克立先生繼續深入思考張先生學術思想的歷史定位與當代價值,并提出“馬魂、中體、西用”論,“馬魂、中體、西用”新理論范式強調中國文化體系中的三種文化資源,“魂”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強調當代中國文化新創造中的活的靈魂;“體”作為中國文化生命整體,是體現和服務于民族存在的“亙古亙今,亦新亦舊”的中華文化;“用”則是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一切合理因素。這一觀點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前提下,對文化的民族主體性和中國文化特性的高揚,并在傳統的“中西體用”的文化觀中開辟了一個新的視角。這對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探索一條更為切實可行的中國文化有較大的啟迪意義。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關于文化價值觀問題極具有方法論意義的論斷還有費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論。關于“美美與共”論提出的背景,費孝通作過以下闡述:“面對今天這種‘信息爆炸’、形形色色‘異文化’紛至沓來的時代,我們需認真思考怎么辦?全盤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辦法,我們應該用一種理智的、穩健的,不是輕率的、情緒化的心態來‘欣賞’它。要知道,不論哪種文明,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有精華和糟粕,所以對涌進來的異文化我們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選擇’。這就是我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從張聞天到張岱年再到費孝通,他們關于中國文化價值問題的真知灼見,代表了中國文化自覺的學術成果,“民族的、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奠定了中國當代文化價值建設的基本任務、格局和歷史性框架,“綜合創新論”和“美美與共”論更加拓寬和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化價值建設的學理內涵,得到華人學術圈和世界學術界的認同,在全球化背景下,從方法和心態上為引領世界范圍的文化競爭和交流交融走向理性之途開了新篇。

五、社會轉型期價值更新的基本態勢

要達到張聞天、張岱年、費孝通所闡述的文化價值境界并不容易,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但是,歷史是不能割斷的,它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進程。今日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建設必須也只能從現實出發,因而,如何看待社會轉型期文化價值建設現狀,對社會轉型期價值更新的基本態勢作出一個客觀的判斷,是很有必要的。

1.社會轉型期價值更新是在國家意識形態高度自覺的大背景下發生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進入了新的社會轉型期,與百年來的整個中國的被動變革相比,新時期的中國社會的大轉型,是在國家意識形態高度自覺的大背景下發生的。新時期30年來,改革開放作為中國的核心的國家意識形態在各種干擾面前始終沒有動搖過。國家意識的自覺表現之一就是高度關注和重視對社會價值觀念特別是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和闡述。1981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決議中,在確定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奮斗目標時,高度概括性地提出了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取向,即建設“現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1986年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決議,在概括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上更趨明確,提出了“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價值建設任務。1996年十五屆六中全會決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有了更趨完備的表述,提出了“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議清晰地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要求:“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十七大再次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正是意識形態上的高度清醒和自覺,使我國成功地把握住了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回應了方方面面的新挑戰,這其中當然包括在社會價值觀念方面的多元變化及其沖突。

2.“價值空缺”、“道德淪喪”的焦慮源于社會的一部分真實。二三十年來,我國社會時常會聽到一種對于當下中國的“價值空缺”和“道德淪喪”的焦慮和抨擊,認為今天的中國社會在高速的經濟增長之中出現了嚴重的價值危機,一旦碰到現實的利害關系,什么都可以放棄、什么都可以出賣,中國徹底地顛覆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義利觀,認為今天的中國社會在高速的經濟增長之中出現了嚴重的價值危機。這在相當程度上說出了社會的一部分真實,自有相當的警醒作用。但如果認為當下的社會真的沒有價值的支撐,卻也顯得偏頗和極端。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當然面臨著許多價值觀上的問題值得我們認真地思考和加以充實,但其實30年來的中國的發展如果說沒有一個明確的價值支撐和有力的社會認同卻也不可思議,一個沒有有力的價值觀的民族怎么可能創造出今天這樣令人矚目的成就,怎么可能創造出一個今天這樣和平發展的、遠比過去的20世紀繁榮得多的中國?如果中國人僅僅是“唯利是圖”,“無所不為”,我們只會得到一個沒有希望的社會,怎么可能會有一個這樣讓世界震驚的“崛起”?看到社會轉型期價值觀上的缺失和問題,對于改變價值觀問題上的某種失范、失序,當然是必要的,但還是需要給予30年來的發展和進步一個理性的判斷和客觀的評價,給30年來孕育起來并支撐中國“崛起”的“價值觀”一個真正的肯定,才可能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從計劃經濟時代過度地壓抑個人的創造性和個人的能力的發揮的困境中解脫出來,“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會不斷地給予個人更多的發展的可能,個人也會給社會和國家更多的回饋。當每一個個人都要發揮自己的最大的力量為自己也為社會奮斗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社會有了我們自己都難以想像的進步。中國30年來,已經建立了一種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主流的價值,一種注重個體的能力的發揮的新的文化性格。30年的大發展正是建立在這種價值觀的基礎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們需要充實和完善我們的價值觀,但我想,無論我們怎樣進步和發展,我們都不可能也不應該對這種價值觀給予輕率的否定或簡單的拋棄。當然,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它恢復或者說點燃了蘊藏在社會民眾心理中對世俗追求的巨大能量,同時也要認清,如何引導提煉和升華這種世俗追求,也是轉型期價值觀建設的基本任務。

3.致富征程上形成的價值觀彌足珍貴,小康階段出生的人群的價值觀初露端倪。據一些大范圍的社會調查顯示,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的提高,在珍視勤奮、業績的同時,富裕起來的階層以及在富裕階段出生的人群,強調生活方式上的多樣化和寬容,更加主動地爭取個人的政治文化權利,要求并崇尚社會對個人民主權利的滿足,對社會政策的透明要求和文化上的包容取向更趨明朗,對關系生活質量的生態環境、公共政策等更趨關心。這些特征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現代公民的價值取向。因此,轉型期的價值觀更新和引導,一個帶有前瞻性的任務,就是適時地培育和擴大公民的主體價值意識。

4.文化自主能力與文化自覺不協調不同步,影響轉型期價值更新。所謂文化自主能力與文化自覺不協調不同步,突出地表現為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的文化交流交融中創造力與中華文化必須更有作為的貢獻意識不協調。多年來,我國國際文化貿易“逆差”一直存在,近年來雖然有所好轉,但達到平衡仍有大的差距。目前,在圖書、音影像等文化貿易方面,引進輸出比大多處于6:1。繼迪斯尼以中國民間題材《花木蘭》打造大片,到日韓對《西游記》拍攝之爭和提出“端午申遺”、“中醫申遺”,日益顯得我們自己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的重視和再開掘能力不足。在今日少年兒童的文化價值啟蒙教育中,動畫音像產品的作用越來越大。盡管這幾年來,國產動畫從2003年的46000分鐘,上升到2006年的82000分鐘,但與全國電視動畫全年近26萬分鐘播出時間所需,差距很大。另一方面,不少國產動畫,如《寶蓮燈》、《我為歌狂》、《隋唐英雄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從人物造型到故事情節,有著明顯的日、美動畫痕跡。據2000年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調查,當年這三大城市14歲到30歲青年的13億元動畫消費,日、美動畫消費占80%,歐洲和港臺地區占10%,中國內地占10%。[5]毫無疑問的是,由于外國有選擇地采用西游記、三國演義、白蛇傳、花木蘭,對中國文化的誤導終不可避免,當代中國少兒文化價值啟蒙不得不更加考慮國外動畫的價值傳播及其影響。又比如,從產業角度來看,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已開始步入世界市場,但過多地重復著“欲望”、“壓抑”、“性”、“權力”、“功夫”等模式因素,是難以擔負起中國文化真義的,在國內,它們與充溢著謚美情調的“帝王將相”相呼應,也是難以適應價值更新的新需要的。

注釋:

[1]費孝通.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390.

[2]劉婉媛.俄東正教紅白兩派合并重塑俄羅斯價值觀[J].北京:中國新聞周刊,2007(8)

[3]哈佛燕京學社編全球化與文明對話[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87.

[4]張岱年.張岱年文集[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6):490.

[5]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R].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07,93.

作者系《北京日報》高級編輯、《理論周刊》主編

責任編輯: 陸 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天天操天天噜| 欧美五月婷婷|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国产精品制服|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2020极品精品国产 |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你懂的|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91小视频| 久操中文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成人午夜天|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亚洲a级在线观看| 日韩激情成人| 在线va视频|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 国产在线专区| 午夜三级在线|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免费a级毛片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无码一区18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欧美一道本|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毛片基地视频| 91亚洲精选|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三区二区|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精品人妻AV区| 亚洲无卡视频| 干中文字幕|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亚洲精品动漫|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