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0月10日,俄羅斯聯盟FG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聯盟TMA-11載人飛船。飛船上有三名航天員,其中有兩人開創了歷史。一位是馬來西亞航天員謝赫·穆茲扎法爾·舒庫爾,他成為該國歷史上首位進入太空的人;而47歲的生物化學家美國女航天員惠特森則成為國際空間站歷史上第一位女指令長。惠特森和俄資深航天員馬連琴科是國際空間站第16宇航組成員。他們將在國際空間站上工作半年。
舉國矚目的飛天之旅
馬來西亞當地時間10日晚飛船發射。馬來西亞人通過電視直播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瞬間。巴達維總理和2000多名馬來西亞人在吉隆坡會議中心觀看電視直播。許多人特意穿上傳統民族盛裝。舒庫爾的父母也在其中,他們飽含淚水地目送飛船進入太空,默默禱告。
舒庫爾今年35歲,是探索太空的第9名穆斯林。他在太空停留期間恰逢穆斯林齋月后期。根據伊斯蘭教教義,齋月期間,所有穆斯林在每天日出至日落期間禁止一切飲食。馬來西亞宗教學者曾專門為此發布教令,準許舒庫爾在太空中免于齋戒。但舒庫爾出發前表示,他“肯定會在太空中禱告和齋戒”。舒庫爾的太空食品主要是馬來西亞產的真空包裝食物,包括雞肉串、香蕉卷、豆制點心、姜汁餅干等。
舒庫爾每天禱告次數也是馬宗教學者的關注點之一。根據教義要求,參照日出日落,穆斯林一天內要禱告5次。但在太空中,國際空間站每天要繞地球飛行16次,這意味著舒庫爾每24小時需做80次禱告。馬來西亞宗教學者最終裁定,舒庫爾在太空中仍只需一天禱告5次。
10月12日,飛船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舒庫爾在站上工作了9天,在短暫的太空旅行中,舒庫爾開展了有關癌細胞、蛋白質和微生物的實驗,與地面無線電愛好者直接交流,和馬來西亞學生進行有趣的太空視頻會議,還拍攝了太空景色。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馬來西亞人,他希望自己能像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尤里·加加林一樣,激勵自己的同胞。他此前在俄進行了一年的培訓。
萬里挑一的飛人
2003年8月,俄總統普京訪馬期間,承諾向馬提供航天技術和為該國培訓航天員。俄送馬國航天員上天是兩國18架蘇30MKM戰斗機合同(價值10億美元)的一部分。之后,馬政府開始在全國選拔第一位航天員。為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馬政府舉辦“太空偶像”大賽,鼓勵民眾用短信投票決定。最終,舒庫爾從1.1萬多報名者中脫穎而出。
舒庫爾的職業生涯多姿多彩。他曾在印度留學,回國后當過外科整形醫生,外表俊朗的他還曾做過兼職模特。2004年,他與朋友合伙開了一家餐廳。
另外,馬總理已表示,若俄方能提供位置,作為舒庫爾后備的哈立德將成為第二位進入太空的馬來西亞航天員。馬科學、創新與技術部長稱哈立德的飛行可能在2008年或2009年進行,將開展太空行走或衛星修理等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有驚無險的著陸
10月21日,舒庫爾與第15宇航組成員一道返回地球。也許是要給舒庫爾留下難忘的記憶吧,這次聯盟號返回艙以彈道方式降落,在降落時偏離預定著陸地點約300千米。俄派出9架運輸直升機,前往救援。救援直升機很快發現目標。救援人員將航天員抬出返回艙,送到臨時搭設的帳篷里。航天員們喝熱茶取暖,更換航天服,接受初步醫療檢查。在降落過程中,控制中心的專家經歷了不少緊張時刻,好在3名航天員的情況都十分良好。
彈道方式降落指的是降落過程中,返回艙切入地球大氣層角度過大,旋轉更為劇烈,降落過程更加顛簸,因此航天員返回地球時一般都盡力避免這種情況。一般而言,乘坐聯盟號飛船返回艙降落的航天員須承受4倍重力加速度的地球引力作用,彈道式再入時航天員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俄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飛船返回艙以彈道方式降落屬于正常情況,但一個官方小組仍將對其原因展開調查。
2003年,聯盟TMA-1號飛船返回艙著陸時也以彈道方式降落,偏離預定著陸地點達460千米,地面搜救人員花了2個多小時才找到3名俄美航天員。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導致返回艙彈道式降落的原因是艙內控制飛行姿態的重要部件陀螺儀一個開關非正常開啟。
馬來西亞派出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敦·拉扎克前往迎接舒庫爾。舒庫爾的家人也來到了控制中心。在得知舒庫爾安全返回后,他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