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加入WTO,在經濟全球化、科學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外來文化思潮對中國的民族傳統圖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筆者經過多方面分析論證認為中國民族圖形的發展出路必須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努力挖掘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髓,并將之融入國際化設計語言,才能建立屬于自身而與時俱進的民族圖形藝術,更好地為商品經濟社會服務。
[關鍵詞] 圖形 中國民族 現代
21世紀,隨著我國加入WTO,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劇,我國與世界各國貿易往來頻繁,世界各國的文化也隨之不斷交流、碰撞、融合。圖形設計藝術作為文化、信息傳播的載體,它對于企業與商家來說,圖形藝術是提高商品附加值、創造銷售機會、提高商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了解商品信息、滿足物質需要與審美需求的重要部分。我國民族圖形藝術的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折服世人。但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歷史變遷等多重原因,中國民族圖形要想走向國際舞臺,同時打開我國商品流通的海外市場,它必須與現代圖形相融合,既要有民族文化的精髓,又要融入國際化設計語言,才能符合國際化發展和現代審美的需求。這是當今中國民族圖形發展的必然出路。
一、中國民族圖形與現代圖形融合是全球化的經濟發展的要求
由于全球化的經濟發展,尤其我國加入WTO后,國際貿易的增加,國際交流、國際性的對話與日俱增,為圖形的國際化創造了有力的條件,國際化的內容除了傳播功能追求共識性、表現形式追求國際特色,還包括審美功能的國際化,也就是圖形設計要符合國際審美標準,能被國際社會所公認和接受。中國民族傳統圖形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階段,其形式美感和技術表現很多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人的需求。例如我國出口商品的包裝缺乏海外市場的競爭實力,反映平平,甚至不適應國外受眾審美標準或風俗習慣而被迫退出市場等屢屢發生。因此,使用現代的審美標準重新演繹民族圖形,也是國際設計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
現今中國文化處在一個多元化的轉型時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在減弱,我國圖形設計藝術正受著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沖擊,若全盤西化,將使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淪喪,若是固步自封,將會被世界發展的腳步所淘汰。對于中國圖形藝術,何去何從值得人們深思。從圖形設計藝術的角度講,特色和個性是重要的基石,在向世界學習的同時,對中國民族傳統圖形加以梳理、總結和審視,了解其精神和要義,融入時代精神,創造出符合世界發展需求,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圖形藝術。因此,中國民族傳統圖形與現代圖形的融合是必然的。
二、從人類文化心理結構角度分析,中國民族傳統圖形與現代圖形的融合具有很大可能性
從人類文化心理結構角度分析,民族傳統圖形與現代圖形融合具有很大可能性。人類文化心理結構包括智力結構(真)、意志結構(善)和審美結構(美)。首先,就它們的形式看,它們形式是全人類共有的,具有普遍性。因此,不同國家、民族、階層的人們,在追求真、善、美時才有共識,才有相近的見解與追求。古代人的審美心理結構同現代人的審美心理結構,雖然與不同社會歷史階段相聯系而有所不同,卻又有共同性、延續性。正由于人類有一個共同的審美心理結構,因而當代人仍能欣賞那些年代久遠的古典藝術。本民族、本階級的人仍會感到其他民族、其他階級的藝術魅力。
其次,人類文化心理結構的內容卻是具體的、歷史的,并隨著社會歷史不斷發展而變化。人類的審美心理結構形式,雖然具有普遍性、共同性,而它在不同時代、不同民族所感受到的社會內容和情調有所不同,它又始終滲透著一定時代、一定民族、一定階級的審美意識,所以具有歷史具體性。不同國家、民族、階層在追求真、善、美時才有差異,才有不同的見識和看法。
中西方圖形藝術亦是如此,它們在審美結構中既具有普遍共同性,又具有歷史具體性。由此可見,圖形設計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民族傳統圖形與現代圖形的融合具有無限可能性。
三、中國民族傳統圖形與現代圖形的融合是國際化、多元化、人性化和綠色設計,以及信息環境與高科技工藝等方面的多重需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1.具備國際化與多元化設計需求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劇,同時各國文化不斷交流,變得越來越全球化,在設計領域,圖形是視覺語言,它給人們的感受是共同的,它的最大特點是追求國際視野,使設計日趨國際化、標準化。而全球化與多元化的設計需求對圖形的創造,思考角度,大眾理解提出了合理化的認知觀。設計師不得不面向國際大眾,在現代設計中,把不同民族圖形通過需要進行再組合,力求把所有新的元素考慮在內,以達到傳達信息多樣化的目的。在構思和表現上,現代圖形設計的語言表述是相同的:巧妙而新奇、簡煉并達意。民族圖形設計必須順應現代設計的走勢,融入國際化語言,和現代圖形設計接軌,從而將商品信息傳達給國際受眾,推動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2.具備本土化設計需求
本土化設計是設計師在本土所處環境通過思考,而逐漸形成的設計思想。設計師立足于本土文化、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獨立的表達能力,由此令人們領悟到民族歷史發展的文脈和藝術魅力。
從藝術發展的角度來看,現代圖形設計,無論觀念,還是形式,與中國民族傳統圖形元素還是有著一定的淵源。現代設計的諸多流派均來源于現代繪畫風格,而這些西方近現代派繪畫在其啟蒙時或多或少地汲取了東方藝術的營養。對于具有中國民族傳統圖形的改造,則使圖形不僅傳遞了現代設計觀念,更使民族傳統圖形能夠真正成為現代信息的傳遞載體,符合現代設計的功能并邁向國際舞臺。這為中國本土的眾多民族品牌商品順利打開國際市場,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具備時空化設計需求
隨著科技進步和全球信息化,從某種程度上縮短了時空差,人的想象隨著時空概念的變化而延伸,設計也逐步從二維向三維到四維空間延展。設計中的時空化與科技化為我們展現出豐富的空間符號。東、西方空間想象形式,設計圖形的疊加、透視、錯位、漸變等仿佛將我們帶到立體思維的大空間,民族傳統圖形與現代圖形的融合可以大大超越和突破舊有的二維空間設計。
4.具備個性化設計需求
現代社會中,設計不僅要跟上時代的發展,還必須趕上科技的進步。
在科技帶來的種種壓力下,設計界面臨諸多新的挑戰。當設計走向國際化之后,其設計創意就必須具有個性化。因此,文化的民族化特征并沒有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而消失,相反得到了重新的認同和進一步的肯定。設計師通過對設計內容,版式等設計元素的重新組構,在演變中尋找個性,倡導民族設計風格與民族精神,設計在個性表達的道路上才更有生命力。近年來,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包裝、服裝、工藝飾品等受到世界各國消費者的青睞,該類產品出口貿易劇增就是有力的證明。
5.具備人性化和綠色設計需求
商業社會為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導致能源浪費,資源破壞,生態失調。人性化設計與綠色設計思想是21世紀全球設計的主題,所有設計其實都是以人為本,圍繞人的需要展開的,綠色設計需求,它強調在保護自然,生態,充分利用資源,以人為本,與環境為善。民族傳統圖形藝術品許多采用天然棉、麻、木、竹等可循環利用、無污染材料。民族傳統圖形與現代圖形的融合從一定程度滿足了不同社會群體的精神和物質需求,具有環保等特點。
6.信息環境與高科技工藝需求
圖形設計受科技影響是多方面的,計算機作為信息時代和高科技的代表,它為設計帶來了巨大變革。
(1)設計對象的變革。這主要體現在電子信息產品的豐富促使了新的設計行業和設計職業的不斷涌現,例如數碼圖像、商業插圖、電腦三維動畫、影視數字后期制作等等,這些新產品的出現和發展為設計提供了廣闊前景。
(2)設計方式的變革。這體現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興起,例如各類設計軟件photoshop、freehand、3dmax等使設計師工作更高效,設計過程視覺化、設計結構精微化、設計成果現實化。
(3)設計觀念的變革。主要體現在通過計算機網絡的大眾媒體,設計師得以共享全球信息資源,從而為設計創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豐富資源,設計師的思維從靜態的、被動的傳達向動態的、人機對話式的雙向溝通轉化。這就給設計師的創意帶來了更豐富的靈感,更廣闊的創作平臺。
以上種種表明,加入WTO后,中國民族傳統圖形與現代圖形的融合才是中國民族圖形發展的出路。
四、結語
在現代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圖形不但在設計領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現代激烈的商品市場競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圖形藝術要得以發展,就必須繼承、發揚并創造出新的民族氣質。一個國家藝術的發展,都是以本國的民族文化底蘊作為背景的。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前提,而世界性正是民族性的發展和結果。對本民族圖形藝術的傳承應立足于透過其形式把握其精神,尋求新的現代形式并順應時代潮流的需要,以新的目光審視傳統,結合傳統與現代,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恩寰:美學引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
[2]易中華:民族文化在包裝設計中的傳承[J].包裝工程,2006,27(4):287
[3]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新世紀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