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商業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通過擴大規模經營以取得規模效益,獲得成本優先的優勢。零售企業擴大規模的途徑是發展連鎖集團,可采用兩種方式:一是發展特許連鎖經營;二是采用聯合經營方式。批發企業發展規模經營的途徑是組建大型或者超大型的批發企業集團和綜合商社。
[關鍵詞] 商業企業 核心競爭力 規模經營
面臨新的市場環境,我國商業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走規模經營之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商業企業根據不同的業態可以選擇以下方式擴大規模經營。
一、零售企業:發展連鎖集團
連鎖集團是以零售業為主的經營模式,將大生產經營的規模要求科學地與現代消費的分散化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既不違背零售的本質要求又可以實現大規模經營,它的出現給零售商帶來了一場革命。連鎖經營模式主要是通過配送中心大批量的“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實現了資源共享,保證采購商品的質量、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發揮規模優勢。我國連鎖企業在資金實力不及外國連鎖集團的情況下,要迅速提高企業規模,采用下面兩種方式比較可行:
1.發展特許連鎖經營
目前,我國多數連鎖企業在擴張規模時通常采用直營方式。盡管直營方式擴張具有所有權統一、便于管理等優點。但是,這種方式需要大量資金。而我國連鎖企業,往往自有資金緊缺,因此采用直營式擴張會受到很大制約。特許連鎖經營則不受資金、時間、空間的限制。因此,發展特許經營是發展我國連鎖業的有效途徑。我國的連鎖企業可憑借自己的品牌、管理技術、配送體系等優勢,以特許經營的形式吸收更多的加盟店,從而以較小的投入來獲取較大的利益,取得競爭的優勢。
另外,在目前政策還不允許外資連鎖企業在農村開店的情況下,商業企業應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利用自己與物資、供銷、糧食、外貿等部門的歷史合作關系,與它們互利合作,通過特許連鎖經營方式擴大規模,增強對農村市場的控制能力。
2.采用聯合經營方式
即通過橫向一體化的形式發展壯大自己。國內連鎖企業可以與國內外先進的有影響力的連鎖集團合作組建大型連鎖企業集團,也可以將城市的副食品公司、百貨公司、糧油公司經過改組、改造成連鎖店,兼并中小連鎖企業,聯合組建大型連鎖企業集團,與外國連鎖集團抗衡。通過聯合,可以減少競爭對手,擴大市場份額,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二、批發企業:組建大型或超大型批發企業集團和綜合商社
1.集團化戰略是生產社會化和大規模商品流通的客觀要求
以美國和日本為例,美國商業批發業為提高競爭水平,聯合組建大型批發商業公司作為美國流通領域的主要組織形式。2004年在批發業中,批發聯合商業公司已占企業總數的65%左右,占銷售額的83%以上。日本流通理論界則把商業的集團化當作一種戰略,而不僅僅看作是組織結構上的經營模式。我國的批發商業在設置上分工過細、專業性太強、力量過于分散,缺乏競爭力,難以滿足零售企業綜合采購的要求。因而,為適應大市場、大流通的需要,批發企業應通過合資、合作、兼并等手段,發揮整體優勢,提高規模效益。
批發企業在實施集團化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當前商業企業的發展趨勢,盡管批發業在商品流通中的比重仍比較高,但單純的商業批發企業在市場中的份額在不斷下降,原有的批發業務已經被零售企業的內部行為所代替。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商品交易速度更加快捷、成本更加低廉,這給批發業提出了新的挑戰。批發環節的萎縮現象要求批發企業進行縱向一體化改組,向生產和零售環節延伸。
構建商業企業集團,必須選擇實力強,信譽度高,資產雄厚的大型骨干企業為核心企業,再吸收一些中小型企業加入到集團中來,這個商業企業集團就變成多個企業法人組成的多層次的聯合體。同時,注意加強資產聯結紐帶,使核心企業成為商業企業集團的主體部分。
2.發展綜合商社是商業企業實現跨國經營的有效模式
綜合商社是以批發貿易為主業,集貿易、金融、房地產業、技術開發、信息等功能為一體的,以貿易為龍頭的跨國商業集團。綜合商社高效發達的全球市場營銷、信息網絡和融資能力,奠定了企業競爭力的基礎。日本和韓國的綜合商社是這方面的典范。日本九大綜合商社2005年總經銷額占全日本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一,近兩年,份額雖然有所減少,但仍占有重要地位。韓國八大綜合商社2005的出口貿易占韓國商品出口總量的51.3%。國內商業企業可以通過與外貿企業進行重組來組建綜合商社。一方面,外貿企業有獨特的國際渠道優勢,另一方面,國內商業企業在國內的銷售渠道、倉儲、運輸等方面有自身的優勢,通過對這些資源優勢進行重新合理優化配置,建立完善的國內外銷售網絡和市場營銷體系,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綜合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