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發展特點入手分析,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在對企業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分析的過程中,結合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行業特點對核心競爭力要素進行了針對性分析,并提出了適合國際工程承包企業運營的核心競爭力要素。
[關鍵詞] 國際工程承包 核心競爭力 構成要素
隨著經濟全球化腳步的日益加快,世界貿易往來逐漸快步走向了一體化的發展道路,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在相互作用下頻繁,各國的貿易能力在相互影響下加強,各國經濟逐步開放,貿易壁壘大幅度削減。目前我國正逐步加大經濟對外開放程度,實施了一系列的削減關稅、減少保護等措施,使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程度日益加深。當前對外貿易的內容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步變化,從傳統的貨物貿易、技術貿易擴展到服務貿易,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業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發展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國際工程承包產業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國際工程承包產業正在經歷著一場新的變革與升級發展。其突出的特點是:模式不斷創新發展,產業分工體系深化,國際承包商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營管理日益科學化、信息化、規范化,重視工程安全和綠色建筑,國際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等。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承包商不斷進入國際市場,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斷提高,使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
發達國家承包商及雙邊和多邊金融機構越來越認為最低價中標的競爭模式難以產生預期的效果,正呼吁建立一個透明、高效的投標程序,確保只有那些證明自己有能力完成項目的承包商才能通過資格預審。一些國際上大的承包商已經開始從單純的承包商角色越來越多地向開發商角色轉變,從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轉移,使得國際工程承包的產業分工體系進一步深化。這種產業分工體系深化的意義將十分深遠,它拓寬了國際工程承包高端市場的廣闊前景—開發工程項目、投資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分析
1990年,美國著名管理學者普拉哈德和哈默爾在《哈佛商業評論》首次提出了核心競爭力的概念。之后,核心競爭力理論很快成為全球關注的研究熱點和實踐問題。關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的研究與實踐之所以成為全球性的熱點問題,是與經濟全球化這一大背景分不開的。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單純的規模與價格之間的競爭,最根本的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競爭。競爭的實質是看誰能贏得持續的領先優勢,即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以此作為長期制勝的根本。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一經提出,在經濟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重視,許多經濟學家針對這一概念提出了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不同層次的理解。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強調獨特性。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開發獨特產品、發展獨特技術和發明獨特營銷手段的能力”,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這是核心競爭力最初意義上的定義,以核心競爭力的獨特性區別于企業的核心能力。
2.強調持續性。“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是保證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本要素,保持長期的市場競爭優勢,需要企業源源不斷的競爭力來支持。
3.強調綜合性。“核心競爭力是群體或團隊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彌補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識的結合,借助該能力能夠按世界一流水平實施一到多項核心流程”。這一理論的代表者是麥肯錫公司。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需要企業各環節的配合,包括技能、文化、人力等。核心競爭力是建立在企業核心資源基礎上的企業智力、技術、產品、管理、文化的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突出強調多種資源形成的綜合優勢,并且要在市場上實現其商業價值。
4.強調能力性。目前國內一些學者在研究企業核心競爭力問題時提出了該觀點。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生存發展能力、奪取市場份額和利潤的能力、有效整合生產要素的能力等。
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分析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由企業的一系列特殊資源組合而形成的占領市場、獲得長期利潤的能力。真正構成這種核心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是指勞動者投入到企業中的知識、技術、創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等資源的總稱。在知識與資本日益對等甚至是知識雇傭資本的時代,人力資本對企業競爭力的作用尤其重要。人力資本是企業競爭力獲得的基礎,人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制定者、執行者、創新者和評估者。
2.創新能力。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熊皮特認為:“創新是對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創新戰略包括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等戰略。創新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生命源泉,企業只有具備持續的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3.管理體系。管理體系包括企業家的決策能力、推理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有效的管理體系能夠充分利用企業資源,發揮企業系統的優勢,產生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管理理念、管理體制、管理方式方法,從而把潛在的優勢變為現實的優勢。
4.品牌價值。品牌是決定市場競爭的勝負的重要因素,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在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產品越來越同質化,以及消費者的個性需求日益差異化的趨勢下,品牌的塑造就顯得尤為重要,甚至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的大事。
5.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為企業成員普遍遵守和奉行的共同價值觀和信念。它是企業在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價值標準、經營哲學、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為準則、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典禮儀式和組織形式等。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良好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整合更大范圍的資源和迅速提高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
四、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研究
我國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從1979年發展到現在,雖然有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距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國際工程承包企業要想在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適應時代要求,盡快與國際慣例接軌,大力發展其核心競爭力。選擇正確的發展戰略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中關鍵的一環,而正確認識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構成就成為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根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以及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行業特點,組成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產品的開拓競爭力。工程承包業務是一項集設計、施工、設備、勞務等多項資源為一體的工程,產品沒有可替代性。如果要在工程承包領域進行業務擴展的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進直接產品,不是被動地跟著市場建設項目生產所需產品。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另一個重要行業特點就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顧,同時還需要帶動相關產業或地區的發展。因此注重產品的開拓競爭力是樹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2.業務的關系競爭力。工程承包業務的順利完成,不僅依靠于企業自身的執行力,而且還有賴于工程實施環節中各個合作伙伴的執行能力和配合程度,因此良好的關系營銷競爭力是國際工程承包業務領域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在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合作領域中,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合作伙伴,一類是供貨方,一類是買方。
就供貨方來說,合作的關鍵要素體現在價格方面,供貨方的價格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而供貨方的配合程度也將影響工程的進展速度。就買方來說,我國國際工程承包項目所在國多是發展中國家,項目業主多是代表項目所在國的政府部門。這些國家多是經濟實力不強,普遍缺錢,需要援助,但具有一定的資源,而中國的國內資源短缺日益突出。目前國家采取多項政策鼓勵企業將對外貿易、投資和工程承包等業務與境外資源開發相結合,通過“市場換資源”、“工程換資源”、“貸款換資源”等途徑,建立多元、穩定、可靠的境外資源供應渠道。
3.資金的融資競爭力。由于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自身的實力不足和金融支持體系的不完善,融資條件一直是困擾我國企業擴大對外工程承包業務的“瓶頸”,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資產總規模偏小,資產負債率較高,導致其融資能力有限;二是對外承包工程的傳統市場主要在非洲、亞洲等發展中國家,其政治、金融和商業風險都較高,承保條件要求高、保險費率高,加重了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成本負擔。三是我國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以帶資承包的方式參與國際競爭,主要是依靠出口賣方信貸為國外大型工程項目融資,提高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影響了企業再融資的能力,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和匯率風險。
為實現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的跨越式發展,就必須盡快突破融資瓶頸,擴大融資渠道,完善金融服務的產品和程序,更好地滿足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需要;要積極探索適合國際市場的融資渠道和擔保方式,尤其是應積極探討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所通行的項目融資方式;推動國內商業銀行盡快建立我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評估體系,進一步完善為企業跨國經營提供的信用擔保制度;積極推動國際承包工程企業與國內外金融機構的合作,擴展項目融資渠道。
4.企業的人才競爭力。國際工程承包業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以國際商務、工程技術、金融法律等一系列人才群體為基礎。結合企業戰略目標和競爭策略,制定人才發展規劃,深入挖掘內部人才潛力,拓寬外部人才引進渠道,通過事業留才、重金聘才、競爭用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重視員工的培訓和開發工作,提高企業未來競爭的潛力。以企業內部培養和外部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崗位需要,進行各種在職培訓,同時鼓勵職工進行各種繼續教育。結合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實際,在培訓中重點突出項目經理班子人員的培訓,使員工的外語水平、專業技能、國際商務和團隊精神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