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維系社會的重要規則之一,當然也是維系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規則。商業賄賂是破壞市場健康發展的一種丑陋現象,是我們當前規范市場行為,需要重點整治的對象。運用道德手段反商業賄賂能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弄清道德在反商業賄賂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對于我們制定恰當的反商業賄賂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商業賄賂不管其形式如何,說到底是一種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私利的人的行為。既然是人的行為,它的產生和變化就必然會遵循人的行為規律,我們只有從人的行為規律的角度來觀察、分析商業賄賂問題,才能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提出正確的對策和方法。
正像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其各自的運動規律一樣,紛繁復雜的人類行為也有其運動的規律,它是人們的行為之間必然的、本質的聯系,是左右人們行為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們觀察、研究、調整人類一切行為的指南針,當然也是我們觀察、研究、調整商業賄賂行為的指南針。人的行為規律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研究課題,筆者在此僅介紹幾項與本文有關的內容,并用來分析目前所存在的商業賄賂問題行為。
人的行為規律之一是本能律。本能律是指,人生來就有四大本能需求,這些本能需求在人成年以后就基本上處于穩定的狀態。這四大本能需求分別是生命的需求,物質需求,性需求和精神需求。生命的需求指的是個體人身安全和生命的延續(下一代),精神需求包括受尊重的需求、成功感、榮譽感和道德感等。需求是饑渴的等待和急于獲取的沖動狀態,本能是指這些需求是人與生俱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的本能需求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不可滿足性三大特點。普遍性是指人人都有本能需求,是人概莫能外。特殊性是指具體到每一個人,每種需求的強度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上這些強度也會發生變化。不可滿足性是指人的需求是無止境的。相對于人的本能需求來說,能滿足人的本能需求的各種資源均可稱之為利益。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對所有進入市場的各個行為主體來說,利益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利潤。所以,進入市場的各個行為主體必然會努力爭取實現自身利益(利潤)最大化,這也是商業賄賂產生的源頭所在。
本能律揭示了行為的動力之源。行為的動力是人類社會萬事萬物產生的根源,它既是萬惡之首,也是百善之先,但僅有動力尚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行為。人的行為不僅需要動力,更需要行為的指向,行為的動力和行為的指向和在一起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行為。左右人們行為指向的規律就是行為的綜合取舍律。
人受本能驅使,幾乎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獲取利益的。人類要獲取的利益不僅種類繁多,影響利益獲取的因素也很多。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下,人們在作出一個行為、獲取一種或幾種利益的同時,可能會損失或不獲得其它幾種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會面臨多個行為選擇。綜合取舍律指的是,當人們面臨多個行為選擇時,他會將各種行為所可能產生的利益增減進行綜合評估,然后選擇能帶來最大利益的行為。例如,當甲作出A行為時,可獲取10個a利益,5個b利益,同時失去(或不獲得)5個c利益,綜合結果是獲得10個利益。當甲作出B行為時,可獲得20個c利益,同時失去10個a利益,5個b利益,綜合結果是獲得5個利益。在這種情況下。甲一般會選擇A行為而舍去B行為。在計算利益損失量的時候,會選擇利益損失最小的行為,兩害相權取其輕。在現實生活中,同種等量的資源對每個人的利益量的大小是不同的,而且隨著時間和外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在市場這個條件下,等量利潤對每個行為者的利益量卻是相等的。這樣,市場條件下的行為主體就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那些能給自己帶來最大利潤的行為,而舍棄那些帶來較少利潤或不產生利潤的行為,商業賄賂行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換句話說,在市場這個條件下,當人們面臨是否賄賂的行為選擇時,主要看行為本身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利潤,當正當經營能帶來最大利潤時,人們就會正當經營,反之亦然。一個在現實生活中道德修養較高的人可能在市場中是個商業賄賂者,一個在現實生活中道德修養較低的人在市場中可能是個正當經營者。某人與甲打交道時可能會選擇正當行為,與乙打交道時可能選擇賄賂行為,在某一個時期可能循規蹈矩,在另一個時期可能會選擇賄賂行為,在交易的場合發生變化時也會發生這些變化。左右這一切變化的就是行為所帶來的利潤的大小,它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時刻左右著人們在市場中的行為方式,不管行為者的內心感受如何。只要市場中的行為者不退出市場,遲早都得按這個規律行事。
二
道德在反商業賄賂中能起多大作用,關鍵取決于當行為者面臨賄賂或不賄賂的行為選擇時,道德在綜合利益的取舍時能有多大的分量。在一個特定的商業環境下,假定其他因素不變,賄賂或不賄賂所涉及的利益構成有以下三項:(1)道德感;(2)榮譽感;(3)經濟利益。道德感是人內心里的一種感受。人做了合乎道德的事內心感到愉快、高興,反之則感到內疚、難受。愉快和內疚的程度根據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但相差不會太大,原因就在于凡是道德感極高的人會難以忍受商業賄賂現象,因而會早早退出市場。榮譽感是公眾對道德行為或不道德行為的褒貶評價對當事人的影響。一個人做了合乎道德的事受到公眾的贊揚,會產生榮譽感,反之,作了不道德的事并受到公眾的譴責會產生恥辱、羞愧感。其利益量的大小根據褒獎譴責的程度、頻率、受褒獎和譴責的人數以及是否附加經濟利益有所不同。簡單的說,受褒獎的人數越少,褒獎等級越高,附帶的經濟利益越多,被褒獎者所產生的榮譽感就越強;受譴責的人數越少,譴責等級越高,附帶的經濟損失越大,羞愧恥辱感越強。商業賄賂是一種十分隱蔽的現象,除了當事者雙方知道外,很難被外人發現,因而就不會受到譴責。一般性的譴責又因受眾太廣,不會使商業賄賂者產生恥辱感。經濟利益是商業賄賂的主要目標。經濟利益的大小又有兩個因素構成,一個是實際經濟利益的大小,二是被發現、查處的風險。根據上文所說,由于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嚴格、有效的反商業賄賂機制,加之商業賄賂隱蔽性較好,查處難度大,目前事實上的風險為零。剩下的唯一因素就是實際利益量的大小。實際利益量的大小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項目各有所不同,有些領域達到極高的數目,如高速公路建設,房地產開發等,行賄者所得的回報利益是其行賄額的百倍、千倍甚至萬倍之多。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知道,一個人在面臨賄賂還是不賄賂的選擇時,在目前的情況下,道德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我國歷史上的某個時期,當政者想要將自己的道德原則貫徹到全社會時,曾經將某些道德的榮譽感提高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如宋朝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一說,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怎么取舍,總是堅守這條道德原則者獲利最大,因而道德原則能夠堅持下去。這為我們發揮道德在反商業賄賂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些啟發。
三
首先,道德在反商業賄賂中能發揮重要作用。我們通過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切實抓好公民道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大力宣揚好人好事,批判不道德、不誠信、商業賄賂等丑陋行為,可以激活公民的道德感,大大提高公民的榮譽感,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道德感和榮譽感的利益量,從而左右其行為的指向,減少商業賄賂行為。
但我們同時也應該認識到,道德在左右人們的行為時并不是唯一的考量,而且道德感和榮譽感利益量的提升在目前的情況總有一定的限度,它與商業賄賂所可能帶來的利益量相比,總是相形見絀,因而僅靠道德來反商業賄賂很難奏效。要想從根本上扭轉商業賄賂盛行的局面,除了搞好道德建設外,還要多方采取行政、法律的手段,大幅度降低商業賄賂行為所可能帶來的利潤量直至利益損失最大化,加大查辦商業賄賂案件的力度,大大增加商業賄賂的風險,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根除商業賄賂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