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是美術界勢力逐漸增大吸引了越來越多圈外的人關注和參與,還是這種關注和參與本身助長了美術的繁榮。總之是現在許多藝術家已然明星化,明星藝術化了。我們可以看到方力鈞出現在電影《綠茶》中、呂勝中代言索尼電視、曾梵志出席時尚品牌的發布。這些明星的專利既然也能讓給藝術家,那么明星轉做藝術家也就順理成章了。
2008年年初在深圳LOFT畫廊主題為《預感》的藝術家聯展上,流行歌手艾敬以參展藝術家的身份出現在展覽上,這多少有點令人感到意外。她的作品《LOVE》正好契合了展覽中“愛”的主題,所以被策展人黃專選中,參加了本次展覽。
艾敬小時候就喜歡畫畫,但沒有系統學習過,更沒有想過做職業畫家,不過卻對這個圈子一直都不陌生。1999年,當代藝術家張曉剛因為看到她自己設計的第三張專輯《追躍》的封面草圖,其中表現出了繪畫的天賦,于是對她說,“你可以畫畫了,我教你”。就這樣在師傅張曉剛的指導下學習了一年多的繪畫。后來艾敬到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先去美術館、博物館,因為那是一個城市最美、最有代表的東西。在她看來,看了這些別的就不重要了。在異國的生活創作經歷使得艾敬的作品更多的脫離了中國的傳統元素,“自己希望尋求的是一種國際化的道路,希望全世界任何一個人都能看得懂”她這樣表達了一個流行歌手的繪畫觀。

“剛學繪畫的時候,我感到了壓抑和痛苦,難免會在意外界的看法。好在已經度過了這個難關,回到之前輕松自由的創作狀態。”對于這種身份的轉換,艾敬深刻的體會到個中的喜怒哀樂。做歌手,經常是聚光燈下的輝煌,眾人的追捧,繁華富麗。然而,做畫家,更多的是身體上的勞累,精神上的孤獨。
藝術是共通的,美術本身對人也有天然的吸引力,除了艾敬這樣把藝術創作當作事業來干,更多的明星在扮演者業余藝術家。去年年末,作為中國第六代新銳導演之一的張元就為自己辦了一個個展,名為《影像透視中國》,作品是他以電影膠片沖洗出來的照片。明星中業余畫國畫,寫書法的人像姜昆、唐國強、張鐵林等更是數不勝數。
當然,明星們畫畫、寫書法并不也是要做什么藝術家,就像艾敬說的,“別人怎么看都不重要,關鍵在于自己要真誠地對待,不想自己禁錮在畫家的稱呼里”。或許是多才多藝才能成就一個有特質的明星,藝術也會使明星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