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銀行資本充足率是衡量銀行穩健經營的基本標準之一,也是銀行監管的重要內容與目標。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普遍偏低,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尚未達到國際巴塞爾委員會所規定的銀行最低資本要求,《新巴塞爾協議》為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管理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 商業銀行 資本管理
銀行作為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盈利主體,必定要超越監管資本最低資本要求,使資本不僅能真實反映實際風險,而且具有創造價值的功能。因此,經濟資本逐漸成為銀行管理的主線。現代銀行的資本管理在近十幾年來經歷了一個外部監管資本和內部經濟資本不斷互動、磨合并逐漸一體化的進程。其主流趨勢是監管資本不斷吸收銀行業資本管理的最新實踐成果,向經濟資本方向趨同,反映出銀行業監管越來越由市場和銀行業實際需要所引導和驅動的大趨勢。
一、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的現狀和問題
從外部監管和風險管理的實際需要看,我國銀行業終將面對資本監管及其帶來的一系列連鎖變革的考驗。目前,國有銀行已經認識到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體制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另一方面新的風險因素也正在逐步形成。隨著市場利率和匯率管制的逐步放開,銀行面臨的市場環境日益復雜,面臨風險管理而建立完善的資本管理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1.亟待完善內部風險評級體系并解決數據缺失問題。我國絕大多數商業銀行的內部評級在評級方法以及評級工作的統一組織方面均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極大限制了內部評級工作在信用風險控制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巴塞爾新協議中將監管資本的覆蓋范圍由信用風險拓展到了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三個方面。然而當前我國對銀行風險資產和資本充足性的監管集中在信用風險方面,而基本忽略了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
3.市場體系的缺陷限制了資本管理外在動因——市場紀律或信息披露作用的發揮。評級機構和自律組織的缺乏會進一步弱化市場紀律的作用,許多依賴于信息公開和良好的市場運作、并最終作用于公司治理的機制也就不能得到實現。而這些正是市場紀律在我國市場很難有所作為的原因之一。
4.信息披露透明化挑戰。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對銀行的資本結構、風險狀況、資本充足狀況等關鍵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由于中國會計信息披露機制尚存在不足,中國銀行業在信息披露的數量和質量方面都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的要求,市場也缺乏足夠的動力和資料更為深入地分析銀行的風險狀況。
二、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的建議
中國銀行業必須確立資本管理的理念,著手建立起以“資本監督”為核心,積極推進覆蓋金融業務所有風險的資本管理模式。隨著資本管理重要性的提升,要求銀行積極引進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銀行業應形成一個長期的發展戰略,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資本運營機制,使資本能夠覆蓋風險,實現金融機構在資本約束下的穩健發展。針對當前我國銀行業的現狀,實施對銀行業的資本管理和監管改革,宜采取分階段、分步驟的方式。
1.運用動態的資本金補充手段,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資本充足率要求除了作為資金保證,保障銀行安全性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向市場和公眾發送信號,資本充足率指標簡單明晰,很容易成為市場和公眾評判一家銀行安全性的信號。隨著金融行業的發展,將股東權益和債務的某些特征結合起來形成新的資本工具,比“單一”股權工具更加靈活地改變其“資本質量”,影響“權益資本”的集中度。我國國有銀行還可以參照國外大銀行的做法,建立起不良資產定價機制,使不良資產價值與資產支持債券的價值相匹配,將不良資產債券化。不良資產債券化可以降低國有銀行的加權風險資產,又可以避免監管資本套利使銀行資產平均風險降低的負面效應。
2.建立以資本金約束資產規模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積極化解不良資產,在科學度量資產風險的基礎上合理地進行資本配置。
由于資本是稀缺資源,因此必須對經濟資本進行合理配置,既要保證有充足的資本覆蓋風險,又要保證有足夠的資金用于盈利性業務。與先進的國際性銀行相比,我國銀行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內部評級制度,在更長的一段時間,我國銀行應當提高信息整合程度,改進績效考核方法和提高人員整體素質,進行經濟資本配置。商業銀行應該以在科學度量銀行風險的基礎上合理地進行資本配置為目標,銀行不再是被動地去滿足最低資本充足率的要求,而是強調銀行的自律管理,從強化內部風險管理著手,實現資本水平和風險水平的合理匹配。
3.長期目標:強調監管當局以安全性為目標更充分持續關注銀行風險,而不是一味提高資本充足率。
監管資本套利活動凸現了將風險的監管度量和銀行的真正經濟風險統一的重要性。除非對銀行風險的監管度量和經濟度量趨于一致,否則監管資本套利的動機不會消減。所以銀行資本監管的目標是監管資本和經濟資本統一。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反映了國際銀行業監管思想由重安全輕效率向效率與安全并重轉變,使監管資本要求積極向經濟資本靠攏。
4.從銀行業資本管理的不同側面,我們也可以得到如下啟發。商業銀行必須加強資本總量的研究,在監管當局最低資本標準之上,根據發展戰略,確定合理的資本總量區間和資本充足率目標區間。建立經濟資本管理體系和資本約束機制,建立內部經濟資本的配置政策,綜合考慮風險、資本、收益的業績評價系統。
總之,在銀行業加強風險度量和管理、完善資本配置的同時,對最低監管資本標準而言,最重要的任務是使監管資本要求對風險更為敏感,使資本要求真正體現對風險的衡量,從根源上杜絕監管資本套利的動機。伴隨著銀行業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的進步,我國還應當相應的改革資本監管,最終達到監管資本與經濟資本統一。
參考文獻:
[1]莊毓敏: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汪鑫:金融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3]孫彥釗:商業銀行經濟資本配置研究[D].湖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