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公共服務需求旺盛的時期。
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將近30個年頭。中國在完成了連續多年經濟的高速增長之后,人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也前所未有地增長。
根據國際經驗,一國人均GDP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過渡期,也是該國公共產品和服務需求快速擴張的時期。從2003年開始,按匯率折算的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000美元,2006年中國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3000美元。
但公共服務供給滯后與旺盛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了當下人們最為關注的焦點。
上升的教育焦灼的醫改
《小康》調查,“您對所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情況滿意嗎?”回答不滿意的人接近70%,這個比例略低于上一年的75%,僅有不到5%的人回答滿意,剩下的人認為一般。現階段,人們對政府公共服務的滿意度較低。但盡管如此,這個調查結果已經比上一年稍有進步。
確實,在過去一年,政府在改善公共服務方面表現出了相當的誠意。
近些年,國家財政支出安排逐年向公共服務領域傾斜。其中,又以教育領域為最。2005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對西部農村地區共安排“兩免一補”資金72億元,2006年達到了361億資金,2007年開始向中東部農村地區全面推進。預計五年內完成,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財政用于這項改革的新增經費累計將達2182億元。
顯然,老百姓從中得到了實惠,反映在他們對政府教育服務的滿意度急速上升。在《小康》列出的包括公共交通、環境衛生、公共安全、社會保障等八個政府公共服務項目中,人們對基礎教育的滿意度位列第二,僅次于公共交通,比上一年上升了兩名。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2008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并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
相比教育領域滿意度的節節上升,人們對醫療衛生領域的滿意度差強人意,連續兩年位列倒數第二?!缎】怠氛{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人擔心看不起病。自然,人們也最為關心醫療衛生的改革。
2007年,在經歷了整整一年的焦灼、爭論和等待之后,新一輪醫改方案仍未見其詳。
2008年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其工作報告中表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2008年各級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主要任務是選擇部分地區,圍繞改革重點內容開展試點,為在全國范圍深化改革探索經驗。

來自財政部方面的消息:2008年,我國將全面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較大幅度提高財政補助標準。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逐步將城鎮非從業居民納入覆蓋范圍,并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同步提高財政補助標準,建立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居民個人三方資金分擔機制。
有人預測,2008年將成為中國醫改的新元年。人們期待著在2008年盼來醫改的春天。
在《小康》調查中,受訪者對社會保障改革也相當關注,關注度僅次于醫改。
截至2007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均超過2億人,分別達到20107萬人、22051萬人,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1645萬人、1215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由于城鎮居民試點啟動,全年新增參保人數超過6000萬人,其中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4068萬人。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四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底增長7.1%、40.2%、4.1%和18.4%。
盡管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在持續加大,但仍然距離中等發達國家甚遠。這些社會保障支出在分配上也存在不平等的現象,相當一部分居民享受不到這些待遇。《小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為止,超過35%的城鎮居民不享有任何社會保障項,享有兩項社會保障的約為17%,享有一項和三項的均在15%左右。在相對貧困的廣大農村,情況更令人擔憂,高達75%左右的人無任何社會保障。
城管成為不滿意之最
《小康》調查,“您或您身邊親朋好友的正當權益是否有過得不到保護的情況?”由調查結果發現,超過4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經經歷過,46%的人表示身邊的親友曾經經歷過,僅有不到10%的人表示沒有經歷過。政府的一些相關部門未能依法提供公共服務的結果,也導致了社會的負面評價。
“您對以下哪些行政部門的服務不滿意?”結果顯示,在地方政府、公安、法院、稅務、城管等將近16個行政司法部門中,受訪者最不滿意的是城管部門,地方政府、公安部門緊隨之,然后是工商管理部門和稅務部門。
2008年伊始,發生在湖北天門的城管事件震動了整個社會。2008年1月7日,天門市城管局工作人員在灣壩村垃圾填埋處傾倒垃圾時,與村民發生沖突。當時恰好路過此地的魏文華用手機拍攝沖突場景,被城管人員制止并強行收繳手機,之后魏文華遭受城管群毆,重傷身亡。
在經年的對抗中,城管與小販的矛盾已經白熱化,并屢次為此付出血的代價。此次,魏文華并不是被作為執法對象的小販,他的非正常死亡,再一次拷問城管制度存在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城管隊伍在社會中的整體評價也因此跌落到了歷史的最低點。

與城管部門相反,受訪者對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滿意度在上升。2007年,全國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在經過全國范圍內長達四個月的地毯式整治之后,《小康》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普遍感受到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努力。同時,他們希望,這種努力是長期和持續的,不會隨著政治行動的結束而松懈。
受訪者對安全生產監督部門及公安部門的評價也略有上升。2007年,全國公共安全指數上升較快。來自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506376起,死亡101480人,比上年減少120853起、11399人,分別下降了19.3%和10.1%。
另一份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07年全國群眾安全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有93.3%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社會治安是“很安全”、“安全”或“基本安全”,比上年上升了1.3個百分點。
此外,剛剛過去的南中國冰雪災害,也促使人們對政府對公共危機的處理進行了反思。《小康》調查結果顯示,接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在今后可能會出現的突發事件中,政府應急機制如何更快地啟動,部門與地區之間以及相互之間在危機之中如何更好地協作,是值得我們要好好反思的。
公共服務的體制沉疴
在《小康》調查中,“您認為所在地區的自來水、電力、電信等供應情況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壟斷部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價格持續上漲,社會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競爭,服務質量也難以得到改善。這招致了社會的普遍反感。如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所言,壟斷供給抑制了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高。他在接受《小康》采訪時表示,處于轉型期的中國,公共服務需求的供給不僅要受到發展階段的影響,而且更受到體制因素的制約。壟斷僅是問題之一,公共支出結構的不合理,公共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和公共服務領域的腐敗,都在導致公共服務供給的滯后。
布滿了體制的沉疴,這是當前公共服務領域中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