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是夏天的不速之客。不僅那“嗡嗡”的叫聲讓你心煩,把寶寶嬌嫩的皮膚咬出紅腫的包更讓你心疼。最可惡的是,它還會傳播疾病。
避免蚊子侵擾是夏天必做的一門功課。別看蚊子個頭小,它的危害可不小。咬個包、吵得你睡不好覺倒是小事,傷害更大的是,它會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疾病。所以,夏天防蚊對保證寶寶健康是很重要的。
疫苗接種
——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方法

預防由蚊子等吸血昆蟲傳播的疾病,除了采取滅蚊、防蚊的措施,預防接種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自從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推廣應用后,乙腦的發病已經大大減少。登革熱和黃熱病也有相應的疫苗,如果在流行期間進入疫區也應提前接種。
在我國,乙腦疫苗接種已經進入兒童計劃免疫,安排在兒童1 歲時首次接種,一共接種2 次,間隔1~2 周;2 歲時需要加強免疫1 次;6 ~ 10 歲時再各加強免疫1 次。疫苗免疫接種一個月后,人體內相應的抗體達到一定的水平,具有足夠的免疫力。因此最好在乙腦流行期開始前一個月完成接種。
試試
——讓蚊子遠離孩子
1. 保持居室清潔衛生,特別注意墻角、天花板、床底和座椅背后等地方的清潔,不給蚊蟲藏身之地。
2. 裝好紗門和紗窗,并做到隨手關好,防止蚊蟲進入。
3. 蚊帳是居家防蚊的好工具。
4. 盡量避免在清晨和黃昏帶寶寶外出,因為這時是蚊子最活躍的時候。在河邊、草叢等蚊子多的地方玩時,要給孩子穿上長袖、淺色的衣服,玩的時間不能太長。
5. 使用防蚊劑也可以有效避免蚊子叮咬。但防蚊劑不要涂抹在寶寶的面部及手上,以免寶寶將防蚊劑吃下。
6. 選擇安全有效的滅蚊用品,如液體蚊香、電蚊香片、電子滅蚊燈、滅蚊氣霧劑等。
聽聽
——這些避蚊方法可靠不可靠?
吃大蒜可有效驅蚊。
——效果有待證實,并且大蒜的刺激性強,不適合小寶寶。
口服維生素B。
——已經有實驗證實沒有任何效果。
將陰干的艾葉等搓成繩索,點燃后放在室內,或者將殘茶葉曬干后燃燒熏蚊。
——有用,但煙霧對寶寶的健康不利。
在室內擺一兩盆盛開的茉莉花、米蘭或玫瑰,最好是夜來香。因蚊子不能忍受這些花的氣味而逃避。
——有一定的效果,但能驅趕蚊子的濃烈香味也同樣使人感覺不舒服。
搜索
——蚊子傳播的疾病
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傳播者就是蚊子等吸血昆蟲。80% ~ 90% 的乙腦集中發生于每年的7、8、9 月份,也就是蚊子最猖獗的時候。
乙腦病毒通常寄居在豬、馬、雞、鴨等動物體內,當蚊子叮咬動物時,病毒就進入蚊子體內。帶病毒的蚊子再吸取人血時,病毒就乘機進入人體。大多數情況下,病毒僅停留在血液內,并且最終被人體自身所產生的抗體所殺滅。這稱為隱性感染,人體可以通過這種“隱性感染”而獲得免疫力。但是當人體抵抗力差,感染病毒數量多且毒力強時,病毒就在血液內大量繁殖并突破血腦屏障侵襲中樞神經系統,隨后在神經細胞內復制增殖,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廣泛病變,引起一系列嚴重癥狀。10 歲以下兒童占發病總數的80% 以上。
在7 ~ 9 月乙腦流行季節,當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前囟隆起、嘔吐、精神萎靡、驚厥等癥狀時,要馬上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瘧疾
瘧疾俗稱“打擺子”,是由瘧原蟲感染引起的傳染病。瘧疾大多發生在夏秋季,但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并且容易流行。
瘧疾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周期性、定時性發作的發冷、高熱、大汗。先是全身發冷、寒戰,持續約10分鐘~2小時;隨后高熱,體溫40℃或更高,持續約2~6小時;接著大汗淋漓,大汗后體溫降至正常。經過一段間歇期后,又開始重復以上的發冷、高熱、大汗的發作。長期、多次發作后,可引起貧血和脾臟腫大。不過,嬰幼兒瘧疾發作的周期不典型,有可能僅僅表現為持續高熱或體溫忽高忽低,在發熱前沒有寒戰表現,或僅有四肢發涼、面色蒼白等癥狀。嬰幼兒瘧疾高熱時還容易發生驚厥。
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特征為起病急,高熱,全身肌肉、骨頭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這種病通常在東南亞一帶流行,我國廣東省等南方地區也曾有流行。
黃熱病
由蚊子傳播的疾病還有黃熱病,不過這種疾病還沒有在我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