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社會思潮日益多元化的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以其在權威評價基礎之上形成的主導地位,成為聯結各民族、各階層的精神紐帶,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柱,也是引領社會思潮的旗幟導向,具有強大的整合能力和引領能力。正確處理好一元性的核心價值與多元性的社會思潮之間的關系,既保持核心價值的主導地位,又辯證地對社會思潮作批判性的吸收,能體現出二者之科學的內涵式互促關系。在引領社會思潮過程中,積極反思社會思潮的外展特性,能使引領工作更具針對性和現實性,從而提高其引領能力。
[關鍵詞] 社會思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價值評價,引領
馬克思說“在社會生存條件上,聳立著由各種不同的、表現獨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觀構成的整個上層建筑。”任何社會形態都有服從于自身經濟基礎的核心價值體系,并用這一價值體系來引領多元化的社會思潮朝著一個共同目標邁進。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一核心價值體系全面反映了時代的鮮明特性和整個社會的價值評價標尺,是一個健全的社會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具有不能替代的先進性、感召力和影響力,毫無置疑,是引領整個社會思潮的精神導向。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規定社會思潮走向的哲學邏輯
“一定的社會評價標準,是這個社會本身客觀需要和利益在它的社會意識形態中的反映。在這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意識形態體系,就是它的社會評價標準體系的核心與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權威評價機構以全體民眾思潮的前趨式取向為基石,而進一步升華、拓展,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社會共同評價標準,含有順應時代而變化的動態因素,體現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社會不同層次間思潮的完美結合,是社會總體成員評價取向的集中展現和訴求,是當下各階層民眾為達求一個更高層次的社會發展狀態而團結奮斗的思潮內核與靈魂。而社會思潮則是“反映特定環境中人們的某種利益或要求并對社會生活有廣泛影響的思想趨勢或傾向”,其具有的流動性和漲落性“敏銳地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反映了階級和階層社會評價活動中的基本觀點和傾向。”隨著我國社會建構面的泛復雜化,由此而引發的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化,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評價標準、過程和結果的差異更為明顯,并在很大程度上通過各種社會思潮展現出來,這就迫切需要一個占主導地位的核心價值對之加以規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緣于社會思潮更高層次上的歸納與提煉,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包容性,體現了民眾更深層面的追求,能夠積極地涵蓋不同社會群體和社會階層的思想取向。
黑格爾曾說·“絕對的事情自身,事情自身使個體意識到它們的本質都在這里充分表達出來了,而他們的個別性歸根結蒂就只是他們的普遍性的意識。”從中可知,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中必然存在著一個普遍性的核心價值體系,并對“個別性”的各種社會思潮進行規范,形成“普遍性”所特有的凝聚力和親和力。而這個“普遍性”的價值評價標準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現為為民眾提供共同的價值目標,使民眾在社會中的長遠利益有同一的寄托和追求;在民眾中形成了一個和諧的價值標準,在最根本利益上達成整體一致;構建一個全社會動態而又穩定的平衡體系,平衡社會思潮中各自獨立的價值需求,消除由于價值評價標準不一致所造成的社會內部的分歧與內耗。
從本質上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具有廣泛的包容性,能把眾多的社會思潮合理地整合其中,這也恰如其分地展現了“普遍性”的凝聚作用。盡管每一社會群體都有屬于自己特性的價值標準,但從現實角度來看,他們都生活在社會共同體之中,所以這些個體價值之間處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滲透關系中。在一個健康社會的核心價值標準之內,多元社會思潮不是絕對處于被排斥、否定的地位,而是作為社會思潮主流的核心價值對其包容基礎上的一種科學而實在的甄別。當然,一個完善的社會如果沒有核心價值對各種社會思潮進行規范,就容易陷入無謂的社會爭斗之中,社會思潮沖突日益激烈,這樣的社會往往會因為思潮的發散而失去應有的凝聚力,也會因爭斗的不可開交而導致經濟的裹足不前。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對社會思潮的引領,是適應思想領域的形勢變化所導致的不以人的主觀為轉移的結果。普列漢諾夫曾說過“一切思想體系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即某一時代的心理。”當前經濟體制的相關調整影響著民眾思想觀念的變化,這種“包含著現實界的真正需要和正確趨向”和“獨特的東西才是意見賴以自吹自擂的東西”的公共輿論相互激蕩,思想意識領域呈現出種紛繁交織的復雜態勢,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增強,社會思潮更顯繁雜和活躍。面對新形勢,任何一個積極的、有完全能力的主體——權威機構必然要站出來,用一種更深層次的價值標準、更高水準的價值取向來引領和整合各種社會思潮,《決定》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社會思潮,適應了社會意識領域形勢發展的呼求,體現了建設和諧社會中加強意識形態的和諧建設的現實需要。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思潮所展現的關系一元主導與多元包容
“在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思潮的相互關系中,社會思潮總要自覺或不自覺地在社會意識形態中尋找其理論根據和指導。”正確面對和妥善處理一元性的核心價值與多元性的社會思潮之間的關系,要從社會思潮與核心價值的相互作用中,深刻剖析社會思潮在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所發揮的調節作用,以及核心價值對其方向所作的批判性吸收功能。
核心價值和社會思潮是權威機構和民眾的關系,而不是同一層次的均衡關系。社會思潮更多的是體現不同群體在某一領域的共同價值目標和社會評價活動結果的并存狀態,并給其中的成員留下相應的伸張空間,相對而言是“人民表達他們意志和意見的無機方式”;核心價值則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倡導的一種統一的價值準則或社會價值觀,它反映的是權威評價的結果,是“在國家中現實地肯定自己的東西當然須用有機的方式表現出來”。二者反映的利益各有側重,核心價值歸根結底來源于眾多社會思潮的“普遍”認同。任何社會不可能只是單一的、唯一的思潮,而是一個以核心價值為主導并有不同顯狀態和隱狀態的社會思潮與之相并存的思想動態體系,這在社會轉型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表現得尤為明顯。這就要求作為思潮集合體的主導機構在保持核心價值的規定性作用的同時,要對其他合理的社會思潮作批判性的吸納,并承認某些社會思潮存在的合理性。這樣,既保證了核心價值評價標準的實現,又迎合了當下價值多元發展的需要,能夠通過民眾的價值評價認同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從而促使思想領域的積極成果迅速轉化為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物質成果。
核心價值和社會思潮是一種辯證的否定關系,而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摸滅和占領的關系。隨著民眾自我意識的加強,各種群體的地位越來越得到尊重,各種群體完全擁有自我認可的自由意識。從社會宏觀和長遠的角度來考察各種社會思潮不見得都合理,但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某些合理因素。所以,面對社會意識出現的多元化傾向,要牢牢把握核心價值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作用,正確處理各種社會思潮之間的關系,對社會思潮中合理的因素、有價值的成分通過吸納、扶持和鼓勵等手段使之融入到核心價值中來,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標準,豐富核心價值的內容。要同各種錯誤思潮堅決斗爭,但必須在批判和否定錯誤思潮中把握適度的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社會思潮之間的關系,還可以借用黑格爾關于“理念”與“實在”的關系來解釋。假使我們把社會客觀存在著多元化的社會思潮看作是一種價值事實,那么這是我們能深切感受到的一種“實在”,是我們表象認知的結果,是“個體性特殊化其自己為客觀性,并和普遍性相對立”的結果。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則是一個“自在自為的真理,是概念和客觀性的絕對統一”,主張生活在當下的人們確立理想、信念和標準,是一個“觀念與實在,有限與無限,靈魂與肉體的統一”的“理念”的范疇。所以,核心價值與社會思潮相比較,更具有“普遍性”,蘊含了社會絕大多數主體的理想追求,人們正是對這種理想價值和生存意義的追尋,使社會成員的思想生活獲得深刻的意義支撐和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了面向時代、立足現實、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一致的根本特征,從根本上來說,相比較于黑格爾的“絕對理念”更具實踐的基礎,是一種科學的,有絕對生命力的,能夠引導全體民眾精神生活的“理念”。
三、社會思潮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意識主導的二重性影響
“社會思潮不是單純地對社會生活和社會矛盾的被動反映,它作為階級或階層的社會評價活動及其成果,體現著一定階級或階層的要求和利益,因而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從理論上把握社會思潮的一般性質和特點,是研究社會思潮影響核心價值的基礎性前提,有助于增強核心價值引領社會思潮的靈活性,提高對社會思潮的預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