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產品導向的環境政策是工業生態學的研究內容之一。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中,環境政策能夠有效地規范和指導產品的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環境行為,激勵生產者開發和設計與環境相協調的新產品,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培育環境友好產品的消費市場。
[關鍵詞] 工業生態學 環境政策 產品全生命周期
產品導向的環境政策是工業生態學的研究內容之一。政府或組織制定為改善產品環境協調性的環境政策,向與產品全生命周期相關的環境負責人提出一些建議和規則, 促使其承擔起各自應承擔的環境責任,從而使產品在開發、設計、制造、包裝、運輸、銷售、使用、售后服務及廢舊產品回收、再制造等的全過程中都能充分有效的利用資源和減少環境污染。
一、倡導產品的環境協調性設計
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少產品單位功能所消耗的能源和物質原料,避免、減少或控制任何類型的污染物或廢物的產生,實現污染預防。
1.綠色材料選擇。選擇清潔、無毒、無害材料;選用低耗能材料;選擇易回收、易處理、可再生循環利用的材料;選擇強化材料,有效的減少材料的使用量;盡量不選擇含有地球中蘊藏量小的枯竭性元素的材料。
2.節能設計。政府鼓勵選擇產品生產和使用中,能耗最小的設計;優先選擇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設計。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先后下發了《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及《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要求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進行采購時,在技術、服務等指標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采購節能清單所列的節能產品。
3.便于拆卸設計。產品裝配中的便于拆卸的設計有利于零部件的修復和更換,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而且拆卸后的零件按材料分類,可以有效提高再利用效率。便于拆卸的設計主要通過簡化產品設計結構;盡可能實現零部件間可拆卸聯接;選擇產品模塊化設計和生產等途徑來實現。
4.功能可擴展性設計。采用標準化設計、模塊化設計能使產品通過重組部件而不斷更新或完成不同的功能,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實現產品的多生命周期。如計算機硬件的模塊化設計,其對計算機功能的更新換代,只要部分“置換”硬件即可達到提升功能的目的。
5.綠色包裝。綠色包裝設計首先應選擇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的、不污染環境的包裝材料;其次應選擇包裝材料減量化設計。2004年12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了產品的制造者、進口者、銷售者、使用者對其產生的固體廢物承擔污染防治責任。一方面規定了對部分包裝實行強制回收制度,另一方面又要求組織制定有關標準,限制過度包裝。
二、實行產品的清潔生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明確指出,清潔生產是指不斷采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實行產品的清潔生產就是要采用清潔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工藝和技術,制造清潔的產品。
三、引導綠色消費
1.綠色消費與產品使用指導。利用市場和消費者的力量,促使生產者自覺的承擔環境責任。因此,政府和組織制定促進綠色公共采購的各種措施,向社會提供環保信息,支持環保產品的生產和營銷。政府采購應優先采購通過環境認證,具有環境標志的產品或優先采購實行清潔生產企業的產品。提倡崇尚儉樸的綠色消費方式,從而促進企業不斷改進環境行為,合理使用資源和能源,開發和生產環境友好產品。作為生產者有責任指導使用者或消費者正確使用所購買的產品,最大限度的地減少能源和資源的使用量。
2.產品的環境標志。環境標志(生態標志)是由政府環境管理部門依據有關的法規、標準頒發的一種張貼在產品上的圖形,用以標識該產品從生產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個過程都符合規定的環境保護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并易于資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實施環境標志可以使公眾清楚地看出產品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差異,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四、延伸生產者的責任
延伸生產者責任是要求產品的生產制造者對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特別是產品使用壽命終結后產品的回收、循環利用和最終處理承擔責任。生產者將回收的舊產品經過拆卸、清洗、檢測,被分為再處理和廢棄兩部分。再處理是對零部件回收的修理、再利用和再制造;由于技術上或經濟上的原因不能再利用的零部件,作為材料回收重熔后循環利用;被認為不可回收部分必須安全處理,包括填埋、焚燒等。通過延伸生產者責任激勵生產者更多地關注產品環境屬性。
五、產品的再利用和再制造
政府提倡使用由循環零部件裝配的產品、利用再生零部件及原材料生產的產品。利用回收廢品進行再生產,不僅可以節約大量資源,而且可以減少垃圾污染。如政府鼓勵對含有大量的鈀、金等貴金屬,以及鎳、鉛等有害金屬的廢舊電腦、通信設備、電視機、電冰箱等電子廢棄物在專業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既避免了對土壤、水源、大氣的污染,又可以從中分離出有價值的材料和金屬,包括金、銀、鉑、鈀等貴重金屬。
六、結語
環境政策可以有效地規范和指導產品的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環境行為,不斷提高社會對產品環境友好性質的重視程度,激勵生產者開發和設計與環境協調的新產品,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培育形成產品環境友好性質的市場。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既承擔了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環境責任,又是產品導向環境政策的最終受益者。
參考文獻:
[1]鄧南圣吳峰:工業生態學-理論和應用[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5
[2]陳建棟:你用的電腦節能嗎[N].光明日報,2005-7-26(9)
[3]劉超:面向延伸生產者責任的產品設計[J].輕工機械,2004,(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