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幾年,貿易摩擦對華大量出現,這對跨國公司在華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而消除這種影響不僅是中國政府而且也是跨國公司急盼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貿易摩擦 跨國公司
近幾年,“貿易摩擦”這個詞在各類文章報導中頻繁出現,摩擦的范圍更是涉及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至大豆、打火機,大至鋼材、汽車,尤其以中國為最,自1979年中美建交及《中美貿易關稅協定》簽訂以來,在WTO成員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約每7起就有1起涉及中國出口產品,而2006年我國GDP為20.94萬億美元,增長10.7%,貿易順差更是高達1774.7億美元,把我國與其他各國尤其是美國、歐盟的貿易摩擦推向頂峰。
所謂貿易摩擦,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國與國之間在進行貿易往來的過程中,在貿易平衡上所產生的,一般是一國的持續順差,另一國的逆差.或一國的貿易活動觸及或傷害另一國的產業. 而近年來,由于持續貿易順差,我國摩擦產品種類一直在不斷增加,機電、高科技產品出口增長迅速,成為新的摩擦熱點,例如汽車、醫藥產業等。同時貿易摩擦不斷擴散,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也呈上升趨勢。在表現形式上,技術性貿易壁壘、環境壁壘和知識產權壁壘成為貿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近十幾年來,另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跨國公司的大量出現,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6年9月底,中國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8萬家,全球500強企業已經有480家在華設立了機構,那么不斷升級的摩擦對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發展有無影響呢?
1.跨國公司之所以產生就是為了實現站在全球的框架下來實現資源的配置以及產品的銷售,而愈演愈烈的貿易摩擦,卻在不斷為跨國公司在華的發展設立重重障礙。如歐盟2007年6月1日正式實施“REACH”法案,即《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案》(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就對中國3萬多家化工企業的生存構成了威脅。受REACH法案影響最為嚴重的是涂料的一個重要原材料——染顏料,國際知名涂料企業如杜邦、PPG和ICI等都已進入中國,由于“REACH”法案的出爐,勢必將付出巨額的檢測和注冊費用,這樣產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而實際上中國大陸出口的基本都是西方的常規產品,這些數據歐盟都有備案,歐盟只是在借REACH抬高門檻、限制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化工產品。
2.中國的貿易順差是結構性的,而且國際制造業大量向中國轉移,跨國公司、海外銷售和項目公司的返銷大量增加,也導致了中國貿易順差的出現。
由順差產生的貿易摩擦焦點問題之一—人民幣升值,使跨國公司“幾家歡樂幾家愁”。當然那些只注重短期收益,想從中國市場上狠賺一筆的跨國公司會在升值前進入、升值后退出,簡單的一進一出輕松賺取巨額差價;但是注重在華長期發展的跨國公司卻反而會深受其害,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可能會窒息中國的經濟活力,而再也不容易找到時中國這樣的大市場,這對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是個巨大的打擊;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出口導向型FDI企業出口競爭力,進而可能減少FDI流入規模。因此一些在華的跨國公司紛紛表現出對人民幣升值的擔憂,更有一些跨國公司此前曾向中國有關領導建議,要求人民幣保持穩定。
3.貿易摩擦的愈演愈烈使跨國公司本身腹背受敵,一方面要面對東道國的激烈競爭,一方面又要應對本國的政治壓力和高額關稅等貿易壁壘,這樣,在夾縫中生存的跨國公司就不能毫無顧忌的在東道國進行研發等商業行為,必然受到限制。這里不得不提的一點是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就其實質而言,就是美國跨國公司在產業結構上的調整和全球布局統一部分在結構調整中受到損害的勞工群體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被一些政客所利用,把中國當成了替罪羊。而跨國公司反過來又得為這些戰略部署的后果買單。
因此,貿易摩擦必然會對跨國公司在華發展具有消極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決不止以上三點,它又是微妙和不可避免的;但是這種影響還遠遠沒有大到阻礙跨國公司在華發展步伐的地步。相對于摩擦所帶來的損失,在華投資設廠的收益更能吸引跨國公司的注意力。因為跨國公司在母國發達國家的發展已經相對飽和,只有把其一些生產、研究機構外移,追求成本最低和利益最大化,才會有繼續發展的生存空間,而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外資,相繼推出各種優惠政策,我國也是如此,而且另一明顯比較優勢還有,目前我國政策穩定,擁有巨大的勞動力,勞動力素質也相對比較高。所以對跨國企業的投資是具有吸引力的。
雖然貿易摩擦并沒有阻礙跨國公司在華總體發展態勢,但緩解乃至消除貿易摩擦卻不僅是中國政府而且也是跨國公司急盼解決的問題,因為貿易帶來的經濟利益是巨大的,且互惠互利,而貿易摩擦卻會使無論是東道國還是跨國公司都兩敗俱傷。所以為確保自身在華的順利發展,跨國公司應利用自己在國會中的政治力量積極施加影響,借助國內力量推動貿易政策向有利于雙方的方向發展,打破針對我國設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環境壁壘和知識產權壁壘等貿易摩擦的主要表現形式,促進雙方高層協調機制,本著積極務實合作的態度,尋求合理解決之路,實現全球經濟共同發展的美好前景。
參考文獻:
[1](法)米歇爾·蓋爾特曼著,肖云上譯.跨國公司[M].商務印書館,1998
[2]劉躍生:國際直接投資與中國利用外資[M].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
[3]楊德明:當代西方經濟學[M].山西經濟出版社,1993
[4]陶堅:如何應對中美長期經濟摩擦[J].國際借鑒
[5]王小波文婧:中美貿易摩擦走向何方[N].經濟參考報,200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