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日,讀者劉湘健、石潔夫婦帶女兒來店淘書。女孩七年前出生,祖母姓夏,父母索性為其取學名夏春秋,小名冬冬,四季兼有,令人耳目一新。
12月3日,書店上架《康熙字典》,主編張玉書(1642—1711),鎮江人。順治進士,康熙朝大學士。先后主編或撰寫《大清會典》《治河方略》《佩文韻府》等書十多部。張玉書位居高官,但每頓只食兩種素菜,35歲喪妻,不續弦,不納妾,每思念發妻賢德,感懷不能自已,獨處一室終其老。
12月6日,一讀者來店淘書,購《蘇東坡書法選》。東坡喜與鎮江金山結方外之交,十多次來金山,留下墨跡不少,金山視若珍寶,鎮江人亦引以自豪。東坡書法,歷代頗多美譽。但有人不以為然,譬如康有為說:“古今書法家,以蘇東坡為最劣,不知用筆,若從我學書法,當先責手心四十下!”
12月8日,江蘇大學一老師來店購《馬相伯集》。馬相伯(1840—1939),丹陽人,曾任北大校長。1903年竭產辦學,始創震旦學院,此為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私立大學。另創建復旦學院(后改名復旦大學)。哲學怪才熊十力應聘該校,提出要求:一、只接觸教授,不接觸學生;二、每飯須備一鱉。
12月10日,鹽城中學退休教師、73歲的金老專程到鎮江,來店尋找陸秀夫資料,并求購崖山地圖。陸秀夫(1238—1279),鹽城人,三歲時隨父遷居鎮江汝山。南宋景定元年,陸秀夫考中進士。宋元最后一仗——崖山大海戰敗危,陸秀夫仗劍將妻小驅入大海,登御舟說:“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二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背負九歲小皇帝趙昺投海報國。鎮江人追思丞相陸秀夫,建陸公祠于金山,繼遷鶴林寺旁,后遷青云門。
12月16日,書店上架《現代漢語八百詞》,作者呂叔湘(1904—1998),丹陽人,漢語泰斗,中國語言學會會長。先后撰寫《中國文法要略》《文言虛字》等專著近十部,主編《現代漢語詞典》。20世紀80年代中期,呂叔湘發現《人民文學》上的錯字、病句較多,忍無可忍,去信一一指出。該雜志刊登了一封短信,真誠地向呂叔湘感謝,短信中仍有錯別字、病句,還把呂叔湘寫成了“呂淑相”,真不知呂叔湘當時看了會作何感想。
12月17日,下午整理名片時,柳曾符的名字躍入眼簾,不禁想起一件往事。數年前,柳詒徵之孫、復旦大學教授柳曾符從上海來鎮江探親,一天路過健康路,看到一家小書店,就進來轉轉。在書架上看見《國史要義》時,他說:“咦!小書店怎么有我爺爺的書啊?”后在書架上看見《劬堂學記》時,“咦!小書店怎么有我的書啊?”一臉驚愕!繼之欣然。
12月20日,筆者抵寧進書,遇《書鄉》主編唐人。問:第7期《書鄉》何時出?答:不出了。再問:是否經濟原因?答:定位太高,未切準市場脈搏,少人問津,今后如果再搞,要向廣義的文化雜志進軍。
12月23日,一進城務工中年男子來書店,問有沒有文學史?書店員工問他你要古代、現代、當代還是外國文學史?中年男子未作回答,怏怏而去。
12月24日,昨日來過的中年男子又來書店,問:我女兒要中國古代文學史,有沒有?答:有游國恩、章培恒、袁行霈等八種,你要哪一種?中年男子又說不出子丑寅卯。書店員工對他說:叫你女兒來買吧。中年男子面露難色:我女兒她……她高位癱瘓。聽到這話,員工隨即說:對殘疾人,小店上門服務。中年男子臉上露出笑容。
12月25日,《詩騷比較新論》作者李金坤(蘇大博士、江大教授)來店淘書時說:人是不同的種子,譬如,陳寅恪、錢鍾書、季羨林是讀書的種子;中國“三錢”是科研的種子;胡適、郁達夫、徐志摩是情種。
12月29日,一老年讀者,數年前天天藥不離身,后堅持每日累計散步二小時,身體逐漸硬朗。這天下午來店購書時,他突然對員工說:我丟掉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員工驚問:什么東西?答:藥罐子!
12月30日,上午整理抽屜,翻出一枚以前的賀年卡,系鎮江作家張國擎自制贈送開通書店的,上有張國擎手書四個大字:“守書待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