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已逐漸被廣大教師家長所認識?很多老師家長都想盡辦法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空間。但是,由于一些教師家長過于急功近利,造成功利性課外閱讀,結果非但沒能減負,反而讓孩子不堪重負。
1、變課外閱讀為作文閱讀。
應該說,通過課外閱讀可以讓孩子積累大量的詞匯,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寫作水平,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課外閱讀的一大目標,但是,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無奈很多家長(包括一些語文老師)過于急功近利,把提高作文能力看成了課外閱讀的唯一目的,總是希望通過課外閱讀來迅速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于是,在此目標的引導下,片面要求孩子多讀作文書,更有甚者,索性把課外閱讀變成了作文閱讀。
2、變課外閱讀為應試閱讀
近幾年來,小升初考試如火如荼,這些民辦學校的語文卷子范圍廣,內容深,難度很大。為了能讓學生在這樣的考試中考出好的成績,一些老師針對考試的內容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劃出了范圍。大量的成語、諺語、百科知識等方面的讀物占領了學生課外閱讀的陣地,擠走了小學生原本愛讀的童話、故事、小說、人物傳記。更有甚者,有些“有經驗”的語文老師還把自己辛苦整理出來的資料印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反復閱讀,機械記憶,通過這種“填鴨式”的課外閱讀來迅速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
事實上,上述做法的危害是很大的。首先,扼殺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利于知識的消化吸收。課外閱讀應該本著尊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量的作文書只能讓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厭倦,久而久之,便會失去閱讀的興趣,無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對于那些為了應付考試的大量的知識背誦,更是索然無味,學得囫圇吞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無從提起閱讀的興趣了。
其次,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不利于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將課外閱讀與提高寫作能力過分聯系在一起,學生在閱讀時滿腦子都是寫作方法、好詞好句之類的東西,讀起來味同嚼蠟,分外費勁,無形之中就會讓學生覺得讀書是一種負擔。興趣閱讀與應試閱讀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輕松活潑的,后者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這種負擔既是生理上的,加重了孩子眼睛的負擔,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同時,又是心理上的,讓學生覺得讀書就是為了考試,無論什么書都會關系到自己的考試成績。因此,無論什么書到了他手里都會變得異常沉重。這是一個相當惡劣的后果,最終導致一部分學生為了逃避讀書而沉迷于無聊的漫畫和虛幻的游戲世界,嚴重損害了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廣大的家長和老師應該從長遠出發(fā),真正為孩子著想,莫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外負擔,為孩子留一方輕松的,沒有考試陰影的純凈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