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是清朝出了名的大清官。有一年,于成龍微服還鄉,和貼身隨從阿六剛進娘子關,沒走幾里地,就聽見身后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扭頭一看,只見飛奔而來一匹快馬,騎馬之人好像有什么急事,一個勁地催馬揚鞭。路過于成龍身邊時掉下一件東西來,騎馬之人也沒有覺察,還是一路狂奔而去。于成龍和阿六見狀大喊:“你掉東西了,掉東西了!”那人卻沒聽見,仍舊朝著沙江口方向絕塵而去。
于成龍走過去撿起一看,是個包袱,里邊除了些換洗衣物外,還有幾張銀票。仔細一瞧,這些銀票的總額差不多有三千兩。好在失主和他們朝同一方向趕路,于成龍只好和阿六繼續前行,希望失主能沿途回來尋找。
讓于成龍失望的是,直到走到平定知府門前,也沒有見到失主。
于成龍只好讓知府門前值班的衙役通報一聲,說自己有緊急事想求見知府大人。衙役一瞧,于成龍穿著打扮很是一般,竟然口出狂言要見知府大人,笑了很長時間才說:“小老頭,你快趕路吧,知府大人豈是你想見就能見的。”阿六見衙役如此無理,就想說出于成龍的真實身份,但被于成龍制止了。于成龍和顏悅色地對衙役說:“既然如此,就請這位兄弟將包袱交給知府大人。這個包袱是一個騎馬趕路之人所遺,請知府大人代為查明失主,將包袱物歸原主。”
衙役從鼻子里哼了一聲,不情愿地接過包袱。于成龍和阿六懸著的心這才放下來,繼續向前趕路。天黑以前,他們必須得走出沙江口,擺渡過五渡口,不然的話,沙江口一帶常有響馬出沒,非常危險。
主仆二人走了一段路,進入沙江口。這里樹木參天,野草都有三四尺來高。只有六尺寬的官道夾在其中,顯得異常陰森恐怖。
阿六的臉上露出擔憂之色,于成龍官至兵部尚書,這要是出了事,自己沒法向朝廷交代呀!看出阿六的擔心,于成龍微微一笑,說:“騎馬坐轎舒服,卻難聽到真言;前呼后擁威風,卻有損朝廷官員形象。此次微服而回,正好聽聽民風,何憂之有?”
于成龍話音未落,就聽遠處有箭帶風而來。那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離于成龍三尺開外的一棵樹上。箭頭上有一張紙條,阿六取下來一看,上書:“山載萬物濟眾生,河洗日月鑒青天;廉官方知民生苦,污吏難過鬼門關。”
于成龍與阿六心中一驚,難道說自己的身份暴露了?阿六建議暫時先返回平定州城,亮明身份讓知府派兵護送。于成龍微微一笑,朗聲道:“鳥道入云中,風光塞漠同;人依險地立,城自越山叢。俗樸觀民舍,才多壯士雄;芹泉連冀北,回首指青驄。”這是康熙皇帝過平定固關時寫的詩。于成龍想:這響馬既然會謅幾句不規范的詩詞,一定聽說過康熙皇帝的這首詩。他這是向響馬放出信息:本人乃皇帝身邊的人,請放行。
少頃,又有一箭飛來,箭上字條墨跡未干,卻是康熙的《過平定州》,詩云:“勞農豈憚元英節,寒景風沙透體來;志在鵲山無覓處,目前惟見凍云回。”
于成龍看罷仰天大笑,知道自己今日不會有什么危險,這個響馬是個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有什么難言之隱欲向自己傾訴。
于成龍又向前走了百余米,從樹上呼啦啦跳下一群蒙面人來。阿六執劍在手,欲上前打斗,被于成龍制止。于成龍對響馬們說:“速請你們的掌柜來見我。”話畢,就見前方飛來一騎,眾人閃開一條道路。來人一身黑,勒住馬韁,跳下馬來:“于大人,小人在此恭候多時,請到山寨一敘。”
于成龍說:“黑衣壯士,你認錯人了吧?本人只是路程過此地的小買賣人,借壯士三尺寶地,讓本人過去,可好?”
黑衣人道:“于大人,小人保你平安,還是賞光吧。”
這伙響馬的老窩在一個山洞內,洞內九曲連環,松油火把噼啪直響。
黑衣壯士說自己在京城觀察于成龍已有些時日,并從京城于府門前一路跟蹤而來。今天于成龍撿到的那三千兩銀票,是他故意派手下人丟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考驗于成龍是否真的清廉,二是于成龍如是清官,必定會將銀兩轉交平定知府,平定知府貪財成性,每次百姓打官司都是先上銀子后開堂,料定那狗官一定會將銀子納入自己囊中。黑衣壯士說想讓于成龍以此為突破口查辦貪官。同時還說自己是個落魄秀才,屢試不中才走上了這條路。
第二天一大早,于成龍命阿六扮作丟失銀兩之人,去平定知府討要三千兩銀票,卻被兇神惡煞的衙役擋在府外,說根本就沒有人撿到銀票。阿六只好擊鼓鳴冤。
知府升堂,聽了阿六的敘述,滿臉疑惑。他問衙役可有此事,衙役們異口同聲地說沒有。知府問阿六可有證人,阿六說證人就在府外。知府宣證人上堂,進來之人正是于成龍。
知府眨巴著小眼睛,覺得這證人好面熟。仔細一想,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把本來要說的“大膽刁民,見本府為何不跪?”改成了“于大人,本府有失遠迎,請恕罪,恕罪。”
原來,這知府曾和于成龍一同赴京趕考,兩人在赴京趕考的路上結伴走了好多天。令于成龍寒心的是,他沒有想到一同趕考的同鄉,當上知府之后,竟會變成一名連失物也“笑納”的貪官。
于成龍坐上大堂,一拍驚堂木,問知府:“我昨天托衙役轉來的三千兩銀票哪里去了?”
知府撲通跪倒在地:“大人,冤枉啊!這三千兩銀票,下官不曾見到啊!”
于成龍見狀,就問衙役銀票送倒何處去了。那衙役雙腿發軟,汗如雨下,跪在地上,交代了實情。
鬧了半天,這平定知府還真沒有見到昨天的銀票。他不僅不像外面所風傳的那樣,而且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清官。每次向告狀的百姓說“不上銀子知府不接案子”的話,都是衙役們胡傳的“官言”。那些敲詐百姓血汗錢的鬼把戲,也都是衙役們想出來的。其中好處,被這些人瓜分殆盡,收入私囊。而知府本人根本不知道真實情況。昨天于成龍撿到的那三千兩銀票,根本就沒有轉交到知府手上,而是被那幾個看門的衙役給分了。
真相大白,貪財衙役被投入大獄,知府也從中得到教訓,慶幸自己清正廉潔,不然,這回可就完了。事后,于成龍對知府說:“你還記不記得當年赴京趕考路上,我和你說過的那句‘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無理良心’的話?”
知府說:“記得,我還把這句話寫成條幅,裝裱后掛在家里呢。”
于成龍意味深長地說:“唉,外邊的響馬好治,身邊的響馬難防啊!”
知府雖清廉,但他沒有管理好手下人,不久就被免職了。
據說,那位滿腹翰墨的響馬頭子,在于成龍走后金盆洗手,沙江口恢復了往日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