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寶雞文化產業進行SWOT分析,發揮寶雞豐富文化遺產的優勢,積極推進寶雞文化產業建設、促進文化的傳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提升寶雞城市品位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寶雞 文化產業 SWOT分析
文化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中支柱產業之一。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文化產業在滿足消費者精神消費需求的同時以創意轉化為價值;其在追求商業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以文化價值轉化為商業價值。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具有高知識附加值、高文化附加值和高社會就業率的朝陽產業,文化產業的意義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獲得經濟方面的利益。積極推進寶雞文化產業建設、促進文化的傳播,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增加就業;建設適宜居住城市、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揮寶雞豐富文化遺產的優勢,提高文化競爭力、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提升寶雞城市品位,對寶雞市“四市建設”、 對實現建設“平安寶雞、誠信寶雞、人文寶雞”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寶雞周邊城市文化產業還未對寶雞造成強大的競爭壓力。如何充分發揮西部大開發的資源優勢,利用所擁有的豐富民俗文化、豐富的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等文化資源優勢極力發展寶雞文化產業,不僅是寶雞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也是帶動“四市”建設的新思路,更是加速寶雞“一線兩帶”建設的關鍵。
一、寶雞文化產業的現狀及SWOT分析
寶雞文化產業建設在寶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文化產業理論研討、調研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對文化產業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運用著名競爭戰略專家邁克爾·波特SWOT分析法對寶雞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清楚的了解寶雞文化產業開發優勢、劣勢,把握寶雞文化產業建設中存在的機遇及面臨的威脅,為寶雞文化建設的戰略選擇及實施措施的探討具有積極意義。
1.寶雞文化產業開發的優勢分析(strength)
(1)文化資源潛力大,具備產業化運作條件。①寶雞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比較豐富。全市有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達62個,可總結為:一臺——姜子牙隱居垂釣的蟠溪釣魚臺;二廟——建于唐代的周公廟和諸葛亮廟;三寺——創建于東漢的關中佛教塔廟之祖扶風法門寺、唐建的石窟慈善寺和以宋塔為主要特征的太平寺;四墓——秦公一號墓、秦穆公墓、班固墓、馬援墓;五大遺址——新石器時代比西安半坡遺址尚早400多年的北首嶺遺址,國家一類保護的先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周原遺址,規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先秦高級宗廟建筑群雍城遺址,隋唐帝王避暑行宮九成宮遺址和我國最早石鼓銘發掘地石鼓山遺址。②寶雞被稱為“青銅器之鄉”僅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就發現138處,被稱為“龍山文化”遺址有64處;全市收藏文物768832件;2萬多片甲骨文。③寶雞的民俗資源獨特,民間藝術獨具一格。皮影、木偶、剪紙、刺繡、社火、臉譜、泥塑、草編等始終散發周秦文化的遺風古韻。尤其鳳翔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工藝美術之鄉”和“中國民間特色藝術之鄉”,是陜西省重要的文化大縣、文物大縣和旅游名縣,民間工藝鳳翔泥塑、木版年畫、剪紙聞名遐邇,鳳翔泥塑馬、泥塑羊和青銅器復仿制工藝品被譽為“中國一絕”。④飲食文化獨特。(2)自然資源獨具特色,特色產業發展具備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價值。我市自然景觀優美,“太白積雪”,“五峰挺秀”,“雞峰插云”,“潤德流泉”,“法門曉鐘”,“九成故址”,“東湖攬勝”,“雙清況渡”,號稱“寶雞八景”。金臺觀、大散關、雞峰山、天臺山、景福山的龍門洞、吳山和湯峪、東湖、馮家山、石頭河水庫等新開發的一批旅游景區歷史文化沉淀較厚,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緊密結合具有文化產業深度開發價值。(3)文化消費市場活躍,文化產業市場潛力巨大。據2004年統計,全市文化產業機構中,公有制文化產業機構201個,全市14個藝術表演團體全年演出2917場,觀眾310萬人次,演出收入240萬元;全市文化部門16個劇場(院),年總收入153萬元。寶雞鳳翔縣六營村的泥塑羊剛一出世就產生了良好的市場效應,美國百事可樂公司一次就定購了5萬只;目前鳳翔縣和千陽縣具有藝人作坊專業戶110戶,常年從業人員3200人,各種工藝品年銷售收入1552多萬元,實現利稅533萬元;“泥塑之鄉”鳳翔縣六營村許多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文化用品制造業、文化用品批發零售業及文化用品印刷、記錄媒介復制業等行業從業人員均超過萬人,電子出版業、文化服務業規模擴張也較快,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費市場顯示出強勁的活力。(4)文化產業多元發展,各類藝術精品佳作層出不窮。近幾年寶雞市文化產業中非公有制企業所占比重、從業人員所占比重、營業收入所占比重不斷提高。印刷、音像、電子出版物等行業增幅較大。為配置文化資源,活躍演出市場,于1998年組建了民營文化企業先歌力都視聽技術有限公司,激活了文藝演出市場的競爭力。逐步成長起來的民營文化企業顯示了強勁生命力,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文化產業的發展。
藝術創作煥發活力,2002年由寶雞著名作者霍秉全執筆創作的話劇《又一個黎明》榮獲文化部“五個一工程獎”;市人民劇團創作的現代戲《人間真情》、《悠悠春暉》參加了全國現代劇創作調演,榮獲多項嘉獎;2004年9月份新編的秦腔古裝喜劇《牛縣令傳奇》參加了全省建國55周年暨振興秦腔20周年優秀劇目展演,榮獲了優秀編劇獎在內的10項獎勵;小品《馬路邊》、《送禮》、《美容店的故事》、舞蹈《剪紙妞妞》均獲創作一等獎,其中小品《美容店的故事》又榮獲全國曹禺戲劇獎。舞蹈《青銅》、《西府女》、歌舞《太白山踏歌》等節目參加中央電視臺《城市請柬》欄目演出;另外還創作了電視連續劇《大秦腔》、《呼嘯山鄉》、電影《刮痧》、《正月十五過大年》等優秀文藝作品。2006年配合中央電視臺完成了“寶雞過大年”、《激情廣場大家唱》節目的現場錄制工作,《走近寶雞》專場節目在中央電視臺旅游衛視頻道推出。中央電視臺在我市進行“雞年話寶雞”的拍攝和直播活動,將鳳翔泥塑及木版年畫、法門寺的法事活動、姜嫄地區的風土人情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民間藝術作品隴縣枕頭豬、鳳翔縣泥塑馬、彩繪羊被國家郵政局選定為生肖郵票主圖案。在“新西部杯”中國西部書畫大賽中,我市書畫界以雄厚的實力榮獲35個創作獎項,獲獎之多為參賽的13家單位和西部10多個省市之首。
2.寶雞文化產業發展的劣勢分析(Weakness)
整體來看,寶雞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發展環境存在障礙;文化產業初始發展水平比較低,文化產業總量偏小,比重偏低;知名度和美譽度不高,競爭力不強;與發達地區的文化產業相比差距很大等問題,具體表現在:
(1)文化產業市場發育不足,文化消費有限。產業發展是以市場為基礎的,文化市場狀況決定產業發展水平和發展路徑。具體到文化市場的各個子市場,寶雞文化市場處于發育階段。西安2005年1—6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72億元,2005年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423.6萬人次,國內游客2346萬人次,海外游客77.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78.5億元人民幣,國內旅游收入145.2億元人民幣,旅游外匯收入4.09億美元。(2)產業意識淡薄思想認識不足,管理體制不健全。僅把文化產品看成精神產品,忽視其商品性,文化工作看成社會公益事業,而不作為文化產業經營,創新精神尚不夠強,管理體制陳舊,經營機制不活,資源整合欠優,規模經營偏小,項目帶動不夠強,經濟效益欠佳,科技含量較低。目前,寶雞市雖然擬定了《寶雞市“十一五”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專項規劃》,其中提出了一些好的思路和目標,但在實施上保障措施不夠完備,發展文化產業的重點領域、重點目標、結構框架也不清晰,致使文化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無序、盲目的現象。另外,政府投入不足,文化產業多元化投融資主體尚未形成,文化產業發展缺乏宏觀整體布局,各類文化經營規模小,短期行為普遍。保護知識產權力度不夠,盜版書刊、盜版音像制品、盜版軟件對正版制品有很大的沖擊,文化經營單位存在無序競爭。迫切需要加強文化市場執法力度,完善扶持和發展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措施。(3)特色產業技術含量不高、深度開發不夠、產業集群效應難以形成。寶雞第三產業中傳統產業偏多、檔次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技術開發、產品研發、工藝設計、廣告傳媒等創意產業發展嚴重不足,導致各類產業鏈條短、特色產業技術含量不高、產業集群效應難以形成。寶雞民俗村建設同質化,飲食和文化沒有緊密地結合起來。致使民俗村僅僅停留在農家樂的旅游項目上,品牌、深度開發不足;寶雞民俗產品目前仍是以單家獨戶的生產方式,跟不上產業化發展的要求,難以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景點知名度低,包裝不夠,營銷泛力,產品無主題;除法門寺、太白山等AAAA級景區,其余旅游景點象天臺山、炎帝陵、周公廟等開發包裝滯后;特色產業沒有形成規模效應。民間藝術品市場開發力度不夠致使民間藝人守著獨特的藝術過著并不富裕的生活,究其原因:一是小農意識和農耕文化中“守”的觀念深;二是組織形式松散,缺乏龍頭企業或帶頭人;三是民間文化產品生產大多是傳統的家庭作坊式生產方式,無法形成產品的規模效應;四是在政府引導和學術研究上,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很少研究如何指導民間文化應用及市場開發;五是對外宣傳不足,民間藝術的主管單位,但由于經費、人力等條件的制約,宣傳力度遠遠不夠。如鳳翔泥塑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有較高的聲譽,但由于沒有和現代經濟和文化生活相結合,產品市場占有率很低,經濟效率難以顯現,特色資源產業化運作還停留在外層和仿制、復制方面,潛力運作遠遠沒有挖掘出來。(4)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缺乏,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投資渠道單一。無產業支撐、文化經營管理人才缺乏、難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是通過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創造的文化附加值來體現的,其發展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又有經營頭腦的管理人才的參與。由于發展文化產業的總體觀念滯后、部分領導不夠重視等原因,致使既熟悉文化事業又熟悉市場經濟的經營人才十分緊缺,在傳統體制下,一些省市屬文化單位的內部人員結構帶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沒有形成文化產業企業家隊伍和人才群體,且有一定實力的藝術類人才流失嚴重。在省內外有一定威望的文化產業實業家或帶頭人更少,遠不適應引領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5)文化產業規模偏小、競爭力不強。文化市場粗放,規模偏小,集約化程度不高,GDP占有率極低,尚未形成有特色的產業集群,沒有強勢文化產業的微觀主體,對外開放程度不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穩定的營銷網絡;文化產業市場發育不健全,經營管理不善,自我發展能力弱,經營層次較低,上檔次的綜合性經營場所少,開業的多,歇業的也多,大多數文化單位還停留在出租房產收取租金的被動狀態,真正走向市場的單位很少;文化產業科技含量不高,偏重數量擴張型的多,傳統項目所占比重大,高新技術型少,軟件版權業等高附加值行業幾乎是空白。
3.寶雞文化產業發展的機會(Opportunity)
(1)休閑大眾化時代的來臨,與休閑相關的產業商機巨大。首先休閑已成為人類生活重要組成部分,滿足消費者精神訴求、強調參與性、強調對消費過程記憶的長久保存特點需要通過文化產業所提供產品所具有的不可復制、不可轉讓、轉瞬即逝特點得以體現。其次假日經濟給市民帶來了許多空閑,加之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更注重消費“體驗”過程,近郊游、農家樂等受到許多市民的青睞。(2)機遇優勢。西部大開發、一線兩帶規劃、建設寶雞百萬人口大城市以及市區東擴南移戰略和建設陜西經濟強區都將為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承東啟西、西聯東進。隨著寶雞對外開放力度加大和經濟戰略重心東移,這種區位優勢對發展十分有利。(3)省委、省政府領導把繁榮文化事業和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大事來抓。從2000年始,每年省級工作部門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列為工作目標責任一覽表中。2002年省委、省政府在實施我省“一線兩帶”戰略舉措中,又把文化產業列入實施規劃中,提出了建設經濟強省與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任務?!蛾兾魇∥幕到y2004—2010年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指出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精簡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簡化了文化市場準入手續。(4)寶雞擁有可以用來創作文化商品的豐富文化資產,旅游資源豐富。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勢必帶動購物、娛樂、吃住等商貿服務業的發展。
4.寶雞文化產業發展的威脅(Threats)
(1)市場競爭激烈,周邊地區投入大,基礎完善。如四川省擁有覆蓋全省的廣播電視傳輸、互聯網傳輸網絡,報刊、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發行網絡,群眾文化活動網絡和巴金文學院、沫若藝術院、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印務中心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形成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文化演藝為主,涵蓋不同領域的多元化產業架構;以中心城市輻射帶動縣、鄉、鎮的產業區域布局;規?;⑵放苹?、集約化、連鎖化,僅演藝業年收入一項,全省就超過130億元。2005年11月,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在成都召開,四川推出205個文化招商項目,涉及金額137億多元。對寶雞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2)中心城市西安文化產業建設基礎完備,文化產業發展迅速,造成一定的競爭壓力。西安已經形成了包括新聞服務業、出版發行版權服務業、廣播影視服務業、文化藝術服務業、信息網絡服務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業(文化旅游業、健身娛樂業)、廣告業與會展業、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及銷售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各種文化行業領域。西安市為帶動文化產業發展,全力打造了以盛唐文化為主體、重點發展文化產業的曲江新區等龍頭項目。目前,曲江新區已投入35億元資金,用于建設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大唐不夜城、西安海洋科普世界、西安廣電中心等大型項目,強化了“盛唐概念”,打響了“盛唐品牌”,增強了西安市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F西安印刷產業園、蓮湖歷史街區保護更新、中國西部影視城等50余個重點項目正在建設或招商建設中。西安文化競爭力迅速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輻射作用不斷增強,對寶雞文化產業建設有一定的壓力。
二、加速寶雞文化產業開發的基本思路
文化產業是通過受眾最大化實現邊際效益的增長,從而達到利潤最大化的。文化商品的獨特性在于它們不會在消費過程中被損壞,但它能很廉價地被再度仿造,這樣就難以保證產品的稀缺,而稀缺與商品的價格息息相關。寶雞文化市場處于發育階段,市場空間大。采用專業化路徑可以盡快占領市場,形成品牌,主導市場發展。因此寶雞文化產業建設的基本思路是:以文化產品、資源的產業化經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文化產品、資源的產業化經營為主導,通過產業聯合和文化的外部效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延伸文化產業鏈條,形成以文化為基礎的產業群,實現文化與經濟一體化發展。重點發展文化旅游業、拓展文化品牌,并以此帶動民間藝術品業、文化娛樂業、文藝演出業、網絡文化業等行業的發展,連帶發展音像業、電影放映業以及文化服務等其他產業形成產業群聚,開發獨具特色的陜西民間藝術品牌;文化活動品牌,以產業群聚形成城市吸引(見圖)。建設一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示范單位和文化企業為支撐的文化產業發展基本格局。
1.重點發展主導產業的潛在市場——文化旅游業
文化產業是旅游業持續發展的堅強支柱,旅游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文化產業。旅游業依賴文化來支撐,旅游景點、景區、設施、產品等只有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才可能具備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如云南麗江的旅游靠的就是文化產業的支撐,他們把突破口放在挖掘文化、認識文化、利用文化、生產文化和經營銷售文化上,讓旅客了解文化、享受文化、消費文化、傳播文化,達到極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人才效益。寶雞文化市場處于發育階段,市場規則還沒有形成,寶雞人口有限,文化消費能力有限、消費規模有限、消費層次有限,文化產業發展必須依靠旅游業帶動流動人口的增加,增加文化消費的能力,拉動文化產業的運營能力,要求采用專業化路徑盡快占領市場,形成品牌,
圖 寶雞文化產業發展戰略
主導市場發展。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將旅游文化化、商品化、產品化;深挖文化內涵,發揮好旅游載體的作用。把旅游資源開發與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結合起來,豐富旅游的文化內涵,將文化有機融入旅游產品的開發、制作、經營管理和旅游服務之中,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和市場競爭力。通過發展旅游業,做到在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開發和利用中發展文化產業,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組織開展好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慶活動,打好名節品牌,大造旅游文化發展之勢。
2.重點拓展潛在市場——文化品牌
強力打造法門寺、太白山、周文化為代表的寶雞三大旅游文化品牌。重點建設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法門寺旅游區、以獨特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地熱資源為依托的太白山旅游區、以自然風光和姜炎文化遺跡為依托的天臺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以歷史文化遺跡和峽谷探幽而著稱的釣魚臺旅游區、以周文化和西岐民間飲食文化為核心的周公廟旅游區等十大旅游景區。重點拓展姜炎文化、炎帝故里、會展名城、青銅器之鄉和民間工藝之鄉等品牌的內涵,以旅游為主導產業,將其橫向、縱向拓展為產業鏈條。生肖羊、馬勺臉譜、木板年畫、青銅器等一批藝術精品也應以旅游業為依托,將寶雞的歷史文化和旅游品牌宣傳到全國各地和海內外,促進民間文化的開發和保護。
3.重視文化產業發展的橫向合作
文化產業發展的橫向合作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跨省際、跨國際的文化產業橫向產業合作。要求寶雞以會展業為城市品牌,以會展業帶動產業互動。另外也要求寶雞的文化實體增強競爭能力,廣泛參與其他省市的會展、國際性的會展,將城市品牌推向國際,帶動外部人口的流入。通過橫向合作交流帶動文化產業的創新,提升文化產業的內涵和外延,更快的促進文化產業價值鏈的形成,從而提升城市文化品牌運營能力。 二以一批文化產業項目和文化產業集團為發展文化產業支撐。積極推進文化資源整合,以資產為紐帶,運用市場機制,推動兼并、聯合、重組,實行多媒體經營和跨地區發展,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文化創新能力、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通過大公司之間在資金、技術、經營組織方式等方面的重新組合和集中,進行產業結構上的調整,形成旅游業、餐飲業、旅店業、娛樂業、傳媒業、與電信業、電腦業、出版業等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新格局,形成一批大型和超大型的跨行業、跨國界的強勢文化產業集團,將新興的文化產業與旅游業和體育業等更好的融合。三整合民俗村,依托一批大型和超大型的跨行業、跨國界的強勢文化產業集團開發所開設民俗文化氛圍的旅游項目、提升所出售的旅游產品附著的文化色彩,使文化消費者走進民俗村就能感受到民俗文化的氣息。
4.進一步梳理現有文化資源,發掘創新能力
文化產業具有創造性和精神性、是以“文化創意”為核心,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產業化的方式制造、營銷文化產品和提供服務的行業。潘魯生認為,文化產業是出售文化、信息、智慧的經濟活動,它以文化為基礎,以創意為手段,以市場為目標,經過創新性的腦力勞動,來創造財富的。寶雞應對廣告、建筑、美術和古董交易、手工藝、設計、時尚、電影、互動休閑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以及電視、廣播等諸多部門進行摸底,通過人才引進增強文化產業的知識、智能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