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James Hamilton(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經濟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
路透社4月2日發表了一篇報道,名為《美國財長保爾森對中國的貨幣改革進程表示贊揚》。部分內容如下:
美國財長保爾森昨天表示,中國已經開始切實推進采取靈活貨幣政策的進程,這有助于減輕國內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
在與包括胡錦濤在內的中國領導人進行了為期一天的高峰會談后,保爾森表示,中國還沒有足夠大的資本市場,不能實現完全的貨幣市場化,但這依然是中國貨幣改革的最終目標。
保爾森說:“貨幣改革對中國十分重要。在這一點上,我已經與胡主席達成了共識。”他還補充道,這將是中國平抑物價的“重要工具”。

在表1中,我把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取對數后繪圖。可以看到,即使是在取對數之后,曲線的斜率也變得越來越陡峭。這意味著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正加速升值。
然而,在這一點上,有兩個問題必須注意。首先,美元兌一攬子貨幣的匯率正在貶值,所以,為了適應人民幣對中國貿易伙伴一攬子貨幣的升值需要,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速度本來就應該加快(畢竟美元已經不再是強勢貨幣)。第二,為了調節貿易平衡,實際匯率必須進行相應調整。
表2描述了人民幣的名義和實際貿易加權價值。
表2顯示出,人民幣的名義價值,在2008年3月和2005年的第三季度幾乎是相等的。有趣的是,人民幣的實際價值似乎明顯上升。一些簡單的算式有助于解釋這一現象。
人民幣實際價值(取對數后)的定義是:rCNY = e - p* + pChina。e代表取對數后的人民幣名義價值,p*是世界其他地方的物價水平(也取對數),pChina代表中國的物價水平。
中國貿易伙伴的通脹率都在上升,而中國的通脹飆升得更快,今年2月已經達到8.7%。這意味著pChina隨著通脹上升了,所以rCNY當然也會跟著上升。這反映出,盡管人民幣確實在升值,但從貨幣彈性來看,可能并沒有上升很多。
因為不確定性因素太多,想要看清確切的人民幣實際價值變化軌跡有點困難(而且,我懷疑對最近一期實際匯率的測算是估計得來的,因為所有國家3月的CPI都還沒有統計出來)。
在表3中,根據BIS和IMF觀測的人民幣實際價值,我分別繪制了3個月的移動平均數變化圖(藍線和紅線)。
表面看起來,人民幣是在升值。這對中國貿易的影響不只是順差減少,無論如何,貿易結余還是影響中國和國外收入水平的一個函數,尤其是相對價格會受到影響。
博客:Econbrowser
編譯:段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