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我國企業物流的運營現狀,提出了控制物流成本的改進措施,這對降低物流環節的價值損失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企業物流 物流成本 控制措施
一、前言
我國企業的物流成本較高,資料顯示,1991~2003年,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平均值為21.62%,2004年保持在21.3%,2005年1月~9月為20.9%。而反觀美國等西方國家,20世紀90年代基本保持在11.4%~11.7%,20世紀最后十年,由11%以上下降到10%左右,甚至達到了9.9%。這一對比說明,我國物流成本過高,有著非常大的降低空間。如何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現階段我國企業物流的運營現狀
1.物流管理的成本意識薄弱,物流成本沒有單獨核算。
長期以來,由于對物流活動普遍重視不夠,我國企業物流成本沒有被列入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物流成本的各個項目分散在企業成本核算的不同會計賬戶中。物流成本不能夠充分體現出來,使得大部分企業較難對各種物流費用做出明確、全面的計算與分析。
2.企業運輸、存儲不合理,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我國學術界目前普遍認同美國的物流專家Robert V. Delaney的觀點,物流總成本=運輸成本+存貨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其中,運輸成本和存貨持有成本對物流總成本的影響最大,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僅是由專家確定一個固定的比例(如目前美國取4%),乘以庫存費用和運輸費用的總和。
在我國的企業中,由于運輸、存儲不合理,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常見不鮮。主要體現在:不合理運輸方式,如空駛、迂回運輸、重復運輸和實載率低下等,導致了額外費用和消耗,大大增加物流運輸的費用;倉庫利用率低,庫存過多,再加上庫存占壓資金的利息,造成企業存貨持有成本同樣高得難以承受。
3.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下, 企業物流環節的成本偏高。
目前,很多企業不重視企業內部的信息化改造,也不重視物流信息的搜集、處理和發布,物流管理還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信息加工和處理手段落后。有些企業的電腦沒有形成網絡,更談不上對電子數據交換、人工智能/專家系統、條形碼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下,成為物流及物流成本管理現代化的障礙,造成了企業物流環節的成本偏高。
三、物流成本的控制措施
1.增強企業的物流成本意識 加強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是除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支出項目,降低物流成本已經成為企業增效節支的重要途徑。建立科學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明確物流成本的核算內容和核算方法,有助于資源分配。物流成本的核算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費用,即可直接分配給特定產品或服務的人工費、折舊費、材料維護費等,往往需要設計成本計算表單來進行采集、計算產品物流費用;一部分是間接費用,目前通常采用的是作業成本法(ABC法)分配核算。
2.運輸和儲存的合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中之重。
(1)物流運輸要從全局出發,力求運輸距離短、運輸能力省、中間運轉少、到達速度快、運輸費用低、運輸質量高,充分有效地發揮各種運輸工具的作用和運輸能力。運輸合理化的措施有:
①運用線性規劃模型對貨物的運輸路線進行優化,發展直達運輸,最大限度的減少重復/往返/迂回運輸。
②根據不同的運輸距離、不同的產品特性,選擇合適的運輸工具,提高運輸工具實載率。如實行配載,合理安排裝載物品及載運方法等。
③發展社會化運輸體系,采用多式聯運, 實行“一票到底,一次收費,一次托運,全程負責”,減少托運人交接手續。
(2)商品儲存必須達到一定的量才能滿足一定時期內市場需求,但是又不能過分強調儲存功能,否則會造成儲存成本上升。合理儲存的實質是在保證儲存功能實現的前提下,系統投入最少。具體措施有:
①實行儲存物品ABC分析。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 不可能對倉庫中的所有物品實行同一管理,應該將倉庫中的物品按品種、特性、價值的不同分成不同等級,實行有重點的管理。
②增加倉儲密度,提高倉容利用率。可采取高垛以增加儲存高度,縮小庫內通道寬度及減少庫內通道數量以增加儲存有效面積,采用有效的儲存定位系統以提高存取物品速度;采用集裝箱、集裝袋、托盤等運儲裝備一體化方式,提高存儲效率。
③合理控制庫存水平。企業必須保存有一定的庫存量,庫存太少,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庫存過多,會占用企業的流動資金、利息費用大幅上升,造成倉儲費、管理費的直接上升,同時庫存期過長還會造成商品貶值、報廢等損失,增加企業負擔。所以企業必須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企業應選擇出恰當的庫存訂貨模型,決定本企業的庫存水平及訂貨批量與批次,以便在滿足供應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本企業庫存,減少支出。
3.實現企業設備現代化,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
現代信息技術縮短了企業之間的距離,企業通過與供應商、客戶信息共享可以迅速獲取資源的調配信息。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新設備被廣泛用于物流業。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條形碼、互聯網技術、及識讀技術、電子數據交換等等,這些技術的廣泛使用,可以大大縮短反應時間,減少貨物在物流各環節上的時間滯留;同時也能夠推動物流企業的反應快速化、操作規范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四、結語
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物流環節成為繼勞動力、自然資源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而保證這一利潤源泉實現的關鍵是降低物流成本。企業只有抓住機會,加強物流成本核算,想方設法降低運輸、倉儲成本,充分利用現代物流技術,構筑現代信息系統,才能更加有效地達到降低企業成本,促進企業增收節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黎忠:淺議如何降低物流成本[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4)
[2]李鵬偉:中美物流成本對比分析[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3,(4)
[3]孫志超:淺析物流成本管理與控制[J].商場現代化,2006,(19)
[4]劉巧娣: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途徑研究[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