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網絡外部性、研發激勵與技術標準化:以激光視盤業為例

2008-01-01 00:00:00楊少華李再揚
當代經濟科學 2008年1期

摘要:在網絡外部性主導的市場,企業具有強烈的研發激勵。技術標準作為研發的成果對于產業發展和國際貿易格局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建立了激光視盤業標準發展和演變的理論模型,揭示了在網絡外部性主導的信息產業領域論壇標準與事實標準的形成機理。結果顯示:當第三方企業能夠形成占優戰略時,標準化的結果是形成論壇標準;當第三方企業不能形成占優戰略時,標準競爭的結果是形成事實標準。這兩種結果具有不同的社會福利意義。

關鍵詞:網絡外部性;研發激勵;技術標準化

中圖分類號:F0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848-2008(01)-0092-08

一、引言

網絡外部性是現代信息技術領域中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網絡外部性是“一種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會隨著使用它的人數的增長而增長”,Katz和Shapim等進一步將網絡外部性的概念擴展到“硬件一軟件”模式。但是,網絡外部性的概念也受到了一些質疑,例如,Liebowitz和Margolis認為,這種現象應該是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s),而不應該是網絡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這往往使人們將這種效應同引起市場失敗的“外部性”概念聯系起來。基于此,網絡外部性應是“一種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會隨著它所處的網絡的規模擴展而增加。”這樣的定義就可以將直接網絡(以電信網絡為例)和虛擬網絡(以硬件一軟件為特征)的網絡外部性統一起來。在此基礎上,網絡外部性本質上也是一種外部性,在網絡外部性主導的市場,通過市場競爭產生的結果并不一定是最優的,組織問合作制訂標準可能是更有效率的,而且合理的政府干預對于統一而有效的標準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政府干預和組織問協調程度在國際范圍內是有限的,因而。組織機制并不能替代市場競爭。從現實來看,當代絕大多數的信息產業標準是在混合機制下產生的,即通過市場競爭機制產生,同時也不乏組織機制的作用。在本文中,我們主要分析企業的標準化戰略,作為對前述研究的一個補充。

激光視盤業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動態的演進過程,其中DVD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發展階段。從DVD系列標準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來看,這兩種標準化機制同時存在且具有不同的含義和形成機理。DVD技術和產品主要表現為虛擬網絡,即硬件一軟件模式。DVD是信息產業“數字融合”的集中體現,具有比較強烈的網絡外部性:不僅能夠存儲影像和聲音,而且能夠存儲數據;不僅能夠作為多媒體存儲和播放設備,而且可以作為電腦的一個部件。在信息產業,由于網絡外部性的作用,企業本身具有很強烈的研發激勵。一方面,積極創新的企業可以取得先發優勢或安裝基礎,從而獲得產業標準主導權;另一方面,網絡外部性固然可以強化在位者的優勢,但是,性能更加優越的新技術和產品如果能夠取代原有技術,將會在網絡外部性的作用下迅速產生“顛覆性的逆轉”(eatastoophe),這就給潛在的競爭對手極大的研發激勵,同時也促使在位者為了保持市場優勢而不斷創新。與傳統產業相比較,信息產品和技術的生命周期更加短暫。

技術標準是技術創新的階段成果,成為將新技術推向市場的關鍵,因此標準競爭異常激烈。在DVD的技術研發和國際貿易中,存在著兩大陣營,一方是以東芝為核心的聯盟,另一方是以索尼和飛利浦為核心的聯盟,這兩大陣營為了主導標準展開競爭。在網絡外部性的作用下,這兩大陣營的競爭必然影響DVD技術應用領域,主要包括:美國電影業聯盟、美國電腦業聯盟以及上下游廠商等。DVD標準涉及眾多企業的利益,因此,DVD標準的形成過程必然是多方參與的博弈。最終結果是兩大技術研發聯盟之間相互妥協建立了DVD論壇,形成了統一的DVD標準。DVD論壇標準形成是組織機制效率的一種體現。但是,DVD論壇在專利技術的利益分配上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一方面表現在DVD論壇分化為6C、3C和IC并立的格局,6C和3C的專利聯合授權方式被稱為“專利池”(Patent pods):另一方面表現為DVD刻錄標準的多樣化。更重要的是,在下一代藍光光盤標準上分裂為BD和HDDVD兩種標準,形成了新的標準競爭。本文旨在通過建立模型來解釋這些現象。

DVD案例是近幾年來國際貿易中與知識產權問題有關的一個典型案例,它對于中國對外貿易格局和信息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中國的DVD業曾經經歷了短暫的輝煌,但是,從2002年起中國的DVD企業不斷地陷入了與DVD論壇的專利權糾紛當中,中國的DVD產品在國際上主要依靠價格競爭,由于中國的DVD生產企業眾多,競相降價銷售,導致DVD價格持續走低。但是,按照DVD論壇的專利授權協議,中國的DVD企業應當繳納①DVD為“Digital Versatile Disc”的縮寫。專利費。因而,對于依靠薄利多銷的中國DVD企業來說,6C、3C和1c的專利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近幾年來,中國的DVD生產企業的出口受到很大影響,中國的激光視盤工業迅速走向衰落。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已經有多家DVD播放機生產企業破產或轉產。

盡管學術界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利弊問題還存在著一些爭論,但在現行的國際經濟規則下,對專利技術的保護是無可爭議的。因此,本文選取DVD案例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建立了DVD標準化的理論模型,詳細地分析了主要參與者之間的博弈過程。這也能給我國的DVD企業以及其它信息技術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些啟發和借鑒。

二、激光視盤技術標準化的理論模型

(一)激光視盤標準的形成和演變

早期的影像存儲是以磁帶格式為主的模擬視頻存儲技術。模擬視頻存儲技術有三種標準:飛利浦的V2000,索尼的Betamax,以及JVC的VHS。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VHS贏得了市場,成為最終的錄像機(VCR)產品標準,而索尼的Betamax則只有很小的應用范圍,飛利浦的V2000最終銷聲匿跡。VCR市場常常被作為網絡外部性的一個經典案例——最優的技術不一定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的一個經典案例。

激光唱片(CD)技術是由飛利浦公司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發明的,并于1970年推向市場。索尼公司是飛利浦在CD技術上的合作伙伴,飛利浦和索尼隨后在1984年發布了CD—ROM標準,經過幾年的發展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同。但在當時,CD只能記錄音頻信號,不能記錄視頻信號,主要因為當時的數字光盤的存儲量非常有限。所以,大容量高清晰的數字影像技術的研發成為眾多企業的目標。

1994年12月,索尼和飛利浦聯合發布了MNCD(MultiMedia CD)格式,緊接著,東芝與時代華納于1995年1月發布SD(Super DensignDiStal VideoDisc)格式。兩大集團都表示自己會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標準。最終在IBM的協調之下,雙方于1995年9月達成統一協定,8家支持SD的廠商和2家MMCD的推行廠商,組成了DVD協會(DVD consor-tium),并于1995年底推出了DVD—ROM標準。1997年4月,DVD協會更名為DVD論壇(DVD Forum)。DVD論壇共推出了五套DVD標準,前三套分別是DVD視頻播放器標準、DVD驅動器標準、DVD音頻播放器標準;后兩套分別是一次刻錄標準和可覆寫標準。但是,飛利浦和索尼又另外推出了自己的刻錄標準DVD+R/RW,這個標準盡管沒有受到DVD論壇的認可,但是卻成為刻錄DVD的主導格式。

2004年,東芝和索尼又分別醞釀新的多媒體視盤系統,這種新的系統稱為藍光DVD,藍光DVD與DVD相比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優異的技術性能。在藍光DVD的研發和技術標準競爭中,又分別以東芝和索尼為核心形成了兩個新的聯盟,DVD論壇將東芝的HDDVD作為下一代DVD的標準,而索尼聯合多家企業組建了新的BD聯盟,并且受到了廣泛的支持。這兩種標準目前還未投入大規模的商業化,但是標準競爭已非常激烈。

(二)理論分析框架

從激光光盤技術發展歷程來看,媒體存儲和播放技術的發展是不斷創新的過程,不同時期技術的標準化是一個動態的博弈過程。例如,從CD技術演變到DVD技術,再到藍光DVD技術,從一個較長的時間段來看,光盤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過程,也是技術的創新者之間為創立新的標準不斷相互博弈的過程。

我們運用了博弈論方法分析光盤標準的形成過程。為了描述這種戰略相互影響的狀況,我們必須了解博弈所涉及的行動者、博弈的規則、每一種可能行為的結果和收益。博弈規則包括每個參與者能夠采取什么行動、什么時候行動、當參與者采取行動時掌握的信息等。

但是對于每一個階段的標準化過程來說,可以看作是一個靜態博弈。以DVD標準化為例,參與者的策略是堅持發展自己的標準還是放棄自己的標準轉而采用競爭對手的標準。參與者的收益是獲得的市場份額和預期的未來收益。在DVD標準化博弈中,我們認為信息是完全的,即每個參與者都可以觀察到其他參與者的行動,以及清楚所有其他的參與者的各種策略的收益。

(三)激光光盤技術標準博弈過程中的主要行動者

運用上述的理論分析框架進行分析,必須要明確博弈中的主要行動者,以及不同階段主要行動者的策略空間。盡管參與標準化過程的企業比較多,但是關鍵的企業只有幾家,它們是標準化博弈中的主要行動者,也是技術標準中關鍵技術的開發者和創新者,它們的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標準化博弈的結果。這些主要行動者包括:飛利浦、索尼、松下、東芝、時代華納、IBM以及微軟。

飛利浦:飛利浦一直是媒體存儲業的技術領先者。它率先推出的磁帶錄音機和激光唱片格式最終都成為行業標準。但是從飛利浦的V2000標準的錄像機輸給了松下的VHS以后,它便失去了影像播放這一利潤豐厚的市場。飛利浦為了增強其國際競爭力,在研發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希望通過自己研發的光存儲技術的市場推廣結束這一不利局面。在隨后成立的DVD論壇中,飛利浦是其中的主導企業之一,而且成為3C聯盟中的領袖企業,代理聯盟的專利權訴訟。

索尼:索尼公司是日本負有盛名的以技術領先而著稱的企業,它也是飛利浦在光存儲技術開發上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索尼的Betamax錄像機盡管質量和性能都非常出色,但是在和VHS的競爭中失敗,在網絡外部性作用下,最終只能占有很小的市場份額。索尼不斷在光存儲領域進行了巨大的投入,聯合飛利浦推出了MMCD格式,也希望能夠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占據市場優勢,但是,最終在DVD論壇中并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理想的市場份額,隨后與飛利浦和先鋒公司成立了3C聯盟,推出了DVD+R/RW的刻錄格式。在藍光光盤系統的研發和推廣中,成立了實力強大的BD聯盟。

東芝:東芝在VCR市場基本沒有份額,而且在光存儲領域投入巨大,因而也迫切地想要讓自己的技術占領市場。不僅開發出了SD的核心技術,而且在DVD論壇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6C聯盟的領袖企業,實際上是DVD時代的勝利者,而且開發出了可以兼容DVD格式的HDDVD系統,在藍光DVD標準的競爭中,成為HDDVD標準的領導者和HDDVD聯盟的組織者。

松下:在錄像機(VCR)市場競爭中,松下公司(JVC的母公司)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它不僅贏得了VCR巨大的市場份額,并且在專利授權中獲利巨大。從整個世界市場來看,DVD實際上是VCR的升級換代產品。在DVD標準形成的博弈中,松下也是很重要的角色。

時代華納:時代華納是一家主要經營媒體和娛樂業的公司,也是美國最大的電影公司。雖然不進行DVD硬件的生產,但是它的大量電影和娛樂產品要使用DVD技術,因而在DVD標準以及藍光DVD標準形成中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IBM:IBM在信息技術的多個領域都居于主導地位。其開創的個人電腦的開放式架構把電腦應用推向了新的時代。IBM在很長的時期都是個人電腦的主導企業。由于CD—ROM的容量已不敷使用,新的存儲格式成為電腦的新要求。對于IBM來說,最優策略是支持一種標準。盡管它沒有進行DVD技術的開發,但是IBM的介入,是DVD統一標準和DVD論壇形成的重要力量。

微軟:微軟公司是信息時代的最杰出的領袖企業之一。微軟擁有的電腦操作系統逐漸成為了整個信息產業“數字融合”的平臺,另外,微軟還擁有廣泛的產品線在眾多的領域展開競爭。在DVD標準的形成過程中,微軟保持中立,但是在藍光DVD標準的競爭中,微軟對東芝聯盟的HDDVD標準的支持,是HDD-VD能夠和索尼聯盟的BD標準抗衡的重要原因。

三、DVD論壇的形成與分裂

DVD標準的形成和演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技術醞釀階段,這一階段形成了不同的技術研發聯盟;第二階段是技術標準形成階段,以DVD論壇的形成為標志。第三階段是DVD標準的成熟階段,這一階段以DVD論壇分裂為標志,表現為新一代的藍光技術研發和藍光標準逐漸形成。對于DVD標準化的形成過程來說,盡管描述一個完全符合實際的博弈過程是非常復雜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簡化將標準化博弈過程的框架勾畫出來。我們可以將DVD標準化的過程簡化為一個三方博弈:將研發不同技術標準的雙方看作主要博弈的兩方,例如,東芝聯盟和飛利浦聯盟;將第三方,如美國電影業聯盟和美國電腦業聯盟的占優策略(dominantstrategy),看作是一種外在約束,這樣就可以求得多方博弈的解。

(一)第一階段:DVD技術研發聯盟的形成

這一階段可以看作是技術標準醞釀階段,主要表現為兩大研發聯盟之間的博弈。對于東芝集團來說,激光視盤技術的競爭從1993年6月份就開始了,東芝發起了激光視盤研發聯盟,聯盟公司包括:日立、JVC(松下的子公司)和先鋒公司。SD研發聯盟在1993年底有了SD標準的雛形。

對于飛利浦聯盟來說,飛利浦和索尼在研發上也有長期的合作,飛利浦聯盟雖然在娛樂業的影響不及東芝集團,但是由于CD—ROM在電腦業的巨大影響,飛利浦聯盟的主要目標在于贏得電腦硬件制造商和軟件提供商的支持。東芝聯盟和飛利浦聯盟兩大集團先后推出了自己的視頻光盤標準,主要目標是吸引更多的第三方企業的支持。對于參與博弈的行動者來說,具有不同的策略空間。

飛利浦的策略空間為(堅持,放棄),“堅持”意味著堅持自己的標準,“放棄”意味著采用競爭對手的標準或放棄這一市場。“放棄”意味著,不僅自己多年來巨大的研發成本難以收回,而且要使用新標準,還必須給對手付專利費。因此,在沒有外部約束的情況下,無論競爭對手采用何種策略,飛利浦的最優策略就是堅持。

索尼的策略空間為(堅持,放棄),同飛利浦一樣,索尼的最優策略也是堅持,因為放棄不僅意味著自己的視頻光盤技術難以商業化收回投資,而且由于視頻光盤是VCR的升級產品,放棄也意味著自己的Betamax的最后的市場也會失去。

東芝的策略空間為(堅持,放棄),“堅持”和“放棄”的意義同上。由于它在VCR市場上沒有優勢,所以想盡快推出自己的新產品標準,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它的最優策略是堅持。

時代華納的策略空間為(堅持,放棄),堅持和放棄的意義同上。由于在支持的標準中擁有自己的專利技術,所以最優策略是堅持。

松下的策略空間為(支持飛利浦,支持東芝)。松下的情況比較復雜,它是VCR市場的主導者,它就有一種延續VCR市場的動機。對于松下來說,如果它不支持任何一種標準,或者不加入任何一個研發聯盟的話,那么在新一代的視頻光盤標準中將不會有任何地位,未來的市場收益將會大大低于現在。因此,它的最優策略是支持東芝,保持一種市場均勢,從而為自己贏得技術發展的時間。 這樣,對于飛利浦集團和東芝集團來說,堅持自己的標準是一種納什均衡,見圖3(a)。這一階段,對于第三方企業來說,并沒有形成一種占優策略;而且由于雙方初始階段勢均力敵,技術標準造成的市場分裂,會使許多中小生產企業和軟件提供商持觀望態度,因而將會使任何一個技術標準的商業化步伐放慢。在圖3(a)中,飛利浦聯盟企業的預期收益函數π。是支持該聯盟的企業的數量和規模的增函數,同樣,東芝聯盟企業的預期收益函數π。也與之類似。顯然,πa2a1b1,但是,只有(πa1,πb1)是納什均衡。因而,雙方都堅持自己的標準并不斷地爭取支持者就是一種最優策略。這一博弈過程見圖3(a)和圖4。

圖3(a)相當于事實標準的形成過程,當雙方都不妥協而堅持自己的標準時,最后將由市場來決定誰是最后的勝出者,即隨著時間的推移,收益πa→0,或者πb→0。但是,這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由于技術前景的不明朗,很多企業在采用技術時會采取躊躇和觀望態度,技術的商業化和技術擴散的速度較慢。例如,VCR的標準以及當前的藍光光盤標準就是如此。

(二)第二階段:DVD論壇的形成

第二階段是多方相關企業廣泛參與的博弈。兩個聯盟都試圖使自己的標準成為業界廣泛接受的標準,為了推廣自己的標準,雙方都盡量突出自己的優點。結果,兩個集團都能夠得到一些支持。東芝集團主要獲得了家用電子類生產商的支持;而飛利浦聯盟則得到了一些CD-ROM生產商的支持。但是,更重要的消費類電子生產商、更多的電影公司,例如福克斯和迪士尼等,以及電腦硬件和軟件公司。例如IBM、康柏、蘋果和微軟等都保持中立。因此,標準化由兩個標準集團之間的博弈演變成了美國電影業、電腦業和兩大標準集團的多方參與的博弈。

對于美國電影業協會來說,其占優策略是支持一種標準,因為同時支持兩種標準,會使美國電影公司的生產成本提高,不利于電影光盤的市場推廣。對于電腦生產商來說,兩種標準的DVD不僅會提高其生產成本,而且會增加其營銷和售后服務的成本。對于軟件提供商來說,支持兩種格式的DVD也會給軟件開發增加難度。這些公司在DVD標準形成中的占優戰略是只支持一種標準,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降低它們使用DVD技術的成本。因此,它們更希望能夠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美國的電影業者和電腦業者極力敦促雙方協議統一規格。在這樣的條件下,對于東芝、飛利浦和索尼來說,再執行堅持的策略只能是一種雙輸的結果——只能拖延這一廣闊的市場開拓的時間。最后,在IBM的督促下,雙方最終被迫同意做出一些讓步。

在這種約束條件下,兩大標準集團之間的博弈變成了在統一標準內的博弈,即為在新的標準中獲得更多的技術份額的博弈。1995年9月,IBM的單一標準提議被雙方接受,經過談判,雙方的不同的技術方面被整合進統一的DVD標準中,統一的DVD標準包括一系列的音像應用。1995年12月確定了DVD的初步規格,并組成了由雙方共十個企業參與的DVD聯盟(DVD consortium),這十個企業形成了“DVD十大授權聯盟廠商”,主導未來DVD的各項規格制定。第三方對DVD標準形成的巨大影響不僅體現在對統一標準形成的干預上,而且還表現在保護DVD影像版權的加密技術的使用。

圖3(b)反映了DVD論壇標準的形成過程,當第三方企業具有強烈的標準化意識而且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時,(堅持,堅持)將不再是納什均衡,相互妥協成為雙方的最優策略,妥協(放棄,放棄)成為新的納什均衡。此時,放棄并不意味著放棄市場,而是為競爭者之間合作尋求標準指出了一個方向。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新技術的網絡規模和網絡擴張速度要顯著大于不合作情況下的網絡規模和網絡擴張速度,因而,在圖3(b)和圖4中,πa4a1,πb4b1。也有可能πa2a4,或者πb3b4,但只有(πa4,πb4)是納什均衡結果。

我們也可以將這一博弈過程用擴展式表示出來,見圖5。在這一博弈過程中,對于索尼聯盟(A)、東芝聯盟(B)以及第三方企業(c)來說,(堅持,堅持,支持)和(放棄,放棄,支持)才是納什均衡,前者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形成事實標準,DVD刻錄標準就屬于這種情況,當前的藍光光盤標準也有可能以這種方式產生;后者屬于通過組織間協調和合作方式產生論壇標準,DVD標準就屬于這種情況。

(三)第三階段:DVD論壇的分裂

DVD論壇的形成是多方博弈的均衡結果,這一結果并不是各個參與主體的最優解。因此,一旦約束條件有所改變,參與者的策略就會發生變化。首先表現為,DVD論壇逐漸分化為6C、3C和1C;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新一代的藍光技術上產生了更大的分歧,DVD論壇分裂為HDDVD聯盟和BD聯盟。

1.6C,3C和1C格局的形成和專利池

DVD論壇形成了,但是論壇成員在DVD專利授權的利益分配上產生了分歧。DVD論壇成員最初想形成一個聯合專利授權機構,給論壇外成員進行DVD專利授權,但是,DVD論壇成員在收益份額如何劃分上卻無法達成一致意見。1997年4月。飛利浦、索尼和先鋒宣布將它們的專利捆綁在一起共同授權;而其余的七家各自獨立授權。1998年2月,東芝聯合其他五家企業組成“專利池”(Patentpools),聯合進行專利授權。至此,在DVD論壇中只有Thomson公司保持著獨自授權。這樣,如果一個企業想要得到DVD技術,它就必須要得到這三個部分的授權才行。這就是6C,3C和1c的由來。其中,6C和3C的管理企業分別為東芝和飛利浦,主要負責分配聯盟的專利技術收益和集中代理專利權訴訟,因為這兩個企業都有雄厚的實力處理上述事務以節約聯盟的訴訟成本。

專利池是在專利所有者之間的一種協議安排,這些協議包括了這些專利所有者之間的授權規則以及向第三方授權的規則。在歷史上,“專利池”曾經廣泛存在,但是到了二次大戰以后,由于不斷受到反壟斷訴訟,專利池的數量不斷減少。但是,近十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專利池”重新出現。我們認為,在現代信息產業,專利池的出現有其必然性,本質上是因為在信息技術中普遍存在著網絡外部性現象。而且由于網絡外部性,一種信息技術的應用往往涉及多個公司的專利技術,因此,專利池的首要職能并不是像傳統工業那樣為實現市場壟斷,而是為了能夠順利地將技術商品化,從而將產品或服務推上市場。

2.DVD刻錄標準的分化

雖然,DVD論壇在DVD-ROM,DVD-Video和DVD-Audio上達成了一致,但是在DVD的第四套和第五套刻錄格式上卻發生了嚴重分歧。在DVD論壇的正式標準中,第五套標準DVD-ROM只得到了東芝、日立和松下的支持。先鋒公司于1998年2月,推出了自己的DVD-RW標準并得到了DVD論壇的認可,成為DVD論壇的第六套標準。1997年9月,飛利浦和索尼推出了DVD+RW格式,得到了惠普、三菱、理光和雅馬哈等公司的支持,但始終沒有得到論壇的承認。最終,經過長期的市場競爭,幾種刻錄標準共存于市場。正是這種刻錄標準嚴重分化的局面,使DVD刻錄技術的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阻礙,經過多年直到今天才逐漸普及。為什么美國電影業聯盟沒有對DVD刻錄標準的分化進行干預?運用上述模型可以解釋。因為,美國電影業等娛樂行業,唯恐自己的產品被盜版,因此放任刻錄格式的分裂;但是,為什么電腦業沒有反對?這可能是由于DVD刻錄光驅并非電腦的標準配置,往往是高級用戶的選擇,使用的范圍很有限,等到市場成熟時,DVD刻錄標準也基本完成了市場機制的形成過程。由上述可見,在DVD刻錄標準形成過程中,第三方企業并沒有形成一種占優戰略,因此,兩大聯盟之間的標準競爭最終形成了事實標準。見圖3(a)和圖5。

(四)藍光光盤標準的形成:BD聯盟和HDDVD聯盟

隨著HDTV數字電視時代的來臨,目前DVD光盤的儲存容量變得相對有限。藍光DVD采用波長更短的藍色激光器,使光盤容量得到成倍提升。索尼和東芝公司技術路線不同,它們在新一代光存儲技術的開發上又組成了新的聯盟,因此在藍光DVD技術標準上又形成了新的對立。BD和HDDVD都有自己的優勢。未來高清晰度電視的應用,BD的大容量比HDDVD能更好地適應這一需求。但是,HDDVD的優勢在于它和現有的DVD格式的良好兼容性,因而能夠利用DVD廣泛的安裝基礎。索尼公司得到了更多的硬件廠商的支持,組成了新的BD協會(Blue-ray),同時,BD標準也得到了索尼影業、福克斯、米高梅和迪士尼的支持。而東芝集團的成員則較少,除了東芝以外,還有NEC和三洋。但在軟件方面,東芝卻得到了比較好的支持,好萊塢的四大電影制造商華納兄弟、環球(Universal)、派拉蒙(Paramount)和新線宣布在2005年將采納東芝公司的HDDVD標準。由于第三方企業難以形成占優戰略,因此,藍光DVD的標準很可能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產生。BD和HDDVD聯盟的形成標志著DVD論壇的進一步分裂。

四、結論及其啟示

從上述兩大集團的形成和DVD國際標準分裂的演變過程來看,6C與3C的形成和當前的BD與HDDVD的標準之爭是國際貿易利益格局的必然結果。從DVD案例中可以得到以下對于中國企業具有借鑒意義的結論。

技術標準化是技術研發的一個結果,技術標準化聯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研發聯盟,沒有對新技術的長期開發,包括基礎性研究,創立新標準是難以想象的。在信息產業領域,網絡外部性和技術競爭使企業產生了強烈的研發激勵,使得技術創新加速展開。DVD系統表現出強烈的網絡外部性,在網絡外部性的作用下,企業為了獲得網絡外部性的正效應,研發激勵更強烈,技術生命周期也更加短暫。由此看出,在以網絡外部性為特征的當代信息產業領域,加強研發和技術創新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這一點隨著技術標準與專利和知識產權的結合而得到進一步強化,專利技術標準化是企業的主要標準化戰略。

在網絡外部性強烈的信息產業領域,在網絡外部性的作用下,單一標準是一種最優的結果,這種結果可以通過組織方式形成論壇標準,也可以通過市場競爭產生單一的事實標準。DVD標準化過程并不是能夠由DVD研發企業聯盟單獨決定的,必然要受到第三方企業互補產品的約束。當第三方企業能夠形成占優戰略時,這種占優戰略對于標準化博弈的兩大聯盟來說構成了強烈的外部約束,能夠促成統一標準的形成。當第三方企業不能形成占優戰略時,技術標準將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最終確立,但是,這一過程會產生兩種可能的結果,一種結果是幾種標準同時存在,一種結果是最后產生單一的事實標準,這兩種結果都有可能延緩技術的應用,或者無法實現規模經濟,導致較大的社會福利損失。

DVD技術標準的競爭,表面上是不同技術路線的競爭,實際上是市場利益的爭奪。同時,由于網絡外部性的作用,一種信息技術中往往包含了多家企業的專利技術,因此,專利池的形成是技術標準與專利權沖突的一種解決方式。專利池以其成員之間的專利技術和知識共享為特征,對外以合作授權為特點。

對于中國DVD生產企業來說,如果不進行尖端技術的研發,只是靠組裝來維持經營,這樣的產業是不會有前途的。實際上,專利制度本身就是保護企業創新激勵的一種有效制度,中國企業在新產品研發上的欠缺,成為中國企業長遠發展的一個巨大障礙。中國企業應當通過技術引進和吸收最終實現趕超的目標,這樣才能具有持久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責任編輯、校對:李再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视频中文|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网址|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午夜啪啪网| 色播五月婷婷|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欧美亚洲欧美| 天堂在线亚洲|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天天摸夜夜操|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亚洲熟女偷拍| 国产成人1024精品| 无码丝袜人妻|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中文纯内无码H|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国产a网站|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98超碰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国产白浆在线| 国产青青草视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成年人国产网站|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午夜啪啪福利|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国产成人欧美|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丝袜国产一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久久美女精品|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尤物视频一区|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日韩色图区| 国产91蝌蚪窝| 色综合五月|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伊人中文网|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