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人們健身和旅游意識的增強,體育旅游正成為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產業。通過對河南省體育旅游資源狀況、社會經濟基礎等進行研究,提出發展河南省體育旅游必須加大政府宏觀調控力度,完善法規建設,加強體育、旅游兩大產業的融合,創建有特色的體育旅游品牌,培養一流的體育旅游人才。
[關鍵詞] 體育旅游 研究 開發 對策
體育旅游的目的帶有追求審美、刺激、求知、享樂和休閑等精神與物質的需求,在體育旅游的過程中,它必然與旅游資源緊密聯系,沒有旅游資源也就無從開展體育旅游。根據國際普遍做法,旅游資源大體可以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旅游、娛樂、體育健身和文化傳播是休閑經濟的四個主要方面。
目前,在假日和閑暇時間外出旅游已成為調節身心的重要手段,人們的旅游消費理念也正發生著悄然的變化,傳統的觀光旅游已難以滿足長期生活在現代社會里的人們需要,集休閑、健身、娛樂于一體的體育旅游正逐漸受到市場青睞。從人們的體育健康理念出發,就河南省體育旅游的開發進行分析,旨在促進我省體育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河南省開發體育旅游分析
1.內外部條件
內部條件。首先,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是體育旅游開發的源泉。體育旅游業的興起和發展,依托于經濟發展, 20多年來,我省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無疑為體育旅游消費市場的發展提供了經濟保障。其次,閑暇時間充裕,為體育旅游活動提供了時間保證。隨著科技進步,人們閑暇時間增加,使人們有了旅游消費的時間保證。目前,我國實行每周的雙休日,“五一”、“國慶”和春節3個長假,總計114天的休息日。閑暇時間的充裕創造了更多的出游機會。第三,全民健身運動,為體育旅游注入了活力。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推廣,人們健身意識越來越強,結合健身、娛樂的各類體育旅游成為了一種必然現象。第四,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發展體育旅游事業提供了一個契機。即將舉辦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使體育旅游成為一個新亮點。外國游客的大量增加,不僅擴大了體育旅游消費的需求,同時也提高了我省旅游者的體育參與意識。北京奧運必將對體育旅游的發展起推動作用。
外部條件。社會休閑化趨勢是體育旅游興盛的必然結果。如我國2006年國內旅游總人數10億人次,其中以休閑、娛樂、健身、康復為目的的旅游人數占50%,旅游創匯210多億美元,其中體育、休閑、娛樂創匯占近100億美元。這些都表明體育旅游將成為未來人們喜愛的享受生活的方式。
河南省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地貌類型復雜,屬溫帶氣候。我省還是一個人口大省,自然風光奇特,民俗風情濃郁,人文景觀眾多,以武術為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形式奇特、內容典型、參與性強。我省體育旅游資源不僅種類豐富,特色鮮明,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大部分體育旅游資源尚處于未開發和開發程度很低的狀態,體育旅游資源的潛力有待挖掘。
2.消費者方面
人類自身的需要成為體育旅游產生和發展的源動力。體育旅游并不是人生來就有,而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特殊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 的需要層次論,深刻揭示出人類自身需要的本質。體育旅游需要是指人們在各種外在因素和條件的刺激和作用下,反映出人們從生理和心理上對體育旅游的一種渴望和需求。當人們滿足了基本旅行需要后,需要層次將上升到精神需要和探索需要,從而激發人們健身、娛樂、觀光、度假、探險等刺激性旅游需要,以滿足人們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河南省體育旅游市場開發的現狀和優勢
河南省有著豐富的自然風光、歷史人文資源和便利的交通條件,給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雖然河南省各級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但旅游業的發展還很不完善。突出表現在:旅游景點開發分散、精品旅游資源少;受自然氣候、環境的影響,旅游淡季時間長;旅游開發的整體規劃與開發投入、開發力度和深度不夠。體育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旅游方式,在河南省處于初級階段。
河南省在中部崛起的發展戰略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應有效連接旅游資源,實現市場共建、資源共享、客源互動的合作目標。河南省有著十分便利的交通運輸網絡,鐵路、公路、民航三位一體構成了迅速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河南省具有多種旅游資源,例如山地、草地資源,冰雪旅游資源,水上旅游資源,再加上傳統的體育比賽和傳統的少林、太極拳交流會等。
三、開發河南省體育旅游的對策
1.加大宏觀調控,完善法律、法規建設
政府的產業政策對推動產業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河南省對如何增加體育消費和鼓勵社會興辦體育旅游產業等方面缺乏長期,穩定的政策扶持,使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受到限制。因此,政府應借鑒發達國家和其他省市的經驗,調控、規劃、引導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第一,制定體育旅游的整體發展規劃, 把體育旅游計劃納入我省旅游計劃中。第二,制定對體育旅游產業的財政投入、社會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形成多元化、多形式的體育旅游發展新格局。第三,從國民休假制度、旅游價格調節、體育場所規劃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體育旅游消費調控機制。第四,加強對體育旅游實踐體系的研究,為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2.創建具有時代特色的體育旅游品牌
目前,我省已有50多項體育旅游產品,其中大部分是以洛陽“牡丹花會”、“開封文化旅游節”、“少林與太極”等為主題的產物,這種性質決定了其生命周期的長期性。因此,建議:
(1)對現有的體育旅游產品進行評估,并與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等其他旅游形式相結合,創新思路,進行深度開發,形成新型的、有特色的、生命周期長的、系統的體育旅游產品。
(2)以北京承辦2008 年奧運會為契機,創建體育旅游品牌。借光奧運,借道體育,以“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理念為導向,充分開發體育旅游資源,全面完善和豐富旅游產品結構,深度開發、推銷以奧運會為主題,以河南無數為特色的觀賞型、參與型、文化與休閑型等體育旅游產品,形成我省旅游的新賣點。
(3)開發專項體育旅游產品,創造新的體育項目來吸引游客。例如,能吸引海內外青年客源層和專項旅游愛好者的少林武術、陳氏太極拳、深山探險、攀巖、登山、自行車旅游等刺激性強的項目,適合老年人的則可推出老年長跑、太極拳表演等以健身為目的的項目。還可以舉辦體育旅游節慶活動,如洛陽牡丹花會太極拳盛會、國際傳統武術節、少林武術節和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等傳統的體育旅游項目,以獨特的魅力吸引國內外游客。形成多元化開發,做到產品結構多層次,以適應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區域人群體育旅游的需要。
(4)充分利用我省武術培訓基地群,形成地方特色明顯的體育旅游品牌。如少林寺、陳家溝太極拳館、溫縣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等培訓基地。利用這些體育運動項目的源地資源、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地方特色體育活動,與旅游活動有機結合,形成地方特色明顯的體育旅游品牌。
3.培養國際一流的有特色的體育旅游人才
我省目前體育旅游人才奇缺。全省僅2所院校開設體育旅游專業, 在校生只有100多人,且在人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等方面也跟不上體育旅游的發展要求,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體育旅游快速發展的重要瓶頸。要推進我省體育旅游更快、更高、更強發展,解決在發展過程中的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問題;體育旅游市場的開辟、產品的設計、安全;未來體育旅游的發展規模、方向、可持續等問題, 必須培養融實際操作型人才、理論研究型人才、經營管理型人才于一體的符合市場需求和時代特點的國際化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
(1)要進一步加強體育旅游理論的研究,根據行業需求和自身的實際狀況來確定體育旅游專業的辦學目標,人才規格和體育旅游學科建設的研究,突出體育旅游特色。
(2)建立分層次培養的教學模式。根據我省體育旅游的特色,加強專業結構設置的研究,采用走理論研究型的(策劃、營銷) 、實戰型的(指導師、訓練師) 培養方式,形成多層次、多方位、不同規格的人才培養體系。
(3)注重學生基礎理論與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和體育旅游實踐能力培養,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實行“院校式”和“企業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密切業界與院校的聯系,為體育旅游人才培養架起“直通車”,實現教學零距離,有效提高體育旅游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使之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成為適應體育旅游發展所需要的國際一流人才。
四、結論
體育旅游是一個令人興奮的話題,是21 世紀最具吸引力的新興產業。當務之急是提高全社會對體育旅游的認識,進一步加強政府對體育旅游的宏觀調控,協調好體育和旅游部門關系,培養國際一流的體育旅游人才,充分挖掘體育旅游資源,打造精美的具有吸引力的體育旅游產品。推進我省體育旅游快速、高效、健康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1]柳伯力陶宇平:體育旅游導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2:68~74
[2]閔健:體育旅游及界定[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06):4~6
[3]于素梅:小康社會的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2007(05):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