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在藝術文化的發展上,東莞也逐漸顯露出了它的野心。音樂劇是他們的突破口。起步是有些晚了,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東莞有兼容的文化氛圍,東莞人也知道自己的積淀不深并且能夠面對現實,況且,它還有強勁的經濟實力作為物質基礎。
在東莞市行政中心的廣場上,玉蘭大劇院如一襲弗拉門戈舞蹈旋轉的裙擺在飛揚。
在國家大劇院未落成之前,那是國內水準最高的可以演音樂劇的大劇院——1600個座,舞臺和座是二比一;配有工藝設計流暢合理的全機械化舞臺,還有一流的燈光音響設備。鄧楠到這里來看過,說那是同類劇院中音響效果最好的大劇院。
東莞人其實把它看作是新城文化的一個標簽。
一個務必完成的任務
玉蘭大劇院落成開幕的那一天,周漢標哭了,在歡慶的人群中,他一個人躲在一旁流淚。那是2005年的最后一天,那一天,2006年中國新年音樂會在這里演出,也是玉蘭大劇院的處女演出,中央電視臺面向全球直播!
“那時候,不自覺地就感覺世界非常美好,眼淚很快就流下來?!眱赡曛?,周漢標再回憶起來,依然是眼泛淚光,他說,那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
周漢標是玉蘭大劇院的管委會主任,土生土長的東莞人,他的昵稱很東莞,叫“阿標”。阿標是學中文的,而且根據他自己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外表看起來還是很東莞,不過骨子里比其他東莞人多一些細膩和敏感。
人們以為東莞人都是鄉巴佬,這可能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無論如何,阿標決定為東莞人爭一口氣。所以,大劇院這個任務再艱巨,他也挺下來了。
在玉蘭大劇院建設的三年里,阿標奔走各方,學習、請教、談判、周旋、拍桌子、嘶吼。直到現在,他的嗓子還是沙啞的,就是那時候傷的。
領導跟他說,不要把大劇院看作藝術的事情。那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叭绻莻€大劇院運作不起來,我就沒有辦法交代。”那時候,他的壓力大得要命,阿標說,那可能是他人生當中最艱難的幾年。
2001年,東莞提出要打造文化新城,形成了新的發展戰略。自那時候起,全市自上而下,前所未有地重視文化建設。“感覺從來沒有那么重視過,越重視,作為文化人來講,機遇越難得,那肯定要拼命干活?!绷硪环矫?,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東莞完成跨越式的經濟增長之后,財力、物力很快地趕上,但人力滯后,所以,東莞做文化的人都在玩命。畢竟,不是每一個做文化的人都能有機會遇上這樣好的城市文化發展機遇。
經濟的大劇院
大劇院落成之后,如何有效運轉起來,那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道平說,東莞文藝創作底子薄、起步遲、人才缺,這是他們必須面對的事實。由他們自己來辦演出根本不現實,而且,國內那些自己來辦演出的政府劇院,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當年,東莞的經濟是通過借用外力發展起來的。他們由此得到啟發,文化的發展是否也可以通過借用外力來實現呢?“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理性的選擇,我們實力不強,如果能夠借用人家的力量把我們的檔次提高,為什么不呢?”
東莞人有一種品質,彌足珍貴,那叫務實。
于是,東莞經濟發展“筑巢引鳳”的模式延伸到了文化建設領域。他們選擇了與演出經營方面已經相當成熟的北京保利影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玉蘭大劇院方面需要做的是制定管理的標準、場次的標準、服務的標準、引進的標準,而具體的經營和管理則交由保利公司來完成。
阿標說,作為大劇院的主管,他很清楚自己的尺度應該去到哪里,他需要做的是用好政府財政補貼的錢,對老百姓有個交代。所以東莞這邊有一個要求,保利必須保證東莞市民能買得起票,看得到演出,充分享受玉蘭大劇院。
這是一個全國都沒辦法解決的低票價難題。但他們做到了,通過這種合作模式,保利實行批發價,東莞的老百姓只要拿出上海、北京、廣州市民三分之一的錢,就可以在玉蘭大劇院欣賞到同樣的劇目。而東莞市政府財政每年只需補貼1600萬,國內同類劇院中,政府財政每年的補貼是2000萬,而且還解決不了高票價問題。
這頗讓他們感到自豪。因為這算是東莞文化建設中取得成功的一項制度創新。政府管文化,企業做文化。
阿標說,政府的文化設施就應該為老百姓服務,“你可以在藝術定位上讓他們仰視,但在服務經營的票價上,一定讓他們能夠走得進去”。這也是東莞市政府建設玉蘭大劇院的初衷?!熬退汔l下的農民,也能走進去感受,那么優雅的地方,他光著腳進去會不好意思,而且,看演出的禮貌和紀律他也能慢慢懂得,人的素質會有所提高的。”
東莞是由一個完全的農業城發展起來的,城市化不是很成熟,觀眾沒有買票的習慣,所以他們也需要培育市場。在這方面,他們頗花了些工夫?!斑@必須有一個過渡,不能是純粹高雅的。在節目策劃上,我們專門針對小孩做了些兒童劇,小孩要看父母就會陪著看,這一代人看不懂,希望下一代人能看懂,讓他們養成進劇場的習慣,這就會有市場?!?/p>
經過兩年時間的運營,目前已經演了超過一百八十場。“做到這么多場次已經很不容易了”。因為票價便宜,而且設施效果一流,很多深圳人和廣州人也會開車過來這邊看演出。
音樂之都的野心
東莞人很實在,這是特點,但不是一個城市應該有的單一氣質,城市的精神或許應該更豐富。阿標說,東莞有了大劇院,有了藝術,就會在厚德務實的城市精神里,增加一點浪漫的機會,那么農民就不會再像農民了?!叭藗兊纳钪笖稻蜁岣?,不會只看錢和經濟,他會知道,除了做生意,除了發展經濟,原來人活著還有很多需要,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所以,在藝術文化的發展上,這些年,東莞也逐漸顯露出了它的野心。
起步是有些晚了,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東莞有兼容的文化氛圍,東莞人也知道自己的積淀不深并且能夠面對現實,況且,它還有強勁的經濟實力作為物質基礎。
音樂劇是他們的突破口。這是工業時代的一種產物,既高雅,又時尚,并且,在國內的發展方興未艾。對于起步較晚,決心較大,并且舍得投入的東莞來說,是一個極為聰明的選擇。他們擬用10年至20年的時間,力爭把東莞鍛造成為“音樂劇之都”。
這里日益成為一些音樂劇的排練和合成基地。國內投資最大的音樂劇《蝶》正是在這里排練合成的。
什么叫愛?阿標說,充滿痛楚,深藏喜悅。這是他在完成《蝶》的制作后最深刻的感受。“我們對它愛恨交加,先是累死,痛苦得要命,等它運作好的時候,心里面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覺到世界多么的美好?!?/p>
在那期間,阿標的媽媽在醫院里住院,病得很嚴重,他根本沒有時間去看。直到現在,他一直內疚。在他媽媽去世火化后的第二天,有一只蝴蝶,在阿標身上停了十分鐘不動。
那是10月15號,那天晚上,《蝶》的音樂總監三寶在醫院進行心臟換瓣手術,情況危急?!兜返墓适吕镎f,人死了會變蝴蝶。阿標當時嚇哭了,他很擔心三寶的安危,不斷為他祈禱。直到他轉危為安。
那是凝聚了很多人心血的一部作品。為了音樂劇《蝶》,說他們是嘔心瀝血,一點也不夸張。
2007年7月27日,《蝶》在東莞玉蘭大劇院首演,首屆東莞國際音樂劇節同期開幕,這標志著東莞向“音樂劇之都”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就可以建成的。不過東莞人很重視,并為此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