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凡是到過丹陽市的中外旅客都會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這個城市太美了。蘇南運河貫穿丹陽全境,這是丹陽人民的母親河。步入丹陽市市中心的云陽大橋、人民大橋,就會發現橋畔有一條美麗的風光帶——運河東、西兩岸。這里環境優美、整潔,是市民休閑、鍛煉、娛樂的好去處。丹陽市航道管理處主任謝國金,針對黃金水道開發、利用的問題,撰寫文章,提出——
開發的前提是保護
丹陽市共有航道面積355.9公里,航道資源十分豐富,具有良好的發展水運事業的基礎。
開發的前提是保護。為了發揮黃金水道的優勢,丹陽市委、市政府在2003年的市委擴大會議上作出一項戰略性部署:發展經濟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重新激發航道的活力,首要的工作就是恢復、保護。
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丹陽市各職能部門聞風而動。市政府連續三年總共投入近二十億元資金用于河道疏浚、改造和河道西側的植樹造林,對于兩側不符合排放要求的企業一律勒令關停或搬遷。經過努力,三年時間,丹陽化工企業在運河兩岸減少了十余家,從而引進了高科技大型企業。到目前為止,這項保護工作仍在繼續。運河丹陽段將會越來越美麗,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風光帶”。
后發優勢不容錯失
為了讓黃金水道發揮作用,丹陽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不僅僅是問計于外國專家,而且深入實際做了許多研究性工作,其主要話題是:怎樣讓穿境而過的蘇南運河成為最具活力的經濟帶、風光帶,成為連接丹陽主城區與開發區的城市紐帶、繁華中心。
為了使運河開發被提上丹陽市戰略規劃的高度,丹陽市政府作了周密而詳細的科學調查,經過規劃,得出了一個結論:丹陽市在新一輪的區域競爭中,有一個后發優勢:即交通優勢,特色產業優勢,一句話,即黃金水道的優勢。詳細的解釋為:丹陽位于上海與南京兩大城市圈的黃金分割點位置,是兩大經濟圈最理想的結點,區內交通發達,尤其是具有運河、九曲河、丹金溧漕河等眾多航道水運優勢。
實踐證明:丹陽市被評為“江蘇省交通樞紐城市”已嘗到了不少甜頭。大亞集團、飛達集團、丹化集團及龍江鋼鐵項目等,都是經過黃金水道發揮巨大作用,這些企業的銷售產值占丹陽全市近三成。由此證明:開發丹陽的“黃金水道”大有可為。
黃金水道開發方興未艾
為了使黃金水道發揮應有作用,丹陽市政府積極支持蘇南運河升級改造,敏銳抓住了蘇南運河“四改三”升級改造的契機,提出了統籌考慮,科學規劃,進一步優化整合現有的港口資源的思路,具體實施方案為:在全長29.3公里的運河丹陽段擬新建丹陽北港、丹陽陵口港和丹陽呂城港三個港區,規劃建設25個1000噸級泊位,10個500噸級泊位,兩個300噸級泊位,預計年吞吐量1500萬噸以上。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丹陽航道通航能力將迎來一次大的提升,水運事業更將走向美好的明天,一定會讓黃金水道成為丹陽騰飛的“助推器”。■
(作者系丹陽市航道管理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