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與非壽險保險市場的狀況討論,分析了中小企業投保率低的原因,提出了展望與發展對策。
[關鍵詞] 中小企業 非壽險保險 保險產品 保險市場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涌現出大批帶動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的中小企業,它們在保證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國家發改委披露的資料,我國中小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近4200萬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6%。這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創造了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60%,所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我國GDP的59%。而且工業新增產值的74.7%、社會銷售額的58.9%、稅收的48%以及出口總額的62.3%都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中小企業還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機會,提供新增就業機會占80%以上。
我國中小企業的非壽險保險市場前景廣闊。僅以2004年的273,263家中小型工業企業數據為依據,以工業企業的基本要素(財產、產品、雇員)為保障對象來大致估計一下我國中小工業企業的保險市場。以其資產總和135,823.5億元、銷售收入總和127685.7億元、員工總數5,232萬人作為基數投保財產基本險、產品質量保證險和每人10萬元保額的團體人身意外險,分別以各財產保險公司現行費率中的較低水平1‰、2‰、1‰為標準計算,三個險種的總潛在保費之和超過400億元。如果加上其它可以開展的險種以及考慮其它行業的中小企業,我國所有中小企業每年非壽險總保費數據將極其龐大。
但是我國中小企業的實際投保率非常低。在突發意外事故發生時,中小企業得到的風險保障十分有限。目前上海的民營中小企業約有33.7萬戶,財產險的投保率還不到5%。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投保率極低的主要原因有:(1)中小企業所有者保險意識缺乏。(2)保險公司自身產品有缺陷也是投保率一直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3)保險公司對中小企業保險的銷售方式單一。(4)稅收機制上沒有優惠政策,造成了一些企業投保積極性不高。從保險公司的角度看,我國中小企業保險業務很難開展。主要表現為:(1)中小企業保費規模小,賠付成本相對較高。(2)中小企業展業成本及核保核賠成本較高。(3)中小企業保險業務中的道德風險較大、逆選擇趨向較強。基于這些原因,市場上大多數保險公司只運用現有產品對中小企業有選擇性的承保。
盡管中小企業非壽險保險面臨著長期供、求不旺的局面,但由于其市場潛力巨大,也吸引了幾家財險公司開展了針對中小企業的保險產品,主要有以下九種: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開展的“中小企業綜合保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開展的“義烏中國小商品城貿易信用保險”、美亞保險公司開展的“工商通?!薄⒅袊桨藏敭a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的“‘恒利達’企業定額綜合保險”、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的“餐飲責任保險”、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開展的“經營管理人員意外傷害綜合保險”、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的“民生企業家全家福綜合意外傷害保險”、美亞保險公司開展的“餐飲業通?!?、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的“中小企業短期抵押貸款保證保險”。這九種針對中小企業推出的非壽險產品是各財產保險公司作出的可貴嘗試,體現了我國財產保險公司服務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姿態,也說明我國財產保險市場正在逐步完善和發展之中。
從發達國家實際情況來看,中小企業非壽險保險市場非常繁榮。英國的中小企業占英國國內企業數量的近70%,保險公司非常重視中小企業,調查顯示,90%的英國中小企業經營者對目前的保險產品感到滿意。在美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美國本土的保險公司與來自歐洲的保險公司承保了超過90%的美國中小企業的各類風險,保險產品達百余種。在法國,根據原法國財政、經濟及工業部部長薩科奇(現總統)的指示,法國保險公司聯合會承諾未來三年內法國保險公司將額外增加對中小企業保險產品的開發,總投資額將超過60億歐元。在韓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占到公司總數的99%以上,提供84%的就業崗位,出口量占到出口總額的43%。韓國信用擔保基金(KCGF)專門針對小型外貿企業推出了票據保險服務和貿易應收賬款的信用保險,僅2003年,票據保險總額就達6.08億美元。發達國家中小企業面臨著較為成熟和強大的保險市場,它們抵抗風險的能力更強。
我國中小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條件,必將迎來更加長足的發展。(1)全球化的經營環境。隨著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進一步深入,我國中小企業將更大程度的走出國門,將產品和服務推向全世界。(2)市場地位的提高。中小企業在經濟規劃與發展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市場地位的提高成為必然。(3)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與推廣??茖W技術的產業化過程需要中小企業的推動。(4)零售與消費水平的提高。全球零售業的整合與物流技術的發展,民眾消費水平的提高與新需求的不斷出現,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
從長期來看,我國中小企業非壽險投保率必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發展過程需要政府、監管部門、保險公司和廣大中小企業共同推進才能完成。首先,政府和監管部門應該對中小企業的保險加以引導和支持,對中小企業的保險基金給予稅收、審計等方面的寬限;引導全社會對企業行為進行監督以保證企業的誠信度,促使企業重視風險管理,并積極主動投保。其次,保險公司在開展中小企業財產保險時,重視社會責任,提高業務水平,促進中小企業廣泛參與保險,提升抗風險能力。最后,中小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不可預知的風險,只有借助保險公司的專業服務才能化解這些風險,從而為企業的順利發展壯大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中小企業統計數據.2006.10
[2]孫欣:中小企業抗災能力堪憂[J].解放日報,2007.6.27,第18版
[3]潘軍:民營企業保險供給分析[J].上海保險,2006.2
[4]Robin Pearson. British and European Insurance Enterprise in American Markets. Business and Economic History, Vol. 26, No. 2, Winter 1997
[5]方善法:為小老板保險[J].文匯,“中小企業”,200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