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和優勢
1.豐富性和多樣性。海量的網絡信息資源分布于世界各地大小不一形式各異的網站,為學習者提供了內容豐富多彩、表現形式各異的海量共享資源和信息獲取環境,它們既有時事新聞也有經典書籍等,既有文檔資料、圖片也有視頻、音頻等,異常豐富多彩。
2.傳播速度快,增長迅速、更新及時。網絡信息資源比較傳統的信息資源,在傳播、更新、復制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網絡資源是一種數字化信息,其傳播從傳統的“原子流”變成了“比特流”,傳播速度非???,是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傳播方式所無法比擬的。數字化資源制作周期短,增長迅速,同時處在不斷消亡更替變化之中,更新及時,往往能及時反映當今社會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領域的發展動態。
3.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網絡是開放和自由的,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天候媒體”,使得網絡資源跨越了時空和實體的限制,具有高度開放性和共享性,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檢索和查詢任何形式的信息,并根據自己的需要下載和使用信息,具有和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
4.交互性。網絡是一個動態體系,各個領域、形態各異的信息節點交錯縱橫,融為一體,形成復雜的信息網絡,其智能化程度和交互性越來越高,用戶可以在各信息節點之間隨心所欲的選擇和跳轉。
二、網絡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網絡化學習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但還很不成熟,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待改進和提高。
1.資源管理沒有統一的標準,缺乏穩定性?;ヂ摼W是開放的,各網站通過TCP/IP(網絡傳輸控制/互聯網協議)連為一體,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處于無序和不穩定狀態,信息的地址、鏈接及內容處于經常變動之中,信息更迭、消亡無法預測。同時,由于缺乏質量控制、管理機制以及統一的信息標準和規范,網絡信息呈現出繁雜、混亂現象,給用戶選擇、利用資源帶來了困難。
2.信息迅猛增長,取舍難度不斷增加。據國務院信息辦公室統計,截至2005年我國互聯網上注冊域名至少有2592410個,網頁總數為2601901378個,網頁平均字節數25.9 KB,平均每個網站字節數是96946KB,數量之大可見一斑。從海量資源中檢索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變得越來越困難,對一線教師來說,常常會有大海撈針,無從下手的感覺;學生更是由于缺乏及時正確的引導,常常把大量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一些商業或者娛樂性網站上,甚至由于迷戀不健康的網站,耽誤學習甚至走向犯罪。
3.學習過程難于控制。由于沒有固定的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教師不再對學生的行為擁有絕對指揮和控制權,雖然可以通過網上答疑、討論等手段溝通信息并適當調整學習方式和進度,但沒有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處于一種無組織狀態,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掌握程度等都是失控的,這增加了教學與管理的難度。
4.政策缺陷。網絡是最近一段時間迅速發展起來的新生事物,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到位,使得網絡資源的利用受到諸多限制,另外還有收費、版權等問題也給很多人在因特網上學習造成了困難,這也影響了網絡化學習的發展步伐。
三、多媒體數據庫的特點
1.強有力的數據建模能力。數據模型是以實際事物數據特征的抽象來刻畫事物,描述事物數據表象及其特征,幫助人們研究設計和表示應用的特性及完整性約束的完全數學定義的概念集合,是數據庫的基礎。
2.新的查詢技術。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查詢語言功能(提供一種特制查詢語言或具有這種語言能力的服務),如圖形瀏覽器、語義查詢、實時查詢、時間聯接與索引等;二是查詢優化策略,如語義查詢優化、時間查詢優化、整體查詢優化(對一個查詢的集合產生單個查詢計劃,而不是各查詢計劃的集合)技術等。
3.支持元數據處理。許多工程型應用是數據密集和不斷發展變化的,要求提供自由地改變和更新有關應用語義和結構的工具,以及支持維護關于應用數據本身的專門數據記錄,包括關于數據的所有權、建立時間、用途、變更歷史等。
4.數據存儲與共享。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可以存儲各種類型的“數據”,如傳統數據、圖形、過程、規則、事件、控制信息等;二是能夠(假定有相應的權限)存取和修改數據,不管以何種形式存在何處。
5.現代事務管理。包括事務的模型(如復合數據模型)、特征、實現技術(如基于優先級的調度策略)和提供交互應用界面,如各種工具的圖形接口、圖形數據結構、對數據庫或模式的圖形瀏覽式存取、語義聯系的可視化說明及應用本身(如各種CAD等)的處理等。
四、利用多媒體數據庫技術對網絡資源進行科學管理
多媒體數據庫是數據庫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當前網絡應用中最廣泛地技術之一,借助它可以完成對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存儲、科學組織與管理,較好地解決當前網絡資源管理中存在的混亂局面,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
1.信息組織與管理——信息重組。近年來,多媒體數據庫技術在理論和實現技術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商業管理、工業生產等領域都有數據庫管理應用系統的成功案例,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也日趨成熟。
利用多媒體數據庫技術對網絡資源進行重組是我們管理資源的有效途徑。所謂重組,就是根據特殊的需要對網上資源進行定向搜尋與重新組織,以便為特定用戶提供服務。重組的目的主要是為解決網上信息資源量大、分布零散、變化快、質量良莠不齊等而導致的網上搜索困難問題。
信息重組主要包括:一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網上的有用信息;二是把網上的半結構化信息重新建構,使之成為結構化知識單元;三是使用標準化的數據庫查詢機制和數據分析工具,挖掘數據深層信息;四是將搜集到的有用信息重新組織和編排,分門別類并加入有效索引后形成便于用戶管理和使用的多媒體資源。
2.信息存儲與組織模型建立。在利用多媒體數據庫對網絡資源進行重組和有效管理時可以借鑒柯林斯(A .M .Collins)和奎連(M .R. Quillian)共同提出的語義記憶模型。它是一種層次化網絡化模型(如下圖所示),在里面有許多代表一定事物和意義的概念及其所具有的特征信息,每一個概念在網絡中的位置叫節點,各個節點之間連接形成網絡,每個節點只與和它有關的特征信息相連以及它所屬的范疇或包含的成員相連,人腦對語義的記憶就是通過對接點的對比和比較將其組織起來并以網絡形式分層存儲和記憶的。它是人腦記憶概念及其聯系的基礎。
在這個模型中,處在最高層上的“動物”具有“有皮膚”、“能活動”、“吃食物”、“呼吸空氣”等特點;動物包括“鳥類”、“魚類”等,它們也各具特點;鳥類又包括“燕子”、“金絲雀”等,“魚類”又包括“鯊魚”、“鮭魚”、“鯉魚”等,它們又各有自己的特點,如鯊魚能咬人、是危險的而鮭魚是粉色的、可食用等。反之,各具特點的“鯊魚”、“鮭魚”、“鯉魚”等又都同時具有它們的上屬事物“魚類”所具有的信息特征;“燕子”、“金絲雀”具有“鳥類”的所有特征等。各種事物和它們的特征信息共同構成了一種樹狀的分枝結構。
多媒體信息資源數量繁多,類型多樣,各具特點,我們在將這些信息資源進行組織、管理時首先必須將各種信息資源概念化,形成一個個具有特定信息特征的知識單元,按其所具特性的不同分門別類地進行處理,然后考慮到各知識節點間特定的聯系有機的組織在一起,形成便于管理和使用的信息網絡。
以試題庫的組織和管理為例,首先我們要通過對網絡資源的元數據(試題)進行分析,找出元數據的基本信息,如名稱、編號、關鍵字、媒體類別、大小、創建時間、作者等,其次要按學科、年級、題型、分值等進行分類,最后借鑒語義記憶模型將各元數據進行著錄和組織,形成題庫。一個好的數據庫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維護,題庫建成以后需要不斷的修正、改進和補充,優勝劣汰,不斷提高題庫的質量。
另外,在資源組織的同時應為用戶提供合理的應用程序界面,以便于管理和使用資源。仍以題庫為例,題庫應設立信息導航系統,各子庫之間應實現無縫連接等,這樣才能使重組的多媒體資源庫更接近學校教學的需要,更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資源庫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董曉華等:一種基于網格的教育資源管理模型[J].計算機科學,2007第3卷第8期
[2]程智:關于從因特網上獲取教育資源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1第9期
[3]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