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音樂人孔佳2006年26歲因肺癌去世。正當人們為其年輕早逝而哀嘆惋惜時,一場他的妻兒和父母爭奪102萬元遺產的官司又進入人們的視野。不久前,上海普陀區法院一審判決,孔佳名下的房產歸其父母,銀行卡內部分余款歸妻子張某。
兒子去世后家無寧日
對于孔佳的父母來說,這個兒子是他們的驕傲,也是他們投入全部心血的寶貝。兒子從小就表現出音樂天賦,初中就能作曲,高中起開始向歌劇院老師學習美聲,在校期間組成了一支電聲樂隊。1998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并組建了“紅”樂隊,在上海各大高校做巡回演出。2001年度因主唱《喜歡上海的理由》,一舉成名。2006年1月,孔佳上樓梯時發現氣喘胸悶,到醫院檢查后的結果令人震驚:他患了晚期肺癌。1月24日,孔佳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從入院到病故,前后不過兩周時間,距他26周歲生日僅過了兩個多月。
孔佳去世時,與他結婚才一年多的妻子張某已有身孕。之后,張某產下遺腹子。孔佳的不幸病逝對張某無疑是晴天霹靂。同樣對膝下僅有一子的孔佳父母來說,孔佳的不幸病逝也是天大的噩耗。然而就在孔佳遺體火化當天,原本相處不錯的張某就與孔佳父母開始了爭執。爭執的重點就是孔佳遺產的如何分配。張某認為,丈夫生前未留下遺囑,應按照法定繼承規則,由她、孩子和公婆繼承遺產。但孔佳的父母拿出一份代書遺囑,這份遺囑明確:孔佳生前存款、房產、汽車等都歸父母所有,其他財產歸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孔佳父母認為應按該遺囑分割遺產。由于對這份代書遺囑存在異議,張某和兒子將孔佳父母告到法院。
遺囑之爭
2006年6月,張某一紙訴狀將孔佳的父母告上法庭,對孔佳遺囑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并希望重新分配孔佳的遺產。在向法院遞交的訴狀中,張某稱,孔佳生前遺產包括存款7萬元、房產40余萬元、車輛以及相關財產共計102.7萬元(初步計算)。而孔佳生前沒有留下任何遺囑,因此請求法院按法定繼承程序將孔佳遺產合法分配給自己和兒子以及孔佳父母。
對張某要求按照法定繼承程序繼承孔佳遺產的訴求,孔佳父母表示,孔佳臨終前3天曾要求舅舅代書了一份遺囑。原來在1月21日,孔佳的岳父無意中對孔佳說,這個病蠻討厭的,治愈的希望只有百分之一。孔佳聽后感到非常意外,然后就委托舅舅代書,寫下了一份遺囑,然后又用MP3錄了音。在這份遺囑中,孔佳表示自己在銀行的30多萬存款,除治病外替父母還貸款;自己與妻子所居住的房屋是父母出資購買的,歸父母和自己共有;一輛越野車是父母在自己婚前為其購置的,應還給父母。其余的財產歸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所有。但是孔佳立遺囑時,妻子和父母均不在場,親人中只有舅舅一人,而在遺囑上簽名的兩位證人,都是同病區病人的家屬,因為在其舅舅的請求下,見證了孔佳囑咐后事的過程。
孔佳的妻子張某對這份錄音的真實性和效力提出疑義。她認為遺囑在形式上不符合法律規定,代書人非見證人之一,而是被告一方的親戚,存在利害關系;遺囑中沒有注明所立遺囑的年、月、日,也沒有代書人的簽名。原告張某沒有生活來源,兒子在孔佳死后才出生,未成年,遺囑沒有為原告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與孔佳生前的言行完全不符,非孔佳真實意思的表示。至于錄音遺囑,原告無法辨別錄音人是否孔佳本人,也無法辨別該錄音是否被作過剪輯等技術處理。
百萬遺產是否存在
孔佳的父母則認為,除房屋、車輛、存款外,遺囑中涉及的“其他財產”,包含了孔佳多年來制作音樂的收入、發表(或即將發表)作品的報酬、出版發行歌曲的收入等近百萬元,這些財產均“歸我妻子及未出世的小孩所有”,表明孔佳對孩子的生活、教育等已安排妥貼,且這些財產的數額已超過了被告所繼承的遺產。
可是張某表示,孔的遺產有102萬,除了房產、車子、錄音設備外,目前遺留的錢款只有數萬元。孔佳父母指出,孔佳死后,唱片公司、演出公司支付的各種報酬就有100多萬元,還有孔佳生前投保的兩份保額達20萬元的保險,但是這些錢都被張某悄悄地領取了,孔佳父母卻分文未得。不過,他們也表示:“我們在法庭上提這些,不是想要這筆錢,只是想說明張某拿的錢不止她自己說的那些。”
而原告張某則提出抗辯,她與孔佳各自發展事業,經濟上相互獨立,對于孔佳生前創作歌曲、制作音樂、參加演出所得的相關利益,原告從不過問也不清楚。孔佳去世后,唱片公司向原告支付的錢款均為原告個人勞動成果,不屬于遺產。現孔佳名下并無其他財產存在,被告的主張純屬虛構。
風波何時平息
經過了一年多的調查取證,2007年7月31日,普陀區人民法院對孔佳遺產案作出一審判決,宣布孔佳遺囑有效,雖然,遺囑上代書人未簽名、立遺囑人未注明年、月、日,但通過見證人寫明的見證時間,以及代書人、見證人出庭作證,對遺囑形式上的瑕疵進行了彌補,也印證了孔佳的真實意思表示,故該代書遺囑應為有效。
法院在審理中依原告請求,對遺囑上“孔佳”的簽名予以筆跡鑒定,結論是簽名確為孔佳本人筆跡。至于錄音遺囑,因被告未對原始錄音加以封存保全,且對錄音光盤的真實性未提供有效證據,法院無法認定。
法院按照孔佳的遺囑和相關法規對孔佳的遺產進行了分割,遺囑中涉及的住宅一套、陸風越野車一輛均是孔佳婚前取得,應為孔佳個人財產,而與房屋權利相對應的貸款,亦屬孔佳個人債務;孔佳遺留錄音設備一套,為夫妻共同財產,50%為孔佳的遺產;孔佳死后遺留的銀行存款約十萬余元,應按夫妻共同財產處理。孔佳生前購買的人身保險,指定了受益人是妻子,故該保險金應歸張某個人所有;遺囑中涉及的“其他財產”,是孔佳多年來制作音樂、發表作品、出版發行歌曲而取得報酬的客觀事實,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這些酬金在孔佳死后轉換為遺產形式存在。
最終,住宅和陸風越野車歸孔佳父母所有。孔佳在招商銀行新客站支行內的10萬余元存款中9.6萬元歸孔佳父母,余款歸張某所有;其余孔佳在各家銀行的存款和錄音設備均歸張某和兒子所有。
可是,孔佳的妻子張某表示對一審判決不服,很有可能再次上訴。(圖為法庭上的孔佳父母)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