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女兒,一半是戲曲
本期出場

白燕升,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節目主持人、制片人。2006年起擔任每年春節戲曲聯歡晚會的總導演。中國廣播電視主持人最高獎——金話筒獎的獲得者。
印象素描
央視的“大腕級”主持人都非常忙,這眾所周知。白燕升又是戲曲頻道的主心骨兒,本來以為約他的時間會遙遙無期,誰知他答應得比誰都痛快,時間安排得比誰都迅速。這讓我一下衡量出了女兒在他心中的位置。“2歲7個月12天!”當他迅速又隨意地向我報出女兒的精確年齡時,我便又重新掂量了掂量這位父親對女兒的愛……
白燕升從小就愛戲、唱戲。1996年,中央電視臺戲曲音樂頻道開播之后,白燕升就當仁不讓地成為這個頻道里戲曲節目的王牌主持人,也成為中國戲曲在電視舞臺上最有權威的代言人。
女兒和戲曲,都是白燕升生命中的最愛。而且,這一半和那一半,不僅不會像海水與火焰那樣“只能靜靜守望”,還能完全相融,并且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第1出:來之不易
女兒,經歷大難不離不棄結善“果”
女兒的小名叫白果,十分好聽。“果”字自然寓意孩子是夫妻的愛情之果。但是白燕升家的小“白果”,還真的和其他許多家庭的“果”有所區別,當屬來之不易。
白燕升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而且時隔多年很多人還能回想起來。那是因為這故事里的男人太讓人感動,感動得最終讓命運向他低了頭:剛剛新婚的妻子不小心摔傷,能站起來的希望只有10%。丈夫向妻子承諾:“我努力掙錢,照顧你一輩子,我只想每天回家能看到你!”他做到了;妻子臥床的日子里每天以微笑迎接丈夫,并樂觀地告訴他:“我肯定能站起來!”她也做到了。人生大難的2年,兩個人就這么相互支撐、相互安慰著走了過來。又過了5年,他們終于能嘗試著要個孩子了,但是醫囑卻是,只要媽媽感覺腿部不適就必須隨時終止妊娠。這10個月的心驚膽戰又是誰能承受得起的?但是,這對夫妻的執著和愛又一次感動了命運,一個可愛的小姑娘降生到了他們身邊,成了他們最心愛的“果”。
戲曲,幾經起落終步坦途不尋常
1993年,在河北電視臺已經功成名就的白燕升來到了北京,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招聘主持人的競選和考核。雖然,他拿到了最后的“入場券”,卻并沒有得到一個好位置。他一下從地方臺當紅主持人的位子上跌坐在了央視替補主持人的冷板凳上。終于“,露臉”的機會來了:當時最受觀眾喜愛的美女主持人孫曉梅要休假,《節目預報》就暫時由白燕升播報。幾天之后,要求換掉這個“傻小子”主播的觀眾來信就堆成了小山。當時白燕升內心的落差、痛苦、絕望可想而知。他的犟勁又上來了:“我就不走,我就要留在中央臺!”緊接著又是一段四處替補和坐冷板凳相交織的日子。
機遇終于讓他等到了。戲曲音樂頻道的開播,讓這位外表儒雅、穩重,內心又充滿對戲曲強烈熱愛的年輕人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但是中國戲曲,近千年的歷史淵源,千變萬化的表演形式,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如何主持得專業、不說外行話,白燕升面臨著一道又一道的難題;如何把這種古老的舞臺藝術用電視的形式展現出來,又成為白燕升的日所思、夜所夢。不斷有人肯定他的節目,也就不斷有人提出尖刻的批評和意見。
一路摸爬滾打、不斷探索和自我提高,如今白燕升的節目已經辦得相當出色,能讓懂行的專家、藝術家頷首贊許和肯定,能讓喜愛戲曲的觀眾滿意,也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戲曲的魅力。這15年的道路走得不尋常,這份成功也比其他的節目主持人來得更加不易。
第2出:深愛不疑
女兒,真情流露藏起一半仍枉然
妻子常常告誡白燕升:“要把對女兒的愛藏起一半來!”確實,這個父親太寵愛女兒了。女兒一出生,他是24小時不合眼凝視她的“監控器”;女兒入睡前鬧覺,他充當起持續“播放”兒歌、流行歌曲、戲曲、故事、唐詩等等各種節目的“CD機”;給女兒取名,他四處買書、找各地的大師求教,在68個名字里逐一挑選,成為頗有幾分功力的“風水先生”;女兒病了,他是抱起她心急火燎在醫院里“沖鋒陷陣”的戰士;女兒要看大海,他二話不說啟程,十幾天里又變成負重17公斤在海邊溜達的“導游”;女兒淘氣時被媽媽打了下屁股,他瞬間就變成對愛妻暴跳如雷的“暴君”……
她是他出差時最大的牽掛,每天要給她打許多個電話才能稍解相思;她讓他神魂顛倒,覺得那一顰一笑都傾國傾城;她讓他變得溫和、平靜,內心柔軟;她把他復雜的人生不斷地做減法,減到他覺得“能和她在一起就已別無所求”……這樣的愛,就算藏起來一半,又如何?
戲曲,愛到深處孤芳自賞也情愿
白燕升對戲曲的癡愛也非尋常人能比。他小時候就偷著看戲、學戲;沒有進任何藝術院校,卻能堅持每天吊嗓子;他愛戲也懂戲、懂唱戲的人,因此他能很容易地走進戲曲藝術家們的內心世界,能很自然地流露出對每一位愛戲人的尊重。他把對戲曲的愛延伸到了對人的愛,他被稱為“充滿人文關懷的主持人”。
每次票友大賽之前,他都會在后臺和參賽選手們聊天、溝通,幫他們消除緊張情緒。第二屆票友大賽時,白燕升在后臺了解到一位6歲的小選手劉璐家境困難,父親身有殘疾。孩子穿著媽媽手縫、爸爸筆畫的蟒袍前來參賽。他在比賽時給了小家伙非常大的幫助和鼓
勵,也讓觀眾久久地被孩子的這份愛戲癡情所感動。因此,在白燕升主持的大賽里,沒有調侃選手的尷尬場面,也沒有主持人的嘩眾取寵,觀眾看到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關心和溫情的愛。
但是,喜歡白燕升的觀眾只是小眾,因此他并不會像他的許多同行那樣大紅大紫,被全國觀眾熟知和關注。按他的話說,他不會被同行所嫉妒。的確,“梨園”之路是寂寞的。10多年過去了,戲曲頻道仍然沒有出現能和白燕升抗衡的主持人,這不是因為缺乏人才,而是因為缺乏耐得住寂寞的人才。只有白燕升,從容地愛所愛,做所做,讓戲曲在他耕耘的這塊園地里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第3出:肩擔重任

女兒,為人父母修正自身真道理
小白果聰明伶俐,古靈精怪。有一天,她和媽媽從超市采購歸來,在電梯外面遲遲不肯進去,表情還十分神秘。媽媽問了幾遍原因她都不肯說。終于,白果踏入電梯,站在了媽媽身邊。但是媽媽還是聞到了一股異味,便問女兒:“你是不是放臭屁屁了?”白果狡黠地瞟著媽媽,用小手指按在嘴唇上:“噓……媽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當媽媽把這個有趣的生活小片段轉述給下班回家的白燕升的時候,這位老爸得意得滿臉通紅,這肯定是女兒在無意中學的自己的話呀!而且剛剛2歲的她,卻能把此話用得如此得體、對位,真是冰雪聰明!
得意之后,白燕升又開始后怕:別看這個小家伙平日里不動聲色,但是父母的言語和行動都清清楚楚地印在她的心里呢!孩子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和觀察能力真的不能小看啊!她就是自己的鏡子。看來,為人父母,就得時刻自修其身,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這就是比愛還重要的責任感!
戲曲,心系梨園傳承文化一肩擔
2004年6月1日,豫劇大師常香玉溘然長逝。第二天,白燕升接到了全國幾十家媒體的采訪電話。那天,他突然發現自己站上了戲曲領域的一個新的位置,他已不再單純是一名戲曲節目的主持人,而是把傳承中華民族的戲曲文化與在電視上代言戲曲的職責一肩扛下了。
在紀念常香玉大師的報告會上,他作為最年輕的發言人,強烈呼吁更多的媒體承擔起關注、扶持傳統藝術的責任,讓更多的戲曲藝術家不帶著遺憾走,讓活著的藝術家也能欣然;他關注著每一個劇種的發展和坎坷之路,在他的努力和真誠下,黃梅戲的“五朵金花”16年后再圓了聚首夢;他不顧自己的耳疾已經惡化到右耳完全聽不到聲音的程度而拼命工作,精心安排一次次的演出和比賽,讓無數老藝術家和青年戲曲演員們風光地登臺,贏得滿場的掌聲……
戲曲給予白燕升的這份責任感讓他感覺不輕松,甚至有幾分孤軍奮戰的無奈,但是他愿意,也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去肩負。他堅信,只要自己做得足夠好了,戲曲藝術也一定能在“百花齊放”中綻放出自己的美麗——就像他可愛的小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