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發展農產品現代物流,有利于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實現農產品的流通價值。本文通過對荷蘭農產品物流發展情況的分析和介紹,提出了建立農產品物流中心,建立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建立農產品物流供應鏈,加強農產品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訓等的經驗借鑒和政策建議。
[關鍵詞] 農產品物流 荷蘭 借鑒
一、引言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物流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目前,中國物流行業已逐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然而,由于中國農業發展相對落后,致使農產品物流發展嚴重滯后,不僅大大削弱了中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且已經成為中國整個流通體系的瓶頸。據統計,中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6~30%左右,超過1/4的農產品在物流環節中被消耗掉了,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被控制在6%以下。因此,通過研究農產品物流,逐步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將有效地解決農產品流通中的地區封鎖與貨暢其流的矛盾、農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的矛盾,提高中國農產品的流通速度與效益,從而大大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為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厲以寧(2003)提出“我們今天要發展優勢農業,要提高農民收入,一定要建立物流概念,發展農產品物流產業”。
目前,中國國內關于農產品物流的研究才剛剛起步,許多專家從各個角度開展了對農產品物流的研究。但總的來說,研究還是貧乏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因此,如何從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的理論出發,借鑒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經驗,結合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探索中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研究中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對策,提高中國農產品物流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荷蘭農產品物流發展經驗的介紹和分析,提出了對中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經驗啟示及政策建議。
二、荷蘭農產品物流的發展
1.建立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荷蘭地處歐洲大陸的西部,國土面積雖然很小,卻是世界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生產的奶制品、鮮花、水果等農產品享譽世界各地,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為了掌握歐洲市場4億多消費者對于食品的需求,荷蘭人想方設法地滿足歐洲各個地區、不同層次和多種類型消費者的錯綜復雜的需求,他們的方法是,在不同地方選擇地點,建立若干個農產品和食品供應的中央基地,并且以此作為農產品、食品和信息的后勤結合點,然后通過這些結合點向歐洲不同地區的所有客戶提供服務,再加上荷蘭位于歐洲的交通中心地區,各種運輸方式很發達,使荷蘭成為為歐洲地區巨大的食品和農產品市場提供物流服務的最佳中心。另外,還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建立農產品物流中心,使荷蘭的農產品銷到世界各地。
2.具有發達的物流基礎設施。荷蘭的航運、航空貨運業非常發達,并且擁有鹿特丹港、阿姆斯特丹港等世界性的重要港口。荷蘭盛產的花卉通過位于阿爾斯梅爾的阿姆斯特丹-斯希波爾飛機場連夜運送到歐洲和世界各地。阿爾斯梅爾是荷蘭花卉的種植基地之一,又是歐洲花卉的進出口中心,進口的花卉主要來自非洲、南美洲和亞洲,而出口的花卉則銷往世界各地。據統計,全世界65%的花卉貿易都是通過荷蘭進行交易的。在荷蘭公路上飛駛的貨運車中有三分之一的車輛是載運農產品和食品的。當然,配送、保鮮、冷凍和易腐貨物在儲存和運輸的過程中都需要制冷和冷凍的技術設備和足夠的設備容積量。荷蘭的冷凍行業也非常發達,具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均制冷和冷凍容積量,活躍在這一制冷和冷凍行業的大多數荷蘭公司都具有現代化的制冷和冷凍技術設備,這為保鮮、冷凍和易腐貨物的儲存和運輸提供了保障。
3.積極發展農產品供應鏈。為了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新鮮、方便、品種多樣化的要求,物流供應鏈應該不斷地完整和提升。荷蘭人認為,一個顯而易見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市場的附近建立一個農產品和食品中轉站,貨物首先集中到這個中轉站,然后再在中轉站進行配送。采用這種方式就有可能保證充沛的貨源、合理的配送、及時的運輸和穩定、可靠和協調的供應。配送中心收到貨物后,根據具體的情況、條件和規范,對農產品進行分類、調制、分割、包裝和儲藏。配送中心的主要任務就是把這些農產品和食品及時地運送到四周的各個零售商。荷蘭就是把這種物流操作概念實際運用到市場中的。現在荷蘭正在開發新的物流和商業概念,如建立電子化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協調聯運物流中心和農產品集成保鮮中心等,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預測和滿足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客戶和零售商的近乎苛刻的要求。荷蘭的花卉和園藝中心的新式電子、交換式信息和訂貨系統已經建立,這種新型電子互聯網系統首先瞄準國際市場上的“公司對公司的電子商務”(B to B)模式,在全球許多國家向廣大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服務,在此基礎上,荷蘭人建立了電子虛擬的現代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管理體系。
4.重視對農產品物流人員的培訓。據調查,荷蘭物流管理者中約92%的人有學士學位,41%的人有碩士學位,22%的人有正式的倉儲工程師、配送工程師等資格證書,荷蘭的物流操作人員都必須具備經過考核的就業資格證書。荷蘭物流專業的學術水準也很高,在教學和培訓中更多的是關注國際物流的未來發展趨勢,通過各種形式的課程,使學生獲得實用的物流知識和技能,從市場、管理、貿易、海關、配送、倉儲、海陸空運輸、成本控制、商品學等方面,打造每一個過硬的國際物流精英。
三、對中國的啟示
1.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建立高水平的農產品物流中心。中國的農產品集散市場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管理水平低下,綜合服務能力差,擁有儲藏、加工和信息開發利用能力的市場為數不多。另外,由于中國幅員廣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因此,可以通過借鑒荷蘭建立綜合型、專業型物流中心的經驗,根據全國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建立各種不同的農產品中轉站和綜合型配送中心,積極推動農產品物流中心的建立。
2.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建立發達的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各級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和制度,加大對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另外,通過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鼓勵與國際農業物流領域在物流、配送技術、教育、管理咨詢等方面的聯系和合作,引進先進的農業物流技術和管理方法。成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農業信息技術、儲運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農業物流技術體系,逐步實現中國農產品物流作業的機械化、自動化和計算機化,為中國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奠定良好的硬件環境。
3.引進先進網絡技術,建立農產品物流供應鏈。借鑒荷蘭的經驗,通過現代計算機互聯網連接供應商、生產商、農戶、批發商、零售商,形成現代的農產品供應鏈,物流企業可以對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進行虛擬和實際操作,完成客戶網上訂貨所需要的物流活動。由于網絡訪問者可以共享供應鏈上的信息,信息透明度、準確度和及時性都得到提高,使中國的農產品供應鏈更加活躍,并及時改進物流計劃、管理、調配、優選等操作,向全國各地區以及全球許多國家的廣大客戶和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4.積極與國際接軌,加強農產品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訓。荷蘭從事物流行業的專業人才都必須通過考核拿到國家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后才可以正式從事物流行業,從而保證荷蘭高質量的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標準貫徹始終。借鑒荷蘭的經驗,中國應該一方面要在高等教育學科設置上賦予物流教育一定的地位,廣泛地開展物流專業的課程;另一方面,還應該鼓勵發展多層次的物流教育和培訓,實行物流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積極發展農產品物流職業教育,還可以對現有的物流從業人員進行培訓。
四、小結
現代物流已成為繼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發展農產品現代物流,有利于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實現農產品的流通價值。農產品物流可以通過對農產品產后加工、包裝、運輸和配送等活動實現物流成本的降低和農產品附加值的增加,從而提高農產品利潤,實現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發展。
中國目前的農產品物流還處于初級階段,理論研究也不多,為了促進中國農產品物流更快更好的發展,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文章通過對荷蘭農產品物流發展情況的介紹,分析了荷蘭農產品物流發展經驗對中國的啟示,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立高水平的農產品物流中心;建立發達的現代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立農產品供應鏈;加強農產品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訓等的經驗啟示和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1]厲以寧: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產業.文匯報,2003-04-16
[2]丁海鳳張雪平:荷蘭農業透視[J].農業科技通訊,2006,(5):13-14
[3]戴定一: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情況分析與建議[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7,(5):44-57
[4]賈衛麗:我國農產品物流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農業大學,2005
[5]張倩:國外農產品物流業現狀[J].世界農業,2004,(11):11-13
[6]柳絮何利輝歐陽強斌:借鑒荷蘭經驗加快中國農業物流發展[J].世界農業,2004,(9):16~19
[7]黃祖輝劉東英: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與制度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5,(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