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對動態能力理論基本情況的介紹,引出了它與企業文化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從動態能力理論的視角,結合實例來探討企業文化的構建和創新。
[關鍵詞] 動態能力理論 動態能力 企業文化
在技術飛速進步和偏好多變的當今經濟環境中,企業如果停留在已有優勢地位,僅僅追求收獲已存在的競爭優勢,將很快就會被更富于創新的競爭對手所取代。因此,對企業競爭優勢的研究必須建立在一個動態的、非均衡的基礎上。正是基于以上考慮,一些學者提出了企業動態能力理論,集中探討企業能力的演進與競爭優勢之間的因果關系。而在當今社會,最能體現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就要看其文化建設做得如何。因此,動態能力理論和企業文化它們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幾乎是一樣的,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理論基點。
一、動態能力理論概述
動態能力理論的基本假設是組織的動態能力能夠使組織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使組織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其關注的是企業能力的改變過程。企業的動態能力被認為是改變能力的能力,是一種提倡創新的能力。企業動態能力具有企業戰略能力、組織學習、企業文化創新三個構成要素,而通過企業文化的不斷創新來長期保證企業對環境的主動適應,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
因此,本文下面將結合實例來具體分析如何構建企業文化以及其后續的創新問題。
二、企業文化的構建和創新
1.了解目標企業概況——企業文化具有傳承性
重慶某設計院在1984年以前,只是所在集團公司內部的一個職能處室,承擔集團公司的大、中修及技措、環保等單項工程,全部設計任務(項目)均由集團公司安排下達。1985年成為設計院后,在完成公司的指令性計劃前提下,允許承接部分社會項目,同時在設計院內部進行了以產值計獎的分配改革。
如今,設計院具有國家建設部頒發的冶金、建筑、市政道橋、環衛四項甲級設計資質證書和建筑智能化專項設計甲級資質證書;工程勘察類巖土工程和工程測量甲級資質證書;原國家計委頒發的工程咨詢甲級證書;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授予的壓力管道專項設計資質證書。重慶市建委頒發的排水、燃氣乙級和城市規劃丙級設計證書。取得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證書。
2.具體分析目標企業存在的問題——找出癥狀
我們采取員工問卷調查、管理層面談和仔細研究設計院的最近五年規劃,輔以計算機統計分析的結果,我們發現:
(1)目前的設計院依然沒有提煉和構建出自己的文化體系,只是幾句用了也不知多久的橫幅口號掛在設計院正對門的墻壁上。
(2)設計院里的大部分管理人員對于企業文化的認識相當不足。從和部分管理人員的面談的情況可以看出,對企業文化有清晰認識的不到所有面談的人員的三分之一,有一定認識的不足二分之一,其他的被訪談人員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好在他們并沒有反對的意見。
(3)由于設計院從國有企業分離不久,還沒有完全融入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普遍不高,創新的欲望也不強烈。可是,它的競爭對手確一直發展不錯。
(4)企業文化的建設缺乏激勵手段,不能調動管理人員和員工的積極主動性。
4.采取的具體措施——對癥下藥
(1)提煉企業愿景,明確企業的奮斗目標。企業愿景:致力于成為重慶國際化道路上的鋪路石;努力創建國際型的工程設計院。
設計院五十年來能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設計室成長為國家級綜合甲級設計院,而在競爭異常激烈、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如何能保持這樣的發展盡頭呢?除了繼續發揚設計院的優秀企業精神外,就是要定一個宏大而又符合現實的企業愿景來為企業的輝煌未來指明一個方向。立足集團、立足重慶,致力融入重慶國際化建設的浪潮中,最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2)構建企業精神,凝聚和提升員工戰斗力。企業精神: 艱苦奮斗 團結協作 開拓創新 追求卓越
五十年來,設計院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設計室成長為國家級綜合甲級設計院,其中傾注了幾代領導和科技人員“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的智慧和心血。
大浪淘沙不進則退。在新的時代、新的起點,設計院不但要繼續保持過去老一輩們的優良傳統,而且也要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地引進一些新的精神食糧——“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相信在這些精神的鼓舞下,用集體的智慧和汗水一定會鑄造設計院更加美好輝煌的明天。
(3)加深管理人員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對企業文化的認識。企業的管理人員尤其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企業家是文化創新的旗幟。他們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至關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韓國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在談及他的經營之道時說:“經營者應具備以下天資和能力:第一,是對圍繞事業的一切變革的準確判斷和應變能力;第二,是著眼于大局的洞察力和創造今天、開拓明天的慧眼;第三,是遠大的理想、獨立存在的意志、不退縮的精神和統率力。”因此,加深管理人員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自身的文化素養和他對企業文化的認知、領悟程度,對企業文化的構建和創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4)加大企業文化宣傳工作,正確引導員工創新。員工創新是新時期下企業化文建設的一個新課題。特別是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應該讓每個員工感受到市場壓力,由市場來評判員工的勞動是否有效。我們在和設計院管理人員面談時候,也清楚的感覺他們一大困惑是企業的管理層感到市場的壓力非常大,而有些員工并沒有感受到壓力或感到壓力不大。如果把市場壓力穿透到每個員工身上去,員工一定會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壓力,這就需要創新,而這個創新正是企業文化最需要的。如果每個人都來動腦子、都來創新,這對企業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財富。企業要從組織結構上使每個人與市場都聯系起來,每次創新都要清楚用戶的需求是什么。如果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那么你的創新就是有價值的,這個創新就不是空洞的,是非常具體的。讓員工動腦子想一想,今天的創新是什么?是不是用戶的需求?而不是被動的你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