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個人社會關系網絡的涉農企業家社會資本是實現涉農企業成長壯大的關鍵。本文構建了涉農企業與合作企業間知識轉移的模型,并且分析了涉農企業家的社會資本構成對合作雙方之間知識轉移存在的影響,最后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定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涉農企業家 合作企業 知識轉移 社會資本
進入“十一五”以來,隨著國家加快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全面推進,涉農企業在農業與農村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漸突出。在這種大背景下,作為涉農企業的組織者、領導者——涉農企業家,要想迅速地促進企業的成長壯大,除了充分利用各種政策機遇,增強發展活力外,必須借助于另外的“非正式組織”——社會關系網絡尋求企業發展機會,利用嵌入在社會關系網絡中的社會資本進行不斷的學習,將網絡中有利于涉農企業發展的知識資源進行轉移、整合,提高個人知識管理能力,進而增強涉農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一、關于涉農企業家的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是建立在企業群體范式上由信譽、規范引導的企業家社會關系網絡,是企業家動員企業內外部資源的能力。涉農企業家的社會資本主要是指涉農企業家與企業的外部利益相關者建立的各種社會關系網絡,如下圖所示:
相對于工業企業而言,我國涉農企業普遍屬于創業成長期的中小企業,所處行業存在投資回收期長、風險大的特點,涉農企業家要想發展壯大企業就應避開自身弱勢,充分調動一切社會資源,建立有效的社會網絡,積累社會資本,通過這種非正式的組織渠道以求發展。因此,涉農企業家可以積極利用個人社會資本,尋求合作伙伴,走一條合作創新的路子,并吸納合作企業的新知識,進行一定的集成創新,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二、涉農企業與合作企業間知識轉移模型
作為涉農企業家就是要將關系網絡中的知識轉化為本企業所有,因此,可以將轉化后的知識分為私有知識和共有知識。事實上,合作雙方間的知識轉移所涉及的知識大部分為企業私有知識,由此,組織間的知識轉移可以看作是企業間跨越組織邊界傳遞私有知識,從而將個體企業擁有的私有知識向合作雙方共有知識轉換的過程。據此,可以將涉農企業家與合作企業間知識轉移模型構造如下圖:
三、涉農企業家社會資本對知識轉移的影響
涉農企業與相關企業合作過程實際上是涉農企業家積累、利用其社會資本的過程,因此,涉農企業家社會資本構成對合作企業間知識的轉移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下面簡單闡述涉農企業家社會資本三維度對知識轉移的影響。
1.結構維度主要包含網絡關系、網絡形態和網絡穩定性。網絡關系代表著成員間關系的密切程度,若涉農企業家與網絡內成員關系密切,就可以減少彼此之間的溝通障礙;網絡形態影響知識轉移的彈性與可獲得性;網絡的穩定性指涉農企業家網絡內成員變動情況,由于任何網絡都是動態的,因此涉農企業家應該盡力維護與那些流出自身網絡的企業的關系,以便保有原來的資源和獲得新的資源,促進企業的發展。
2.認知維度表現為網絡結構的共享價值與功能體系,共同認知對知識轉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合作企業間共享文化和共同愿景上。共享文化的存在能有效減小非正式交流的障礙;共同愿景可增進彼此間知識交流意愿,有助于成員從心理和思想上全面準確的領會和把握知識要領,提高合作效率。
3.關系維度體現的是涉農企業家網絡成員個體間彼此的直接關系及其所帶來的結果,主要包括信任與規制。
四、促進涉農企業合作間知識轉移的措施
1.培育有利于知識轉移的共享文化:首先涉農企業家應該努力支持和鼓勵員工間的交流與合作以促進隱性知識的社會化進程;其次,制定有利于知識創新的獎勵機制。
2.樹立合作企業間知識轉移的共同愿景:合作企業間知識轉移愿景的創造應當是合作雙方集體智慧的結晶,建立在合作雙方共贏的基礎之上。同時還要規定雙方知識轉移的范圍,以明確雙方職責、增進信任、建立知識轉移的順暢通道。
3.多種方式疏通知識轉移路徑:在知識轉移過程中,各種各樣的轉移渠道會影響知識傳遞的質量,因此應該對轉移通道進行整合:(1)涉農企業家可以加強與政府及相關組織的聯系,使知識轉移通道順暢;(2)社群接觸:涉農企業家可以構建一個面向不同合作項目的團隊社群,為參與不同合作項目的成員交流各自經驗提供一個空間。也就是說,知識可以通過一個個不連續的系統團隊逐漸被完全地復制,進而成功地實現知識轉移;(3)技術分享:涉農企業家可安排雙方中層技術及管理人員定期進行會晤交流。
參考文獻:
[1]張振剛薛捷:企業知識創新的障礙分析與對策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1)
[2]汪忠黃瑞華:合作創新企業間技術知識轉移中知識破損問題研究[J].科研管理,2006,(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