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農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不斷完善和優化農業信息化建設機制,推動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新思路。
[關鍵詞] 農業信息化 現狀 機制
農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通過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裝備現代農業,實現小農戶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通過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電話“村通工程”,有效地提高了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全國31個省級農業部門、80%的地級和40%的縣級農業部門都建立了局域網,覆蓋省、地、縣、鄉的農業信息網絡群已初具規模,80%的鄉鎮信息服務站擁有計算機并實現聯網,農業網站群逐步建立。建起了一批農業綜合數據庫和各類應用系統,數據庫、多媒體、人工智能、系統模擬模型和3S等信息化技術在農業宏觀決策、資源區劃、遺傳育種、災害預警、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得到一定應用。初步形成了信息采集系統和相對規范的信息采集、報送制度。啟動了“金農”工程和“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等重點工程,面向“三農”的信息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2.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信息采集渠道不規范,采集方法欠科學,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共享程度低,重復建設與浪費現象普遍;農民信息化意識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強,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正常的產業信息需求不足;農村信息化建設資金不足,社會力量參與不夠;信息工作隊伍服務能力不能滿足需要,難以及時提供有效信息服務等等??傊c新農村建設對農業信息工作的總體要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二、完善和優化農業信息化建設機制
推進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是盡快完善和優化農業信息化建設機制。
1.健全農業信息化規劃、協調機制。各地政府部門應提高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將其納入長期發展規劃,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要設立農業信息化領導部門,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研究和制定具有較強統籌性、前瞻性、滲透性的農業信息化建設中長期總體規劃以及階段目標,加快制定農業科技、農產品市場、政策法規等信息采集、處理標準和信息服務規范,構建農業信息化標準體系。強化信息化建設協調機制,因地制宜地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制定公共標準、搭建公共平臺,確保業務銜接,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2.構建農業信息化綜合推進機制。加強農業信息化的建設理論創新。各地相關部門要發掘、總結和提煉農業信息化建設成績和經驗,多參與學術交流,選派業務骨干到先進地區進修、深造或訪問學習。要注意跟蹤國際農業信息化發展動態,把握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豐富和發展農業信息化建設理論,增強工作預見性、主動性。
加強農業信息化發展政策和法律建設。制定信息機構管理、信息資金投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人才培養教育與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加強信息產權、信息安全和信息市場等方面法律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農業信息化在人、財、物等基本條件和管理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農業信息化參與各方的權益,減少信息活動的侵權、犯罪行為和各種糾紛,為農業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創造良好外部條件。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信息資源開發。政府要以實施重點工程和示范工程為契機,加快農業信息網絡軟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盡快建成相對完整的多點少層開放式農業信息網絡體系。網絡體系建設堅持布局合理、統一管理、相互協調、結構優化。建立健全并不斷更新各類專業數據庫,加強農業應用系統開發。統一農業信息化數據采集和加工標準,拓寬采集渠道,優化采集手段,提高采集水平,“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建立健全和執行信息發布制度,加強信息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資源效益。
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宣傳和交流。組織新聞媒體宣傳農業信息化建設成效,營造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良好社會氛圍。發展各種農業信息傳播形式,總結典型經驗,積極開展信息工作交流。根據本地實際通過網絡、電話、短信息等多種形式進行農業信息的傳遞,擴大農業信息的覆蓋面,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促進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和農民增收。
3.完善農業信息化投入保障機制。充分調動中央、地方以及民間投資積極性,建立多元化投資體系。國家應從農業基本建設投資、財政支農資金中適當安排份額,專項用于農業信息化建設,各地政府提供配套資金。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通過各種渠道吸引外資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建設資金要適度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對服務效果好的建設項目給與支持。
4.確立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機制。在大中專院校加強農業信息化專業人才培養,以集中培訓、以會代訓等形式加強對現有農業信息化從業人員的培訓,制定實施“農村教師、農村干部、中小學生和農民工”信息技能培訓計劃,并在現有專業人員中培養和選拔一批學術帶頭人,吸引國外農業信息科技人才,充實農業信息化人才隊伍。
5.強化農業信息化評價激勵機制。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目標考核體系,確定難易適度且有可操作性的量化考核目標,應用動態、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合理組織農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的中期評估、竣工驗收和運行后評估等動態評價,吸收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評估,并將評價結果作為能否提供運行經費和安排后續信息化建設項目的主要依據,對完成情況較好項目實施獎勵。
參考文獻:
[1]姜學森:強化農業信息化建設加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7(4)
[2]王秋洪:“數字莆田”——信息化建設機制探析.科技創業月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