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運用訪談調查和因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制約長沙市體育產業發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有關政府部門以及體育產業從業人員提供借鑒,促進長沙市體育產業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 長沙市 體育產業 制約因素 對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體育產業化、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產業領域不斷拓寬,發展規模逐漸增大。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影響也日益顯現,必將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長沙市體育產業的發展并未充分發揮其潛能。探討和研究這些制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將有利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科學的制定體育產業的發展政策,有利于我市體育產業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一、長沙市體育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1.政府對體育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較薄弱,法規制度不夠完善,缺乏強有力的扶持政策。首先,政府對體育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較薄弱。表現為部分項目過度投資,部分項目卻投資不足;還有就是某些項目布局不合理,導致了過度投資項目和布局不合理項目的經營企業效益大幅滑坡,投資不足項目雖然利潤率高但利潤額少的尷尬局面;其次,由于長沙市既未就體育市場的管理立法,也沒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實施細則,致使現有法規體系無法對長沙市的體育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再次,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對體育產業而言,無論是對體育組織、體育俱樂部和組織體育比賽的單位,還是對為體育組織和體育比賽提供贊助的企業或個人,均沒有優惠的稅收政策。因此,現行的政策,對體育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制約作用。
2.體育市場供需矛盾比較突出。截止2006年底,長沙市體育服務經營單位289家,除了體育系統開辦的規模較大外,社會和個體開辦的都比較小。盡管近3年略有增加,但在社會和個體辦的體育服務設施中,多數屬于個體經營,其場地設施比較簡陋、經營規模普遍很小仍是一個突出的特征,真正有特色的體育經營項目和高檔次的體育健身消費場所不多,經營的效益也不顯著。雖然經過第五屆城運會后,體育系統擁有的場地設施有一定優勢,但由于機制不活,經營管理的市場化程度較低,其優勢也不能充分發揮,體育產業的現狀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
3.區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體育文化觀念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體育健身娛樂逐步成為社會每個成員的生活需求。由于長沙市經濟發展所存在的區域間差異,因此導致社會發展的區域性不平衡。由此產生了對體育產業的認識、體育消費的觀念,以及體育消費結構等方面的差異。調查發現,多數大規模的體育經營場所主要集中于市區,而位置偏遠的體育項目經營場所規模都相對較小。體育產業經營活動的“兩級分化”對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體育產業化、社會化的整體發展目標是十分不利的。
4.體育專業人才缺乏。長期以來,由于我們國家忽視了體育的經濟問題,對培養體育產業方面的人才重視不夠,在高等院校幾乎沒有體育經濟、體育產業、體育市場的專門學科、專業。因此,我們十分缺乏體育產業的專門人才,既缺一般的管理人才,更缺特殊的專門人才。就長沙市而言,體育產業的從業人員表現在學歷低、專業結構差和接受繼續教育的人少幾個方面。因此,經營者整體素質偏低,也是制約長沙市體育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二、長沙市體育產業發展的基本對策
1.制定完善體育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領導。近幾年來,我國相繼頒布了《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作為長沙市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與國家配套的一系列體育產業管理政策、經濟政策、產業法規以及指導思想,各縣區政府部門應加強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領導。在制定國民經濟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時,要安排一定的資金和貸款,用于體育產業的開發。對一些投入較大、社會效益好的體育基建項目應列為城市基礎建設規劃,優先安排。城市居住區應將體育設施納入配套設施建設指標,同步建設。建議通過制定差別稅率和減免稅政策,鼓勵社會投資體育健身休閑項目、體育場館設施建設項目、體育用品項目、體育競賽表演項目和新型體育服務項目等。建議長沙統計部門將體育產業單獨統計,以便政府部門和研究人員隨時準確掌握長沙體育產業發展的基礎數據,促進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2.提高現有體育場館的使用率,積極申請和舉辦國內、省內高水平體育競賽表演,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承辦,鼓勵企業贊助體育活動,借鑒國內外舉辦商業賽事的慣例,逐步建立和完善競賽中介機構和競賽經紀人制度,規范經營行為。做好體育設施的對外開放和經營開發工作。公共體育場館要創造條件,對外開放,提高服務質量,方便群眾健身娛樂。各類場館要按照“以體為主,多業并舉”的方針,兼顧訓練、競賽、群眾健身娛樂活動和文化、經貿活動,積極開辦一些有規模、有效益的體育經營項目,盤活現有體育資產存量。學校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館,也應在滿足教學工作需要的前提下,逐步向社會開放。
3.大力培養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加強體育產業隊伍的建設。體育行政部門要把人才問題作為發展體育產業的首要工作,抓緊抓好。按照產業發展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去發現和培養體育經營管理人才,既要立足本系統的人才培養,建立在職、在崗人員的培訓制度,提高其業務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也要解放思想,引進人才,為體所用;加快用工、人事、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大膽使用人才,用好人才。對經營單位要放開用人自主權,實行用人單位和就業職工的雙向選擇,公平競爭,擇優上崗。建立評聘、辭退、辭職制度,完善有關激勵、競爭、約束等經營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孫班軍薛智:體育產業治理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6(3):1-3
[2]許廣全等:關于安徽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安徽體育科技,2003(4):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