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CD生產函數模型,對我國保險代理機構的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結論:經濟較不發達地區的保險代理機構的資本產出彈性高于經濟較發達地區,具有更明顯的規模經濟。因而,加大經濟較不發達地區的資本投入是提高保險代理機構效率的有效手段,而經濟較發達地區保險代理機構則更需要提高員工素質,這也是保險代理機構長期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保險代理機構;生產函數;資本產出彈性
中圖分類號:F84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8)06-0052-03
先進國家的經驗表明,發達的保險市場必然伴隨成熟的保險中介。[1][2]在保險公司與保險中介機構的集約化分工中,保險公司主要承擔產品開發、核保、核賠和業務管理等保險業務的經營,而將產品的銷售、承保、售后服務交由保險經紀公司和保險代理公司辦理,理賠案件的估損及理算則交由保險公估公司辦理,從而提高保險經營的效益。[3]委托專業中介代理機構與保險公司自身營銷對比,可以以較低的經營成本獲得較高的收益,尤其從長遠發展趨勢來看更是如此。[4]我國保險中介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2007年,由中介實現的保費收入 占市場份額的80%,而其中,以保險代理機構和保險經紀機構為代表的中介專業機構實現的保費收入雖然連年增長,卻仍然只占5%左右,與發達國家的60%的比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國的保險代理機構在穩定的基礎上需要加快發展,以泛華、華康為代表的保險代理機構已經開始了一系列新嘗試,保險代理機構正在尋求突破。
一、我國保險代理機構經營現狀
從業務結構來看,我國保險代理機構以銷售財產保險為主,其中機動車輛保險占財產險保費收入的60%左右;人身險中以分紅險為主,占人身險保費銷售收入的40%左右。說明保險代理機構銷售的保險產品單一,且以手續費用不高的零售型保險業務為主。
從地區分布來看,按照我國2005年頒布的《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我國保險代理機構貫徹分地區經營的原則,其經營區域為其住所地所在的省、自治區或者直轄市。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導致我國保險代理機構地區分布不平衡。2007年全國保險中介機構中,專業主體數量達2331家,多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數量最多的北京地區有277家,其他數量超過100家的地區包括上海、廣東(不包括深圳)、江蘇、深圳、遼寧和山東,上述7個地區中專業中介數量占全國專業中介總數的47.15%。而寧夏、青海等西部地區機構數量少。
二、模型介紹
目前對保險市場的效率研究以財產險公司為主,主要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該方法用于處理具有多個輸入和多個輸出的多目標決策問題。而對保險中介效率的實證分析卻鮮有,通過對多種參數分析方法和非參數分析方法的比較,本文最終決定采用單一產出的參數分析方法——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CD)模型,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保險中介機構雖然不直接生產保險商品,但是能促進保險商品交易的實現,按照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也參與社會價值的分配,因而,同樣可以用生產函數刻畫保險中介業的行為,之前研究也有把CD生產函數運用于服務業的先例。[5]
第二,相比于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經營方式簡單,以代理保險公司產品為主,提供風險管理服務目前在我國還很少,因而將保費收入作為產出,人力和資本作為投入要素。
第三,保費收入雖然與所代理銷售的保險公司產品相關,但我國保險產品目前同質性高,相關法規也沒有對保險代理機構選擇保險公司產品有特殊限制,同時,我國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區分和選擇能力偏弱,故而,將保費收入視為保險代理公司單一產出。
三、實證分析
由于我國保險代理機構貫徹分地區經營原則,因而本文采取對各省、市、自治區進行獨立分析的方法。數據來源于《2007年中國保險年鑒》,共有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計劃單列市(單獨統計,不計入所屬省的數據)的保險代理機構數據。由于保險代理機構快進快出現象明顯,市場變化較快,為了提高研究的精確性,本文采用成立時間兩年以上的保險代理機構,這些機構經營相對穩定,代表了保險代理公司的長期發展趨勢,采用Eviews軟件對數據進行回歸。
規模經濟源于資本的產出彈性和勞動的產出彈性,可以看出,勞動的產出彈性對保費收入的影響并不顯著,也沒有一定的規律,而資本的產出彈性與保費密度有更高的關聯度,保費密度更能反映該地區保險業的發展程度。資本的產出彈性與保費密度呈現負相關關系,在保費密度低的地區資本的產出彈性大,在保費密度高的地區資本的產出彈性較小。在保費密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區,資本的產出彈性接近1甚至超出1。
四、結論和建議
第一,經濟較不發達地區的保險代理機構投入產出彈性大于經濟較發達地區,即每增加1%的投入使保費收入的增長率更大。眾所周知,經濟較不發達地區的資本與勞動存量規模小,增加投入更加容易。國內外投資者已經瞄準我國保險中介行業,紛紛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設立保險代理公司,中西部經濟較不發達地區往往被忽略,事實上,中西部地區市場競爭不激烈,市場空間大,規模經濟明顯,經濟較不發達地區的保險中介機構具有更高的經營效率。
第二,從兩種投入要素的比較來看,資本的產出彈性略大于勞動的產出彈性。主要因為我國的保險代理機構目前以經營零售型保險業務為主,風險管理技術要求不高,勞動資源豐富,而技術含量高的業務人才卻缺乏。因而,一方面,在現階段應該更加注重資本的投入,特別是在保費密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區,資本的投入將帶動保費收入的放量增長;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應該提高保險代理機構員工的素質,按照生產要素的邊際遞減規律,資本的投入產出彈性在一定程度上會遞減,我國保險業發展較好地區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保費密度較高的地區資本的產出彈性不高,想要進一步發展,提高員工的素質將是更加有效的手段。可以說,資本是我國保險代理機構短期發展的瓶頸,而高素質的銷售服務人員才是我國保險代理機構長期發展的動力。
第三,在經濟發達地區,資本的產出彈性開始減小,為了促進這些地區的保險中介業發展,除了提高員工素質外,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資金配置的效率。上述實證結果表明,我國保險代理機構生產函數的綜合效率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即A=1,說明我國的保險代理機構基本依賴于資本和勞動的投入,管理和技術為企業創造價值很小。目前,已經有保險代理公司在經營模式創新上開展了有益嘗試,如泛華保險服務集團,集團模式有利于在全國范圍內配置資源、進行管理和提供服務,能與保險公司在總公司層面展開合作,與目前由基層公司選擇代理合作伙伴相比,有助于加強保險公司對保險代理機構的監督和管理,促進信息溝通,為更深層次的全面合作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Itzhak Venezia,Dan Galai Zur Shapira. Exclusive vs. independent agents:a separating equilibrium approach. Journal of Economics Bahavior Organization,Dec 1999.
[2]J. David Cummins Jack VanDerhei. A Note on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Distribution Systems.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
[3]張金巖.論保險中介在保險市場中的作用[J].保險研究,2003,(6).
[4]許寧狄,楊立憲.發展保險代理公司業務是保險公司的必然選擇[J].保險研究,2006,(1).
[5]張俊.生產理論及生產函數的估計:應用于中國的七大部門[D].中國社會科學院,2002.
Empirical Analysis on Efficiency of China's Insurance Agent
YANG Wen-qin
(School of Finance,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insurance agencies by using Cobb- 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capital-output elasticit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is much higher and the economy of scale exists in these areas. Thus,the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surance agencies are to increase capital investment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 in developed areas. The latter one is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insurance agencies in long-term.
Key Words:Insurance Agency;Production Function;Capital-output Elasticity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