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是鄰邦,向來關系密切,不但有著傳統的友誼,且還有親威關系,這從我國民族英雄鄭成功一家同日本平戶的關系和傳奇中,不難得到一些說明。
一
在探討鄭成功一家同日本平戶的親威關系時,首先要提到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他是日本平戶的女婿。鄭芝龍,初名國瑞,字飛黃,人稱一官,福建南安石井人,生于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
①自小聰明過人,且長得一表人才,但“性情蕩逸”,頑皮,不守規矩,愛弄刀槍,愛耍拳棒。明天啟元年(1621年),即他18歲那年,因惹事生非,被其父鄭紹祖(任泉州庫吏)趕出家門。離家后鄭芝龍到一艘海船上當水手,后隨船到澳門,在澳門找到母舅黃程。黃程見到他雖然高興,但責他“當此年富,正宜潛心,無故遠游,擅離父母”。一官詭答以“思慕甚殷,特候起居,非敢浪游”。黃程只好將他留下②。
鄭芝龍就這樣在母舅黃程家住了一段時間,倒也平靜。黃程是從事對外經商的,平時不免有貨物來往。一次,黃程有一批貨物需運到日本販賣,苦于人手不夠,鄭芝龍自告奮勇,愿協助押運貨物去日本。母舅答應了他,于是鄭芝龍隨船來到了日本平戶。“天啟三年(1623年)癸亥夏五月,程有白糖、奇楠、麝香、鹿皮,欲附李旭船往日本,遣一官押去。”③
到了平戶,鄭芝龍開始寫起他不平常一生的歷史。有人概括說,鄭重芝龍蕩跡東瀛,一個無名的確歲的青年,在短短的幾年中,一躍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官民無人不知、談虎色變的海盜巨首,一個叱咤一時的了不起的風云人物④這是從平戶開始的。鄭芝龍在平戶期間有兩件事后來一直成為歷史學家的話題。一件是,他與四川女戀愛成婚,成為平戶的女婿。《臺灣外紀》載,平戶“有倭婦翁氏,年十七,妖嬌絕俗,美麗非常。見一官魁梧奇偉,彼此神契,第不得即為雙棲并一耳。一官聘之。合后隔冬住下。”⑤其他史籍亦有類似記載。此處“翁氏”乃中國人的說法,在日本則多作“田川氏”。一個女人的姓氏竟有兩種說法,自不是沒有原因的。原來翁(田川)女的父親,乃福建泉州人氏,叫翁翌皇,是個鐵匠,早年移居平戶,為當地藩主鑄造刀劍,娶日婦田川氏為妻,在平戶組織家庭,后自己亦入日本籍,改姓田川,翁翌皇變成田川翌皇,生一女,即為與鄭芝龍戀愛成親的田川女。就因此,這位中日混血兒田川女,即可稱田川氏,又可叫翁氏。
這田川女,按以后她的曾孫鄭克在鄭氏墓碑志中所說,“翁曾祖母,生于壬(1602年)八月十八日未時。”這樣,明天啟三年(1623年)鄭芝龍到平戶時她當是22歲,而不是17歲。不但田川女的年齡有出入,就是鄭芝龍的出生時間,史籍記載也多不一致;鄭芝龍何時到平戶,何時認識田川女,何時與之結為夫婦等,更是頗有差異。以后的學者又各據自己的分析,說法就大不相同了。一般學者都說鄭芝龍出生于明萬歷三十二年或二十八年,即1604年或1600年,明天啟三年即1623年到平戶,結識田川女戀愛成婚,第二年生鄭成功。臺灣學者黃玉齋則認為,鄭芝龍生于明萬歷二十三年,那是1595年,18歲時到平戶,那當是1612年,時田川女才11歲。鄭芝龍在平戶住了15個年頭,到明天啟四年(1624年)離開,這時鄭為32歲,田川女為23歲。⑥臺灣學者黃大為的看法與此差不多,他在《臺灣史綱》一書中說,鄭芝龍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即他18歲到澳門,不久其母舅讓他押貨到平戶,鄭芝龍在平戶停留了相當久,到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與一位17歲的田川女結婚。⑦按此說法,鄭芝龍當是出生于1595年。臺灣學者林藜在《閩海揚波錄》中則說鄭芝龍生于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因為說法不一致,大陸出版的《辭海》和某些圖籍在鄭芝龍的出生時間上干脆打個問號。
盡管人們對鄭芝龍出生和到平戶的時間有不同的說法,而他在平戶與田川女戀愛成婚則是歷史事實。鄭芝龍與田川女成親前在老家已結過婚,前妻陳氏,田川氏算是他的第二個妻子。婚后田川氏生育過兩個兒子,長子鄭成功,次子七左衛門,婚后第二十二年(1645年)(明隆武元年)農歷十月,她從平戶歸福建南安石井鄭氏家鄉。不久,送芝龍投靠清廷,被送到北京,而田川氏仍住南安,歸南安石井的第二年十一月,清軍打到鄭氏家鄉,進行劫掠,田川氏不堪受辱,自殺而死。⑧時年45歲。田川氏歸南安石井不過生活了一年多,那可說是她受折磨的、不愉快的一年多,但從中日關系角度看,這一年多是值得珍視的。
需要提到的,鄭成功十分敬重自己的母親,在母親死后,他不但奏請明廷為她加封“一品夫人”,而且照例為她樹了神主牌,即使在打仗時,他也把母親的神主牌帶在身邊,不忘供祭。在《北游錄》中,談遷還提到,鄭成功曾用金子為其母田川氏鑄了一尊金像,加以供奉,這都不難看出,鄭成功對他母親的感情是多么的深!
鄭芝龍在平戶的另一件事是,他在那里參加了顏思齊為首的海上武裝集團,后來轉到臺灣活動,開發臺灣,顏思齊死后,鄭芝龍成了該集團的首領,這事對鄭芝龍的一生影響極大。顏思齊字振泉,或說就是李旦,也叫李習,福建海澄(今龍海)人,精通武藝,因不滿明朝政府政治腐敗,渡海到日本平戶,先以裁縫為 生,后從事經商活動,成了巨富,疏財仗義,結交海上豪杰志士,同志者28人在平戶結拜兄弟,顏思齊為首稱大哥,鄭芝龍年齡最小稱尾弟,其他依次相呼。或說,他們原先想在日本謀起事,事泄,轉去臺灣,邊經商邊墾殖,為臺灣的開發做出積極的貢獻。這可說鄭芝龍是自動參加顏思齊為首的海上武裝集團的。《臺灣外紀》等均這么記載,后來連橫在《臺灣通史》中亦沿此說。也有一些史籍,如梅村野史的《鹿樵紀聞》、洪若皋的《海寇記》等則說,鄭芝龍到日本后附巨商歸,中途為海盜顏思齊所劫,被迫參加顏氏為首的海上武裝集團。顏思齊見他少艾,將女兒嫁給他,后來顏思齊在臺灣染病致死,眾推薦鄭芝龍為魁,———鄭芝龍的第三個妻確是姓顏的,且后來成了鄭芝龍的正室,連長子鄭成功都得受她管教。不過,該顏氏是否即是顏思齊之女,似未有人作過考證,好在這事在這里關系不大。
其次要說做為平戶的外甥鄭成功。鄭成功于明天啟四年農歷七月十四日(1924年8月27日)誕生于日本平戶,⑨但在平戶什么地方,史籍記載不盡相同。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鄭成功誕生于當年鄭芝龍在平戶的舊宅。《臺灣外紀》載,明天啟四年秋七月十四日夜子時,一官(鄭芝龍)妻翁氏,肚疼昏迷,醒來分娩一男,時鄭家火光四起,鄰人以為失火,皆奔去救援,但并非失火,眾皆散去。接著顏思齊率眾前往拜賀⑩。這里不難了解,鄭成功之誕生應在鄭芝龍居住的地方,鄭芝龍當年在平戶居住的地方,系今日長崎松浦郡平戶町的喜相院。另一說,鄭成功誕生于平戶千里濱。這在一些志書如《同安縣志》等均有記載,臺灣歷史學家連橫在《臺灣通史》中亦沿此說{11}。千里濱為平戶的海邊,傳說鄭成功母親田川氏懷孕中常到海邊玩。一天在千里濱拾貝螺,忽然一陣腹痛,她即靠海邊巨石生下一男孩;或說她在千里濱游玩時風雨大至不得歸,在巨石旁生下鄭成功。人說田川氏生產時以海沙為床,云天為帳,風嘯浪號,所以鄭成功的誕生可算是壯烈而偉大。千里濱有一塊黑色的大巖石,如今已逐漸傾沒入海中,人稱之為“兒誕石”或“鄭公石”。這塊“兒誕石”邊樹有“鄭氏遺跡碑”,碑上刻著“鄭延平王慶誕芳蹤”字樣,是松浦乾齋公的親筆,下有碑文,1500多字,系松浦藩的藩老葉山高行所作,多賀嘉彰所書,內容在敘述鄭成功和他父親鄭芝龍的事跡。
鄭成功當年誕生所在,其所以會有不同的說法,因為那時鄭芝龍還是一個無名的青年,自不會引人注意,后來鄭成功名揚天下,附近的人便有意給他加上許多神秘色彩,以示他生來就與眾不同,這些被歷史學記入史籍,傳了下來。
鄭成功小時取名福松,或說因為他誕生的大巖石邊有棵青松,而其父鄭芝龍又是福建人,所以父母為他取了具有雙重意義的名字。
關于鄭成功在平戶渡過的童年,人們的說法還比較一致,嬰孩時代的鄭成功,不在平戶市區而在附近的川內町渡過。鄭成功嬰童時代的家在川內町街后面的小山坡腰間,其住房的結構像是中國式的,是座相當破落的長方形的平房⑿。據此,有人說鄭成功母親的外祖父地位不高。但是,有些史籍,如《賜姓始末》明白說,鄭成功之母乃王族女,自不無根據。人們從鄭成功母親姓田川來看,也證明他們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因為日本在江戶幕府時代,國人有姓氏者僅限于王族武士和有錢可買到姓氏的人,一般平民百姓只有名字而無姓氏。田川氏一家有姓氏,可見并非一般百姓。至于那房破落,似可看成由于時間長久的緣故。
明崇禎三年(1630年)農歷五月,鄭成功7歲時,鄭芝龍派其弟芝燕到平戶接回田川氏和鄭成功。因次子七左衛門幼小,加上日本有女人不準出境的規定,田川氏只好讓鄭成功先歸,自己仍留平戶。鄭成功誕生平戶,又在平戶渡過幼童時期,他自不會忘記平戶,而平戶人也沒有忘記他。
鄭成功回國后改名為森,字大木,后由南明隆武帝賜予國姓(朱),改名成功,故有朱成功或國姓爺、賜姓、鄭國姓之稱,而后人則稱鄭成功。
據說鄭成功童年時在平戶居住過的地方,至今還保存有一張古畫和一塊古石碑。古畫名《延平髫齡依母圖》,乃當年朝鮮畫家崔某游日本時為紀念鄭成功而作的。圖的背景為鄭成功住宅,六七歲的鄭成功佩劍抱犬站在二樓陽臺一角,其母田川氏身穿明朝盛服,坐在樓下園中,手抱一兔,表現出一派和平、寧靜而歡樂的景象。該圖的原作品已不知去向,如今的這幅系后人臨摹的。古碑稱“鄭成功手栽椎樹松浦心月公碑”,如今仍屹立于平戶高等學校的校園內,碑邊有一老椎樹,傳說是鄭成功親手所植,碑上有一首七絕詩,出自貴族之手,詩曰:“鄭森往昔在壺陽,講武修文練鐵觴;此樹當年親所植,到今蟠郁綠蒼蒼。⒀
在離平戶市區不遠的小山丘上,人們還可看到鄭成功廟。鄭成功廟是一座中國傳統的廟宇建筑,莊嚴肅穆,雄偉壯觀,那是由旅日華僑集資于1962年即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周年紀念時建造的,如今已聞名遐邇,游觀者如流。廟的正中懸掛有“浩然正氣”4個大字的橫匾,最引人注目的是鄭成功的塑像和畫像。鄭成功畫像是根據我臺灣省臺南市延平郡王祠中的像復制的,故有人稱平戶的鄭成功廟是臺南市延平郡王祠的分廟。平戶鄭成功廟表明,平戶的日本人和旅日華僑對鄭成功功業的崇敬。、
日本的文人學士也都十分崇敬鄭成功,早在十八、十九世紀,日本便出現有許多歌頌鄭成功的詩文和戲劇,人們放聲贊頌說:鄭成功是“堂堂真丈夫”,“不僅為明國之光,抑為我神州之華”⒁。鄭成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而日本人也每以他是日本的外甥且出生于日本而感到光榮。筆者曾聽到日本友人說過,在日本,有人把鄭成功說是半個日本人。這是什么心情呢?我們不妨說它是日本人珍重中日友誼的感情流露。
講鄭成功一家與日本的親戚關系時,還應提到鄭成功的胞弟七左衛門。七左衛門或也叫次郎左衛門,比鄭成功小5歲,當是出生于1629年(明崇禎二年)。有說七左衛門是鄭芝龍離開平戶后(鄭芝龍于1924年鄭成功出生后不久離開平戶),田川女再嫁而生的。日本人寫的《華夷變態》一書作者和中國的一些學者都這么說,而日本學者稻垣其外在《鄭成功》一書中,對這種說法提出了疑問:如果鄭芝龍離開平戶后田川女再嫁人而生七左衛門這件事屬實,那么后來田川女又應前夫鄭芝龍之邀而渡海到中國福建南安,這“不特過于厚顏無恥,且亦不近人情。”⒂臺灣學者毛一波也認為,關于田川女改嫁的說法,“未見允當”。毛一波的意見,七左衛門有可能是鄭成功的同父同母的親弟弟。這里的關鍵是,鄭芝龍于1624年離開平戶后有否再到日本。講具體點,1628年前后,鄭芝龍是否再到平戶同田川女相會過。據毛一波的推想,鄭芝龍入臺后有再赴日本的可能,他指出,據荷蘭方面的史料,鄭芝龍離開日本后,曾一時充任過在澎湖的荷蘭艦隊司令官的通譯,在1628年10月1日曾和臺灣的荷蘭長官訂過為期3年生絲、胡椒等貿易契約,當知其時鄭芝龍是亦商亦盜的,也可能經常由臺灣轉販于日本。⒃。如果這推想符合事實,那么,七左衛門當是鄭芝龍的親骨肉,自是鄭成功的同父同母的同胞手足。
田川氏給次子起名七左衛門,那在于例襲母方外祖之名,連同姓氏全稱應為田川七左衛門或田川次郎左衛門。不但次子襲母方外祖姓名,就是長子鄭成功,起先也是叫田川福松的,改鄭姓是以后的事。其所以取用母方姓氏并襲外祖之名,原因可能有二。其一,當時平戶是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人們思想比較開通,不囿于父姓;其二,因為鄭芝龍平時行蹤不定,且加入海盜組織,所以不用鄭姓,名字則從方便考慮。
鄭芝龍為什么不將七左衛門接回家鄉?這里自有其種種原因。人們知道,鄭芝龍于明崇禎元年(1628年)被明廷所招安,成了明政府中的一名官員,同時仍繼續經營自己的那支海上武裝船隊,這已使他窮于應付了。而在家里,越到后來,他越是姬妾成郡左擁右抱,其兒子雖不算多,可也不少;據《石井鄭氏家族譜》和邵廷采的《東南紀事》所載,鄭芝龍共有6個兒子。這樣,他對在海外的兒子,不怎么急于接回身邊也就不難理解了。正因為這樣,所以有人懷疑七左衛門究竟是不是鄭芝龍的親生骨肉。
鄭成功生母田川氏于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十月從日本平戶歸南安石井,時已17歲的七左衛門仍留日本,后自己成家,生子道順。而鄭成功一家始終沒有忘記他,鄭成功自己對他就親愛甚深。明永歷七年(1653年)五月七日,鄭成功在給七左衛門的信中說:“我日事勞戰,無一暇晷,今年失寄銀兩付用,中懷歉歉。茲柬來船,即寄來銀五百兩,吾弟可察入收用”。“親誼遠睽,懷念情殷,來札有如面晤,因鴻附門,不盡依依,此達。再者東洋牌餉銀,原定五百兩,客商請給,須照額輸納,吾弟受其實惠,方可給予,切不可為商人所瞞,短少餉額也。已發給十牌一張,寄交省官處,可就彼對領,戎務方殷,余不多及。”手足之情躍于紙上。在另一封信(署六月二十日)中,鄭成功回答其弟七左衛門關于船牌納餉的事,說,你現在讓汪云升開的船是10年前所給的舊牌,已經地方官盤驗解報,“接吾弟來字,特破例從寬免議。但以后不可將舊牌發船,恐遇汛守之兵,船貨即時搬去,斷難追還,其誤事不少,切宜慎之。所請新牌,即著換給,交汪云升領去。……{17}
鄭成功與七左衛門之間通訊的詳細情況,已無從查考,僅從上述鄭成功的兩封信中,人們已不難看出,他們的感情非同一般。
《中國新聞》1986年7月23日載,據近人發現,鄭成功于北征前后,還給七左衛門寫過這樣白條幅:“鄭琨吹 ,數感胡人心,縱然日本地,豈乏漢家音。”其意亦在鼓勵其弟。
七左衛門縱使不是鄭芝龍的血脈,卻也總是鄭成功的同母胞弟,其關系也是至親的,這點應是無須爭議的。一對兄弟分住兩國,這不使兩國更加親密嗎?{18}
從以上的羅列中,人們不難看到鄭成功一家與日本平戶的親戚關系的脈絡,而這種親威關系先是由鄭芝龍造成的。鄭芝龍一生中有兩件事影響甚大。一件是他身遇顏思齊,加入以顏思齊為首的海上武裝集團,并在顏思齊死后成了該海上武裝集團的首領,成了東南沿海的風云人物;二是他娶日本田川氏為妻,生鄭成功,以后鄭成功率軍趕走侵占我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臺灣。鄭芝龍的這兩件事都發生在日本的平戶。平戶是鄭芝龍的發跡地,也是鄭成功的誕生地,在中日友好關系史上是一處有意義的地方,頗值得人們回顧。
如果鄭芝龍當年不到日本平戶,說不定他不會遇上顏思齊,也不會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最大一股勢力的首領,不會成為“勢震八閩”、“富冠閩粵”的風云人物。自然,鄭芝龍確是個有才干的人物,但若不是顏思齊的攜助,其才干不一定全部都能得到發揮。一個人只有當他自己的才干與機會結合在一起時,才會有他的大作為。這一點人們在鄭芝龍身上是不難得到說明的。
如果鄭芝龍當年不到平戶,自不會遇到田川女,自不會同平戶結下秦晉關系,自不會世有不出生的鄭成功的出世,中國收復臺灣的事可能不那么順利,至少還得耽擱一個時候。無疑,歷史不容假設,但我們可以這么說:鄭芝龍的上述兩件事似屬偶然的,而這偶然的事卻是中日友好關系的必然結果。
這該怎么說呢?請看事實。歷史上,除了朝鮮以外,中國可說是最早和日本交往的國家。世界古書上最早記載日本的,大體也是中國。中國歷代官修的正史中,多有日本的傳記。而日本人曾自稱是太伯之后,亦即認為是黃帝后裔。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日本的文字等,都同中國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中日兩國的友好關系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而近幾百年來,中日兩國的友好關系,單從日本平戶就可以看得甚清楚。
日本平戶是一個島,面積約170平方公里,歷史上它曾是日本遣唐使赴中國必經的第一站。而作為對外貿易港口城市,平戶興于十六世紀,而平戶的興起,同中國商人的活動大有關系。有說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中國大海盜王直(安徽人)率領近百艘海船載了3000多部眾來到平戶,使得平戶一時大為繁鬧起來。此后,更多的外國商船和商人陸續來到平戶從事經商活動,平戶的對外貿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到了十七世紀初,平戶正式成為日本第一個對外通商港口城市,最早染上洋氣。那時,平戶海上船舶云集,市面繁榮富庶,和洋雜居,笙歌達旦,人文稱盛。許多中國華僑流寓這里,更有商人、士子到此寄居。有人估計,十七世紀中期,平戶有8000人口,其中外國人達千余,那多是中國華僑或商人。華僑中有一種稱“住宅唐人”的,是指老華僑,即在平戶有妻子和住宅的華僑。許多中國華僑定居平戶,這亦不難想象當年中國同日本之間關系之密切了。
在這樣的環境中,中日兩國民間發展起親戚關系也是很自然的事。這當中,鄭成功的一家不過比較有代表性而已。中日之間的親戚關系,是在中日友好關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這種親戚關系又為中日友好關系增添了新的內容。中日友好關系史,每每給人留下許多美談,即使今天回憶起來,仍使人感到親切。但愿中日兩國人民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注解:
①關于鄭芝龍的年齡,史籍記載不一,一般說他生于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也有說生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還有說生于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相差達10歲。
②③⑤⑩江日升:《臺灣外紀》卷之一。
④李嘉:《平戶與明末海盜鄭芝龍》,見《東瀛人物逸事》,臺北四季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⑥《鄭成功時代與日本德川幕府》,載《臺灣文獻》第十三卷第一期。
⑦《臺灣史綱》臺北三民書局,第31頁。
⑧田川氏之死有說在泉州,也有說在安平;一般說她破腹自殺,也有說她被清兵奸淫后自縊而死,鄭成功依日俗,剖其腹出腸滌穢。(見黃宗羲:《賜姓始末》)
⑨這是一般說法,有些史籍,如《海上見聞錄》、《閩海紀略》和《海紀緝要》等則說鄭成功誕生于農歷七月十五日;也有的史籍,如《靖海志》說誕生于農歷七月二十二日,有些日本學者則說誕生于七月二十三日。
{11}見《臺灣通史》卷二“建國紀”。
{12}李嘉:《平戶訪鄭成功誕生地》見前揭《東瀛人物逸事》。
{13}{14}李嘉:《鄭成功在日本》,見前揭《東瀛人物逸事》。
{15}{16}毛一波:《鄭成功的母親和胞弟》,見1967年7月1日臺灣《中央日報》。
{17}《明鄭時期臺灣的學藝#8226;明延平王鄭成功家書》,見《臺灣文獻》第十五卷第一期。
{18}七左衛門后裔仍居日本,裔孫福住幫夫,現居住神奈川縣橫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