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手術后患者疼痛的身心護理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100例手術后患者的護理資料。結果:經手術前后對疼痛的身心護理,患者均能戰勝疼痛,康復出院。結論:重視對手術后患者疼痛的心身護理有利于患者康復。
[關鍵詞] 手術;疼痛;心身護理
普外科是醫院的主要手術科室之一,包括胃十二指腸手術、小腸手術、結腸癌、直腸癌手術等。如何做好手術后患者疼痛的心身護理,對減少手術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義。現將近年來本院普外科手術后患者疼痛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收集
我院普外科近年來有完整詳細護理記錄手術患者100例,其中行胃癌手術者20例,胃十二指腸手術者25例,腸梗阻手術者10例,結腸癌手術者25例,直腸癌手術者20例。由于手術前后的精心護理配合,所有患者均康復出院,無任何護理差錯和并發癥。
2、術前護理
2.1、術前詢訪 目的是預測患者將怎樣對待手術引起的疼痛?;颊呷朐汉笞o士除及時接診、測量血壓、脈搏、體溫、體重,介紹住院規章及病區環境外,還要根據患者的經歷不同,詢問一些特定的問題。如對做過手術或有過創傷經歷的患者詢問如下問題:“您從前的手術或創傷后疼痛是怎樣的?用過止痛藥嗎?您是怎樣對待的?”而對未經過手術或創傷的患者則詢問其他疼痛相關問題,如“當您牙疼、頭疼時怎么辦?”重點了解患者疼痛時的特殊生理和行為反應,如出汗、惡心、心悸等,依掌握的資料用不同方式指導患者,給安慰、鼓勵和疏導。對吸煙的患者要勸其戒煙,防止術后因痰多咳嗽而加重疼痛。在同病區的病友中,介紹幾個意志堅強、性格開朗的預后患者與其交談,重點談克服和減少疼痛的經驗和體會,使患者精神松馳,增強患者戰勝疼痛的信心。要熱情、和藹、深入淺出地解答患者的各種疑問,使患者增強信心,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對不保留肛門的直腸癌患者,護士要給予高度的同情和關心,耐心向患者解釋,強調手術的必要性,使患者能坦然平靜的接受手術。
2.2、術前胃腸道的準備和護理?術前充分的胃腸道準備,也是提高手術成功、減少手術并發癥和術后疼痛的重要環節。術前3日,要口服滅滴靈(0.4mg,3次/d)和肌肉注射維生素K(8mg,3次/d),即要抑制腸道細菌,又要避免維生素K的吸收障礙。術前1日囑患者進食全流食,術晨禁飲、禁食。術前1d~2d囑患者早晚服瀉藥,排空腸腔內積糞。術前晚和術日晨用2%溫肥皂水給患者清潔灌腸,直到排清水無糞渣為止。術晨給患者下胃管和留置導尿管。以上均為減少手術并發癥和術后疼痛的重要措施。
3、術后護理
術后疼痛可按時間分為早期疼痛和后期疼痛。術后患者的常規護理文獻已詳細論述,本文重點論述術后疼痛的護理。
3.1、早期疼痛的分期與對策早期疼痛分3期,即麻醉清醒至24h內、術后2d~3d以及術后3d~4d。第1期疼痛一般為切口疼,腹部手術患者有30%~40%在此期間經受劇烈的疼痛,精神承受著極大的痛苦,患者感到沮喪、煩躁。此時,護士除了盡早給止痛藥以外,更重要的是給予精神鼓勵,向患者說明肌肉松馳是自己緩解疼痛的方法,并解釋止痛藥可使腸蠕動恢復減慢。為消除患者的焦躁情緒和對止痛劑的依賴性,在進行指導時,應使用安慰性語言。為提高語言的效果,護士在說話時可握住患者的手或把手放在患者的額上,使其感到溫暖,有安全感和依賴感,從而增強對疼痛的耐受力。第2期疼痛一般為增加切口張力引起的,如翻身、咳嗽等。此時,護士首先做到的是應使患者臥位舒適。通常取半臥位,床單要整潔、干燥,一邊向患者講明半臥和床上活動的好處,一邊鼓勵患者翻身,同時幫助患者拉平壓在身下的衣服和床單,使其感覺到你在關心他。當患者因咳嗽引起切口疼痛時,護士應向患者解釋痰液滯留肺內的危害,取得患者合作,并雙手輕按切口兩側,看著患者囑其“深吸氣,咳!……”患者既感到安全又受到鼓勵,同時也減輕了咳嗽振動引起的切口疼。第3期疼痛一般是腸蠕動引起的,護士應向患者解釋:手術和麻醉的作用,胃腸的蠕動受到抑制,腸管內因氣體貯留可有脹痛。腸蠕動一旦恢復,便會引起牽涉痛,這是胃腸功能恢復的標志,使患者對康復充滿希望,從而忽略疼痛問題。手術期疼痛常預示有異常問題的發生,如切口感染、腸粘連等。此時患者極度恐懼,預感到自己會遭到更大的的痛苦。這時,護士除積極配合醫生對癥處理外,最關鍵的是向患者表明決心,說服患者神經、肌肉要放松,講明緊張對治療無益,使患者相信護士,耐心積極地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