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
劉丹。心理學博士。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方向博士畢業,現任清華大學學生心理咨詢中心臨床督導。具有非常豐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療的經驗。曾接受首期中德高級心理師連續培訓項目。
在這個專欄里,身兼媽媽和心理咨詢師兩個重要職位的她,將用一則則生動有趣的日記故事,以及從故事中提煉出來的心理學知識,幫助更多的媽媽調整心理、平和心態,做“聰明”的媽媽,做真正會愛孩子的媽媽。
2004年6月5日
雨中“漫步”
今天下雨。我在家里想象了一下毛毛的反應,就趕緊拿起一雙涼鞋和一件雨衣去幼兒園
接她。離開幼兒園前,我幫她換好涼鞋,穿上她最喜歡的芭比雨衣。然后,我就跟在她的后
面,看著我的“想象”版變成“現實”版。
她開心而專注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不放過每一個小水坑。每到一個積水的路段,她都仔細地、認真地踩水。有時是用小腳耐心地把水攪渾,有時是用鞋底重重地踩下去,讓水花高高地濺起。有時還用鞋去攔住小溪般嘩嘩流淌著的雨水。她挽起的褲腿都濕了,還“殃及”了走在后面的我的褲腿。
一個鄰居奶奶看見我們,大聲告訴我:“快回家,別凍著孩子!”我點點頭,沖她笑笑。但是心里嘀咕:她從很小就這么玩水,經常把衣服弄濕,還從來沒有凍著過呢。如果不讓她玩水,也許她會悶得生了病!
平時只需要走5分鐘的回家路,在下雨天,她可以走上15分鐘。這是非常盡興和開心的15分鐘。回到家,心滿意足的毛毛乖乖地脫掉濕衣服,洗了個熱水澡,然后鉆進被窩里,開始看她喜歡的書。
在冬天,每當下雪的時候,我們也會拿上鏟子、水桶等工具,跑到校園里去玩雪,玩到滿臉通紅,衣服又泥又濕。那也是毛毛最喜歡的日子。
心理師點評
玩水才是“硬”道理
可以自由活動的孩子,都有一定的抵御寒冷的能力。這倒不是因為他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而是因為他總在不停地運動,比成年人的運動量要大很多!有些家長總是擔憂地說:我的孩子總在一刻不停地動,根本就閑不住。
我告訴他們,完全不必擔心。如果情況相反,孩子非常安靜,倒是需要格外注意。運動,是小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途徑;不運動的孩子,身心都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在各種運動中,玩水對于孩子來說太具有誘惑力了!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玩水,而且他才不管天氣如何,或者場合是不是合適。這很自然,因為胎兒在母體里就是生長在羊水中,孩子對水當然有著天然的親切感。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之后,玩水會讓他感到放松,能緩解他的很多負面情緒。其實,通過水對人體皮膚廣泛的接觸,還能夠訓練孩子身體的敏感性,提高孩子認識世界的能力。所以,除了帶孩子游泳這種和水的親密接觸方式外,還要給孩子準備多種“親”水工具,比如大澡盆、小水盆或矮水池,還可以準備小水桶、旋轉水車、滋水槍等“水”玩具,而當大自然賜給我們雨水和雪水的時候,我們更要抓住這個機會。這對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都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至于會弄濕衣服或弄臟房間,我想只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這件“小事”是完全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