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針對企業的環境保護法規和環境標準將日益增多;并且隨著社會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環境會計信息將成為企業經營決策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針對目前我國企業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過程中存在的許多急待解決的問題,筆者提出了幾點思考和措施,以促進和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環境會計 信息披露 措施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對節能環保型企業實行稅收優惠等措施,說明我國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然而傳統的財務會計并沒有把環境支出及收益納入其核算體系,企業沒有提供生態效益方面的信息,無法滿足政府部門及企業利益相關者對環境信息的需求。因此,進行環境會計核算,披露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揭示環境資源的利用情況、環境污染的治理情況,是消除當前嚴峻環境形勢的必然要求。針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如各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程度各不相同,披露的方式、內容也不同;披露的信息缺乏可靠性、可比性和相關性等,結合國外政府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一、加強政府監管職能,規范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首先,健全環境法律法規體系,增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強制性。目前我國還沒有法律法規明確的把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列入要求。所以,應加強對與企業環境會計關系更為密切的法律法規的制定。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使環境會計有法可依,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統一的標準。通過有關法律法規,使企業更加明確自己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社會責任,明確在環境會計和報告方面的責任和要求,促使企業將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要求的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統一起來。例如,丹麥的環境保護法中明確規定:國家所有的企業在上交年度財務報告的同時,必須附報一份環境會計報告,用以監督企業環保義務的履行狀況。
其次,環保部門應在企業對外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方面發揮推動作用。目前,我國縣級以上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有2500多個,這為我國開展環保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環境保護部門應該對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做出技術性基礎規定,并會同國家證券監管部門對污染企業上市進行環境審核,以促使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進一步規范。如規定上市公司應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指標數據及環保支出、環境負債財務數據指標等。
此外,中國證監會應加強與環保部門的合作,根據國家環保總局提供的重點污染企業名單,已判定的涉及民事案件的企業名單和已判決的涉及刑事案件的企業名單,監督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于沒有按規定及時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企業,中國證監會應制定相應的規章對其進行必要的處罰,以規范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二、積極引進和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加強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研究
目前,國外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已向環境會計準則與制度等方面縱深發展,而我國對環境會計這一領域的研究基本上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的,對環境會計研究基本上還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與定型的實踐模式。因此,我們必須在全面理解西方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正確借鑒西方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學術界和實務界緊密配合、共同努力,認真研究我國的實際情況,積極拓展環境會計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新領域,提高環境會計理論水平,促使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以解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操作中的一個個障礙。
三、制定健全的環境會計準則和環境會計制度
目前,我國有關環境會計準則制度方面的研究顯得比較薄弱,使得環境會計的實踐沒有規范可循,從而也阻礙了環境會計的開展。制定健全的環境會計準則和制度,彌補現有會計準則、制度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空缺,如實反映企業的環境問題,是完善當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我國會計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更是環境會計發展的關鍵。因此,政府職能部門必須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利用現有的有關環境和會計的法律法規,制定健全的環境會計準則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統一的標準。并將環境會計核算、監督列入《會計法》,完善會計法,以法律形式確定它的地位和作用。
四、加強環境審計監督
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往往存在著不能全面、如實地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可能性。而社會公眾要求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要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因此,企業環境報告與企業財務報告一樣,客觀上要求由獨立的第三方對企業環境報告和相關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驗證,并把驗證的結果作為附加信息在環境報告書中進行披露。環境報告審計的作用在于提供公證:將環境審計報告包括在企業環境報告中有助于保證信息的質量,使環境利益關系人獲得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他們對企業的環境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的了解和監督,以便于他們進行相關的決策。
五、充分發揮媒體的監督作用
媒體的監督是指報刊雜志、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對經營者的監督,具有及時、全面、影響大的特點,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監督形式。由于媒體是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具有導向作用,所以能夠對企業形成強有力的約束。在我國,媒體監督日漸成熟,一系列的會計造假事件都是由媒體揭露出來的,而不是注冊會計師。因此,政府監管部門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給信息傳遞所帶來的便利優勢,提高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從而更好地發揮媒體監督的作用。
六、加強全民環保教育,改善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
實施環境會計不僅是一個會計問題,同樣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內容復雜。政府除了加強法律的強制作用外,還應該調動社會各界做好環境保護宣傳,加強公民的環保意識教育,加強學校環保基礎知識教育,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危機感,使人們認識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充分利用社會輿論的力量,推動和促進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加強環境保護教育,有利于提高企業領導人員、管理人員、會計人員的環保意識和對環境會計的重視,充分認識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建立、健全適用于本企業的環境管理系統,并逐步主動、自愿地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環境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新學科,且涉及環境學、環境經濟學等多種交叉學科知識,而我國現有會計人員又大多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對環境會計認識不足,環境會計業務處理水平不高,這都造成了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狀況不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完善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從長遠看,應在大中專學校增設環境會計、審計專業課。現階段應著重加強會計人員的環境及環境會計相關知識的培訓,更新其傳統的知識結構,更好地參與會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應盡快籌辦中國環境會計刊物,以加大環境會計的宣傳及實施力度。
七、建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獎勵制度
為了鼓勵和獎勵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國外注冊會計師團體及關注環境的經濟團體設置了有關環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獎勵,目前已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開始實施。如英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為了鼓勵企業更好地披露環境會計信息,設置了“環境報告獎”。在澳大利亞,會計年報獎評定者,也把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日本自1998年以來專門設立了一年一度的環境報告書獎,至2007年已舉辦了十屆。這些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先進企業的獎勵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因此,我國政府在加大環保執法力度的同時,也應做到獎懲分明,可以用環保罰款的部分資金,建立環境會計研究基金,一方面用于獎勵環境會計研究的有功人員,另一方面對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企業進行年度評比,并把評選結果進行公告,獎勵優秀者,鼓勵企業積極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使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得以全面推廣和執行。
八、鼓勵企業通過網絡披露環境會計信息
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快速接近因特網。所以毫不奇怪地,企業不僅僅可以利用網絡來為自己的產品做廣告,還可以用其來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網絡信息具有信息量大、傳輸及時、保存便捷、人性化等多種優勢。通過網絡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很明顯的節約了成本,并且可以讓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網絡上的環境會計信息很容易被企業升級,保證了數據的及時性。通過網絡發布環境會計信息的企業,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得到信息使用者的反饋信息,這為進一步改善企業的環境行為提供了幫助。
綜上所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產物,有其存在和發展的無限生命力。我們應在了解和借鑒國外環境會計的理論,結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探索出一套適合我國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通過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理論與實踐的不斷完善,實現環境資源的損耗和補償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伯.格瑞簡.貝賓頓:環境會計與管理[M].王立彥、耿建新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
[2]肖淑芳胡偉: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體系的建設[J].會計研究,2005年3月
[3]葉陳剛金慧:論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趨勢[J].財會通訊,2005年第6期
[4]李素梅陳琳:大力加強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分析[J].企業經濟,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