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各級政府的招商引資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這種新形勢下,招商引資工作應當做出哪些調整,進行哪些革新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的發展?本文提出各地政府在推動招商引資過程中應重視對軟環境的建設,以招商軟環境的優化來推動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并對此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軟環境 優化 招商引資
在市場條件下,招商引資工作主要應當是企業之間的行為,這也是國際上一般國家的慣例,但我國在向市場化邁進的過程中,目前企業還難以獨立地完成招商引資工作,還需要政府來出面進行招商引資。政府在市場環境逐步完善的今天,推動招商引資工作時,應當轉變傳統招商引資中只重視硬環境建設,忽視軟環境優化的觀念,把改善投資環境放在政府工作中非常突出的地位,進一步確立開放意識、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城市整體競爭力以在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中吸引投資商,搶奪發展先機。
地方軟環境的改善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從目前地方政府最忽視的政府誠信建設和搭建企業服務平臺兩個方面對優化投資軟環境,提高城市競爭力提出一些看法。
一、政府誠信建設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說過“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一語就道出了信用在市場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個信用缺失的政府是不能夠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的,更不可能長期有效地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的重要手段,現階段的發展已經開始受制于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影響,各地頻頻出現“投一次資,傷一次心”現象,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極大降低,這也使得中國的投資環境被外國評論為一個高風險的投資地區,開始受到印度和越南的挑戰。
從當前的信用狀況看,一些政府部門政策多變、政出多門、朝令夕改、諾而不行和失信于民的現象時有發生,政府失信行為,嚴重影響各地政府的信譽,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阻礙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因此,建設一個誠信政府勢在必行。
要建立一個誠信的政府,1.重視誠信教育,讓招商成為一種服務意識而不僅僅是手段。只有在政府各部門中樹立起“為企業服務,做企業公仆”的風氣,才能推動公務員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高效地提供各種公共服務。
2.從樹立政府信用抓起。能否保持政策的穩定性,能否按制定的政策法規來辦事,這既是建立政府誠信的必然,也是投資軟環境改善的關鍵舉措。各級政府應當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立足當地實際情況,修改修訂那些已經過時的政策和地方性法規,及時調整相關的政策,做到既有法可依又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3.建立社會管理的公開、公平、公正制度。這是誠信政府建設的中心內容。堅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來處理問題,把與社會關系密切的執法部門和窗口、行業的職責、辦事程序向社會公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透明度,既有利于公共服務對象對公共服務的了解和監督也有利于社會信息的及時反饋,評估政策的合理性和實用性。
二、服務平臺建設
招商引資發展到今天已從拼熱情和政策,變成拼各種軟環境建設,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逐步規范健全的條件下,過去那種依靠政府制定優惠政策改善招商軟環境的空間已越來越小,如何為企業發展提供更方便更廣闊的平臺,如何為企業發展各個階段所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行協助解決,如何幫助企業逐漸升級才是政府招商引資的重要環節,因此應當重視服務平臺的建設,推動企業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
要搭建服務平臺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1.要搭建創新平臺。所謂的創新平臺包括產業孵化器、技術轉移中心等,這些以政府為主導的創新平臺,通過為一些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強但屬于起步階段的企業提供優惠條件,減少其初期不必要的投入,使其集中資金和精力實現技術的市場化推廣,幫助其孵化和成長,同時也通過產學研聯合,優化整合科技資源,集聚創新要素,激活創新資源,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實現“政府扶持平臺,平臺服務企業,企業自主創新”的良性循環。
2.要搭建融資平臺。企業在發展的初期和中期往往會面臨資金瓶頸,這就需要政府發揮組織引導作用,來協調銀行、擔保機構等部門搭建一個公共的融資平臺,在破解融資瓶頸上做出努力。政府可以通過創立風險投資公司、擔保公司,舉辦各種投資論壇、銀企座談會等,采用“政府扶持、政策引導、政銀企互動、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搭建融資平臺,政府扶持與市場引進相結合,為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提供金融助推器。
招商引資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軟硬環境相結合才能推進的工作,招商引資能否獲得最終成功不但要著眼于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切實把招商引資納入誠信的范圍和法制化的軌道,歷界政策體制上朝令夕改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同時也要重視發揮政府在推動產業升級、建設投融資平臺等方面的作用,實現企業從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到做大做強、實現技術創新的轉變,真正把當地建設成為企業發展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