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從事硬件評測的編輯,很多同事都認為將自己PC、筆記本電腦的硬件配置保持在最新狀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當你每天評測著最新的IT產品時,的確很難忍受自己的辦公PC或筆記本電腦還處于古董狀態。但是在對待藍光設備方面,同事們的態度卻出奇的一致,不買!在我看來,不但是現在不值得購買,即便在未來2年以內也是如此,除非藍光能夠在價格上完全取代DVD設備。
前幾天華納公司的表態,最終為HD-DVD和Blu-ray的戰爭畫上了休止符。從目前的態勢來看,Blu-ray Disc將會成為未來大容量光存儲的載體,而HD-DVD則注定只會占據一小部分市場。不過目前藍光的標準之爭距離我們還太遠,在應用模式還沒有形成的前提下,相信沒有幾個用戶愿意幫助光存儲廠商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從日常辦公、娛樂來看,光存儲設備的作用無非數據以及影片兩種,但是這兩種應用模式都已經受到了網絡的極大威脅。
迄今為止,實驗室只擁有一臺Blu-ray刻錄機,這還是廠商發布會上抽獎所得。很難想象價格在5000元的Blu-ray刻錄機會有多少人去購買,雖然我們也看到不少廠商在不惜余力的推廣Blu-ray Disc產品,但是至少對于國內用戶來說,在藍光資源足夠豐富而且價格合理之前,目前購買300元的DVD刻錄機還是最佳選擇。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路邊的音像店?最近幾年那些小型的音像店在迅速的消失,一方面是由于國家打擊盜版力度的增強,而網絡下載資源的日益豐富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們對影音DVD的需求。可惜的是,目前只有少數幾部正版影片能夠在發行時運用網絡下載模式。其實在網絡、手機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運用網絡進行收費下載已經不是什么難題。隨著網絡環境的日益改善,以往被看成海量的GB級文件也可以在幾天內完成下載。更為重要的是大容量硬盤的迅速普及(抱歉我們現在很少用海量這個詞來形容硬盤了,因為我們也不能確定下一款硬盤能“海”到什么程度),這使用戶有能力在硬盤上存儲更多的影片、數據、音樂。
對于已經熟練而且習慣使用網絡的用戶,光驅在日常的使用率是非常低的,最為重要的用途恐怕就是安裝系統。如果從視頻播放的角度來看,DMA、HTPc所針對的就是流媒體。面對網絡這個幾乎無限廣泛的渠道,有什么數據、流媒體是不能從網絡上獲得的么?如果想下載一部DVD畫質的影片,ADSL(1M連接)用戶所需要的時間不會超過8小時,而這只是目前的情況。如果兩年后我們能使用上2M、4M甚至更高的寬帶連接呢?屆時,采用下載方式獲取高清影片的方式也將會被用戶逐步接受。
在Blu-ray戰勝了HD-DVD之后,它面對的還會有網絡流媒體的競爭,藍光設備需要走的路還會很長。雖然藍光會給設備制造商帶來遠超越DVD的利潤,但是我相信藍光的普及不會是短短一兩年的事情。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更希望以后能夠直接從iTunes、Windows Media Player上下載并觀看高清影片,而不是去音像店買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