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電腦
日前,科學家模仿大腦的工作原理,設計出一種直徑約2納米大小、由17個分子構成的微型電腦(1納米=十億分之一米)。
迄今為止,這種微型納米電腦的運算速度是普通晶體管計算機的16倍,研究人員聲稱,最終這項發明將實現比普通晶體管計算機運算速度快1000倍。它不僅能作為超級計算機的基礎,還可控制復雜裝置的元件。
微型納米電腦由四甲基對苯醌(duroquinone)材料構成,四甲基對苯醌的形狀是六邊形圓盤上連接著4個圓錐細胞。負責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解釋,在顯微鏡下這種納米材料看上去就像小汽車。
該微型納米電腦操作時,科學家通過一個非常鋒利的帶電傳導針對放置在中心的四甲基對苯醌進行電脈沖調節,由于電脈沖強度的不同,納米分子和其上的4個圓錐細胞將出現多種方式的變化。按照這種方法,中心四甲基對苯醌分子的電脈沖可向周圍16個分子傳送不同的指令。研究人員稱這項設計的靈感來源于人類的大腦細胞。
25個“長壽基因”被發現
美國科學家日前通過對芽殖酵母和線蟲的基因分析,鑒別出兩種生物共有的25個負責調控壽命長短的基因。
在這25個“長壽基因”中,至少15個在人的基因組內存在相似版本。這意味著,科學家有可能借此鎖定人體內的基因目標,研究如何減緩人的衰老過程,治療衰老引發的相關疾病。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家布賴恩·肯尼迪說,他們希望將來通過基因工程方法調控人體內的“長壽基因”,不僅延長人的預期壽命,還能延長“健康壽命”,也就是人的生命中身體健康、不受衰老引起的疾病影響的時間段。
肥胖引發20種癌癥
英國醫生在研究了近30萬個癌癥病人的病歷記錄后發現,體重超重可引發20余種不同類型的癌癥。在波士頓召開的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年會上,哈佛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主任沃特·魏勒特預測,在發達國家,肥胖將很快代替吸煙,成為造成癌癥的頭號殺手。他指出,根據一些正在進行中的動物研究以及數量眾多的人類研究證實,肥胖與癌癥之間確有聯系,超過20%的癌癥患者與肥胖有關,這迅速接近了30%的吸煙者與癌癥有關的數字。
近些年來流行一種看法,認為增加體重,尤其是針對年齡較大之人,是有益健康的。該項研究糾正了這一錯誤的觀點。在2006年,美國南加州大學在美國流行病學雜志中發表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在80歲時體重的稍微超重會降低死亡率。然而在同一研究中也發現,21歲肥胖的人卻擁有最高比例的死亡率。專家指出,這些研究提醒公眾注意,只有在年輕的時候保持體重,才是健康長壽的保證。
環保煙斗
臺灣南投市男子陳同烈是30多年的老煙槍。他經過年余的研發,以細網、鐵管制成環保煙斗。癮君子只要把香煙套入煙斗,煙灰不外漏,很有環保效果。
據臺灣媒體報道,陳同烈說,為減少吸煙公害,他到處尋覓環保煙斗,但沒有理想的產品,他于是想自己研發。有一天,陳同烈泡茶,以火燒烤泡茶漏斗,去除細網上的茶垢。這給他研究環保煙斗以啟發。他以細網卷成管狀,把香煙套住,外面包上鐵管,果然鐵管不發燙。這項偶然的發現,讓他信心倍增。經過反復試驗,陳同烈發現熱脹冷縮,讓香煙不易順利套住。于是他把鐵管挖開,細網和鐵管密合,解決了這個問題。
智能眼鏡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有丟三落四的小毛病,不是找不到汽車鑰匙,就是手機沒了蹤影。但是,這種經歷有望成為歷史,我們不必再為健忘而發愁。
日本科學家日前發明了一款智能眼鏡,能記住佩戴者最后一次看到鑰匙、提包、iPod音樂播放器或手機等物品的地點。這副具有記憶功能的眼鏡裝有攝像頭、顯示屏、電腦芯片,甚至能識別不熟悉的植物或陌生面孔。智能眼鏡將有望使那些經常丟三落四的人及癡呆癥患者的生活發生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