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拉姆·潘迪特近日掌舵身陷金融服務危機的花旗銀行。近日,這位金融巨頭接受了《商業周刊》的采訪。
花旗集團前首席執行官查爾斯·普林斯(Chuck Prince),因次債風波而提前引退。自此之后,華爾街一直都在關注誰將成為繼任者。2007年12月11日,此事終于有了結果:維克拉姆·潘迪特(Vikram Pandit)就任新首席執行官。
與此同時,花旗集團宣布,溫·比朔夫(Win Bischoff)不再擔任臨時首席執行官之職,而將接替羅伯特·魯賓,擔任集團董事長。

從紐約-泛歐交易所(NYSE Euronext)前總裁約翰·塞恩(John Thain)對外公布離開花旗,加入美林集團任首席執行官以來,整個華爾街就一直在期待花旗新首席執行官的任命。
今年51歲的潘迪特出生于印度,外表看起來非常和藹可親。之前,他曾經在摩根士丹利度過十余年的職業生涯。大約六個月前,他進入花旗集團,并很快被任命為花旗投資銀行部門主管一職,負責投資銀行業務。
業界對他的上任普遍看好。花旗集團前任董事長桑迪·威爾(Sandy Weill)也表示感到“非常興奮”。
2007年12月12日上午,《商業周刊》采訪了潘迪特,以下是采訪的具體內容。
評論界對于前任首席執行官普林斯的抱怨,主要是因為他沒有很豐富的運作經驗。現在,華爾街一些人士對您似乎也有類似的擔憂。您如何回應?
你一定熟悉我的背景,以及我過去的從業經驗。在我看來,運作經驗是一系列事情的集合。它可能要求你必須了解風險,了解商業,了解如何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可能也包括如何開發一個高績效的團隊。
你知道,上述所有的因素都和我的從業背景相關。但是,花旗在全球卻是個很特別的公司。
你沒必要觀察誰做了工作,但你應該注意那些以正確態度做事的人。我只是平和地說出事情的真相,那就是:董事會已經處在非常嚴峻的時刻,而他們認為我是這個職位的最佳人選。
您如何看待花旗現在的資產負債表?您期望盡可能地減少已經公布的110億美元的損失嗎?準備采取什么行動?
我還不能對此事發表評論。你知道,我們的首席財務官瑪利亞·加里(Maria·Gary),時刻都在關注此事,他對于這件事有自己的獨到看法。
您會考慮分拆花旗公司嗎?
現在我還不想考慮做出任何選擇,我也不想進行拆分。
我要說的是,這個公司有許多重要的業務要做,在許多領域都能正確地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只是需要時間去評定那些趨勢是什么。那么,我就必須客觀、冷靜地看待這些重要的業務,其中包含無限的商機。
您還會繼續考慮阿布扎比的投資者嗎(2007年11月,阿布達比投資機構向在次債危機中深陷泥淖的花旗集團投資75億美元)?
會的,我將繼續這樣做。
在董事會決定任命您為新的首席執行官之前,您曾經和普林斯·阿勒瓦伊德(Prince Alwaleed)交談過嗎(后者是沙特阿拉伯的投資者,擁有花旗3.6%的股份)?
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已和不少投資者通過電話,但我只和董事會交談過。
您怎么看待您以前的公司摩根士丹利呢?2008年,摩根士丹利會把花旗當作頭號目標嗎?那對您是一拳猛擊嗎?
我沒有看到過相關評論,對此事也沒有太多想法。
阿布達比注資是否已經足夠?
我們已經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資產計劃,而阿布達比投資的份額,只是我們遠大目標的一部分,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現在,我們不但要有正確的投資,還要使那些資產在我們發現新機遇后,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小額銀行業務和信用卡業務已經成為花旗的一個薄弱環節。由于這些和您的專業技術不太相符,您是準備放棄呢,還是準備對運營這個非常重要的新領域采取一些特別措施呢?
這不是一個孤立的事情:它不是一個單獨的業務。而是很多商業的集合。小額銀行業務和信用卡業務有不同的客戶群,而不同的客戶群又有著不同的需求。
我只負責做下面的事:保證所有的領域都有最優秀的人在運作。當然,我也并不是說我現在做不到這一點。我只是說,我必須確保是這樣的。
您認為目前花旗的當務之急是什么?
我現在比較關注三件事。
第一,必須確保我們有較高的生產力水平。那樣,才能保證資金的運行都能在正確的環節,恰當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確保我們的資產結構是正確的;同時,也要確保員工們都有收入機會。
事實上,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充足的資源。目前的當務之急,不是要獲得更多的資源,而是要確保把這些現有的資源都合理而有效地安置,從而創造更大的利潤,以及給股東更多的回報。這是第一項工作。
第二,關注我們的所有業務,個人的或者企業的,確保它們是正確的業務,能對未來金融服務的發展發揮作用。
我所關注的第三件事,也是大家都在關注的事。花旗公司是一家人民的商行,要確保人民對我們的未來充滿信心。
最近的一條重大新聞,是美聯儲和全球各大銀行的合作:通過“短期標售”的項目而不僅僅是降低利率,來幫助緩解資金流不暢的情況。這項舉措有何重大意義?
在金融市場大體上平衡并快速發展的同時,房地產市場卻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發展起來。所以,我們的游戲才剛剛開始。
來源:《商業周刊》2007年12月12日
翻譯:曹惺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