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力資源是企業的根本之源,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實力。本文在分析了我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探索了對其改善的新策略。
[關鍵詞] 人力資源管理 中國企業 績效考核
一、引言
人力資源是企業的根本之源,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人力資源開發始終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的意義。中國企業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獨占熬頭,關鍵取決于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及時性與有效性,取決于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深度與廣度,因而研究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策略,促使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適應時代的要求,變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二、目前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落后
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把人作為企業的財產或工具,只重擁有不重培訓開發,在用人上,只囿于公司內部的小圈子,論資排輩,重關系,輕業績嚴重,只重視人的現實存在,注重人現實的教育、文化程度、現實的工作能力,而忽視了人的進一步學習、提高的需要;只強調人的社會性,看重紀律、制度、通過制定各種規章制度來約束人的行為,而沒有考慮到員工的真正需要,把人看作是成本而不是可供開發的資源,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節約成本上,忽視員工培訓開發等。
2.機構設置不到位,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低
目前大多數企業沒有設置專門的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已設置人力資源部的企業大多是將“人事部”改為“人力資源部”,部門的功能仍停留在傳統的人事管理范圍內,配置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缺乏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系統訓練,整體素質較低。
3.人力資源開發的投資嚴重不足
據一項對我國主要城市100余家企業的抽樣調查表明,國有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投資;20%左右的企業,其教育、培訓費年人均在10元~30元之間;30%的企業年人均在10元以下;其他國有企業多數為虧損單位,已基本上停止了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導致我國的人力資源整體素質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結果使企業的效益低下。
4.企業文化建設薄弱滯后,企業精神模糊
我國企業大多數未把企業文化納入人力資源管理并為之充分重視。企業文化在一個企業中所具有的動力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融合功能、約束功能都沒有很好地挖掘出來,職工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精神缺乏鮮明特色,凝聚力明顯不足。
三、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策略
面對國內外日益激烈的競爭,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到人力資源在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使中國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管理理念決定管理機制,管理機制決定行為,要建立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必須樹立全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這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企業應建立起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具有激勵作用的人才選拔和使用機制,推行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要把人才的培養成本看作一種投資,這對培育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應對國際市場競爭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2.完善和落實員工的培訓機制
人才培訓是對人力資源的增值途徑。通過培訓,可以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增長知識、提高技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潛能,提高企業運作效率,使企業直接受益。因此,企業要逐步完善和落實企業員工的培訓機制,使員工在為企業的發展做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的目標,實現員工發展與企業發展的雙贏。
3.注重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長期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價值觀、工作作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的總稱。良好的企業文化不僅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更能增加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是企業向整個社會展示自己良好的管理風格、經營狀況及積極的精神風貌,使員工有一種歸屬感和成就感,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團隊合作和創新精神,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
4.強化激勵的分配策略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高人的工作與勞動積極性不能長期靠做思想工作。工資是人的價值的體現,因此要通過建立新的工資分配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各類人員的積極性,為實現勞動力價值創造條件。新的分配機制必須充分體現“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原則,合理拉開工資分配差距,強化用人主體對工資的決定權,逐步實現市場工資分配政策。
5.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策略
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環節。只有正確的考核才能產生有效的激勵。通過不斷地改善員工個人的績效,最終實現企業整體績效的提高。因此企業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符合企業特點的績效考核體系,堅持系統與辨證的觀念,切實把績效考核落到實處。
21世紀是競爭激烈的時代,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企業決策者應當意識到: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決定因素,企業只有重視人力資源管理,才能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李丹蔡丹:知識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研究[J].商業研究,2006,(3):83~86
[2]李會欣邱陽東:論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和途徑[J].商業研究,2006,(3):100~102
[3]趙斌宇衛昕:歐美發達國家人力資源管理者職業化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借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3):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