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dge Art Fair,中國當代藝術成交慘淡
美國3月中旬結束的Bridge Art Fair,中國當代藝術成交慘淡。盡管本屆藝術節主打亞洲藝術,展商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但很多都是代理中國藝術家的藝術機構,即使是歐美參展商也不例外。但讓展商和組織者始料未及的是令人失望的觀展人數和慘淡的成交,其中的原因除了美國次貸危機外,更多的則是來自對中國天價作品的質疑。更重要的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爆發式增長,讓美國主流藏家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和情感醞釀。坦白說,即美國藏家手中沒有太多的中國當代藝術品,也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走紅持謹慎態度,甚至在拍賣行等中間機構,很多專業人士也很難說清中國當代畫家們的名字。

俄羅斯當代藝術,很好很強大?
日前結束的紐約蘇富比拍賣,俄羅斯藝術共分為19-20世紀繪畫、俄羅斯工藝品和俄羅斯當代藝術三個專場,總成交額達到4,644.94萬美元,成交率達71.6%,高于估價成交率69%,其中有5件作品超過百萬美元。總體來看,俄羅斯藝術市場表現出很強的潛力。
但當代藝術在其中占據很小的份額,在前十名最高價藝術品榜單中,當代藝術無一入選,而19-20世紀繪畫的成交額卻達到3,610萬美元,前十最高價中占了9位。可見,目前,這個版塊還是俄羅斯藝術市場的中堅力量,而俄羅斯當代藝術此時還很弱小。
不過聯系到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從傳統藝術到當代藝術的崛起之路,加上俄羅斯當代藝術環境與中國當代藝術環境的相似性,如同樣發源于西方資本和后殖民主義的共謀,同樣經歷了“出口轉內銷”的階段,并開始尋找自己的當代性等因素。顯見,俄羅斯當代藝術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中國當代藝術!

次貸危機嚴重影響紐約畫廊業
在次貸危機之后,盡管國際拍賣市場上還是有不少高價創出,但對于處于一級市場的畫廊業而言,則是很大的災難。現在紐約畫廊業內就充斥著各種聲音“那些為了投資而購買藝術品的人,很快會在今年嘗到苦頭”、“對高端藝術品,人們的需求仍然高漲”、“買家的收入水平降低了,即使是非投機因素購買的藝術品,也不得不降價”。伴隨著這些而來的就是年輕藝術家表現的下滑,加上畫廊業內競爭的加劇,以及地價與房租的上漲、從業人員日常工作量的加大、畫廊經營成本的增加等等,這些無不成為畫廊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兼并和破產的危機屢次威脅著紐約地區經營或周轉不善的畫廊,如Salander-O'Reilly畫廊等。

卡塔爾皇室成為當代藝術收藏新貴
卡塔爾皇室——薩尼家族已經成為達敏·赫斯特的最貴買家。在2007年6月蘇富比倫敦拍賣中,薩尼家族以970萬歐元購得達敏.赫斯特裝置作品《春天的搖籃曲》,創下了達敏·赫斯特最高價格,也創造了歐洲在世藝術家拍賣最高價格。這件創作與2002年的作品,由不同的藥片、藥瓶和一個柜子組成,現在正安安靜靜的躺在卡塔爾多哈。
薩尼家族以前以收藏伊斯蘭藝術而聞名。此次出手,令世人大吃一驚。不僅如此,在去年5月紐約蘇富比拍賣上,薩尼家族以7,280萬美元價格購得羅斯科作品,創造了戰后藝術的拍賣新紀錄。

藝術科隆博覽會夾縫中求生存
4月16至4月20號,42屆藝術科隆博覽會順利舉行。藝術科隆成立于1967年,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國際藝術博覽會,由于經營不善,藝術科隆換掉負責人,改變經營策略,希望在競爭激烈的藝博會市場重新尋找自己的位置,在夾縫中尋找生存。
今年一月份新上任的負責人丹尼爾·胡格(Daniel Hug),組織這次博覽會面臨著很大壓力。以德國為例,杜塞爾多夫藝博會僅1年壽命,法蘭克福藝博會兩年便倒掉,這種趨勢也波及到了最老牌的科隆藝博會。前負責人杰哈德·古德羅便因為經營不善而被炒掉魷魚。上任之初,丹尼爾·胡格(Daniel Hug)便表示,他們將精簡畫廊規模,增加國際畫廊數量以吸引國際買家參與其中,做一個“實用”的博覽會。他同時認為,藝術科隆完全有歷史和基礎成為大型國際性藝術博覽會。
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得如何還得數字說話。從最后官方提供的數字來看,此次博覽會共有150家畫廊參與,相比去年180家畫廊有所減少,其中有三分之二為德國畫廊,本土畫廊比例有所降低。參觀人數方面,此次博覽會再創新低。55000人今年參與,去年為60000人,前年則為70000人。最高價4件作品分別為安德瑞·馬森(Andre Masson)的青銅雕像 333,000歐元、克拉格(Cragg)的雕塑290,000歐元、畢加索(Picasso)的石版畫《扶手椅上的女人》136,000歐元和安迪·沃霍(Warhol)的拼貼畫7,5000歐元。

印象派市場行情仍存在過高估價
08年5月佳士得、蘇富比這兩家老牌公司“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夜場拍賣”,均對自己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夜場拍賣”的上拍數量壓縮了規模,由此連帶著成交量和成交額都有所下降,但所幸的是成交率都仍然能夠維持在76%以上,說明仍有資金對“印象派和現代藝術”的高端作品有所需求。另外從佳士得取得的低于預估價以及蘇富比剛剛達到最低估價的總成交額說明了他們(或者說他們和賣家)對這部分作品的市場行情仍存在過高估價。
5月6日佳士得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夜場拍賣”率先開拍,58件作品上拍,成交44件,流拍14件,成交率為76%,總成交額達到了2.77億美元,這個成交額雖然是該公司歷史上此類專場拍賣成交額的第3位,但是卻沒有超過本場拍賣之前的最低的估價——2.87億美元。當然本場拍賣仍有高價創出,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73年的創作的作品《阿讓特依的鐵路橋》以4148萬美元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拍賣的買家人群的分布比例出現了變化,由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再加上美元的疲軟,這場拍賣中美國藏家的比例下降為32%,而去年這個比例高達50%。而歐洲藏家開始利用這個機會“進場”,他們占了52%的比例,亞洲和拉丁美洲藏家各占2%,剩下的12%為其他地區的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