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對銀行的企業融資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新型權利質押貸款的現狀入手,從銀行角度剖析貸款風險點并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建議商業銀行在防范風險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完善和發展此項新業務,開拓銀行信貸業務的新市場。
[關鍵詞] 商業銀行 權利質押 風險防范
2007年在全球金融系統內爆發的次級債危機注定將成為本年度金融舞臺的焦點,這次危機不僅影響美國本土的經濟增長,也使得全球的金融市場遭受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挑戰。如何吸取次級債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和創新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品種,這對于正在起步階段的商業銀行新型權利質押貸款業務的發展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一、新型權利質押貸款發展的現狀
權利質押指以所有權之外的財產權為標的物而設定的質押。隨著我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同時商業銀行為提高自身的資產質量,減少資產業務的風險,其信貸業務的發展及其投向也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商業銀行將其新增貸款越來越多的投向了教育、醫療、市政工程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這些新領域、新項目及其融資主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商業銀行以前的信貸業務,傳統的擔保方式似乎已經難以滿足他們的融資需求。
于是,商業銀行開始尋求新型的擔保方式,實踐中,一些適合上述特定項目、領域、特定主體的擔保方式應運而生。這些新出現的擔保方式從本質上講都屬于權利質押擔保,它們的新穎之處在于對質押標的(或者說質押物)的選擇上,從而使得這些質權的設立、效力以及質權的實現都區別于傳統的權利質押。根據權利的性質和設定效力的方式,本文將新型權利質押標的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不動產收益權,如公路收費權、橋梁收費權、旅游風景區收費權和學生公寓收費權。其特點在于依附于不動產而存在,其本身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物權,但是在相關的擔保法律中明確規定了其中的一些特定的不動產收益權可以用于質押,我們可以將這些特定的不動產收益權認可為準物權,并將其作為質權的標的之一。
第二類是融資主體資格權或派生的收費權,主要有學費收費權、醫療收費權、特許經營權和特定行業經營權。其特點是本身并不具有財產價值,只有行使該權利才能產生相應的經濟利益或收入。
第三類是企業的一般債權,一般債權存在的普遍性和其固有的轉讓性使其得以并適合構成質權的標的。
二、商業銀行新型權利質押貸款所面臨的風險
1.新型權利質押標的選擇風險
我國對權利質押出質標的的特征要素有兩個要求:一該權利必須為財產權,二該權利是可以讓與的,具有可轉讓性。我們可以用這兩個要件來分析新型的權利質權標的的風險:
(1)質押標的為非財產權所帶來的貸款風險
權利質押是以權利的交換價值擔保債權實現的,因此它必須要滿足質權人從中實現自己債權的需求,在銀行的實際業務操作中,公路、橋梁收費權和農村電網收費權可以視為準物權;一般債權也可以確立為準物權;高校學生公寓收費權有相應部門規章規定確定學生公寓收費權可以用于銀行貸款質押擔保。除了上述四項權利直接或間接的獲得了法律上作為權利質押標的的認可以外,其他一些新型權利質押標的都缺少法律的確認。商業銀行如果接受未經法律認可允許出質的權利作為質押擔保的,其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銀行同借款人之間簽訂的質押協議無效,從而造成銀行的擔保落空,一旦發生貸款清償風險,銀行就無法實現自己的擔保債權。
(2)質押標的缺乏可轉讓性所帶來的貸款風險
商業銀行在選擇權利質押標的時,必須對用于出質的權利是否具有可轉讓性予以充分的關注。缺乏可轉讓性的權利在質權人實現質權時必然會影響到所出質權利的變現,導致質權人無法順利實現質權。比如,納入財政預算和有特殊用途的收費權,法律規定其收費主體資格特殊性以及收入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侵占或挪用,最典型的就是學校收費權和醫療收費權。另一類是法律雖然沒有限制轉讓,但由于權利主體資格不是自然取得而是需要行政許可的,其變現或轉讓要受到行政許可的影響,最典型的就是藥品生產權。銀行接受這類權利質權擔保的必須考慮到承擔被擔保債權受前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可能無法實現的風險。
2.新型權利質權估值的風險
權利質押的價值評估對于銀行貸后風險控制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傳統的權利質押貸款估值方法主要基于收益現值法的思想,但是在新的權利質押標的出現之后,這一方法在很多情況下會導致對資產價值的高估或低估,特別是它無法有效衡量在中長期內外部環境變時對標的物價值的影響。銀行信貸人員主要依靠財務指標來判斷企業的經營狀況,對其的估值更是缺乏了解,從而導致了銀行在貸款發放時為了避免估值風險而著重發放短期貸款,卻忽略了重要的中長期權利質押貸款,這對于新型權利質押貸款的發展是不利的。
3.新型權利質權實現的風險
權利質押標的移轉應當被理解為質權人對出質權利的實際控制。這種控制可以是代表權利被質押的憑證的轉移占有,也可以是在法定出質登記機關進行質權的登記。如果借款人出質權利既沒有將相應的憑證交付銀行轉移占有也沒有依法登記,則會造成這一出質行為僅對銀行和借款人雙方有效而無法對抗善意第三人。其直接后果就是銀行無法限制由于善意第三人的原因使得借款人對權利質物進行處分,一旦處分則原有的擔保落空。若借款人不愿重新提供擔?;蛑匦绿峁┑膿r值不充分,則原先的權利質押無法得到實現。
三、商業銀行選擇新型權利質押貸款的風險防范
1.出質的權利必須是法律允許予以質押的權利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能夠充當銀行貸款擔保的新型權利質押標的僅限于:(1)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等不動產收益;(2)農村電網建設于改造工程的電費收益權;(3)高校學生公寓收費權;(4)借款人的一般債權。商業銀行對除此以外的各項新型權利質權標的最好不要單獨接受其擔保銀行債權。
2.出質的權利必須是可以轉讓變現的
銀行不宜接受屬于財政性收費或者說納入財政預算或有特定用途的收費收入作為權利質權擔保銀行貸款。其次,銀行不宜接受借款人將具有行政許可經營性質的經營權或證照作為權利質權擔保銀行貸款。但一般的商標、品牌特許經營權由于其讓與變現的可能較大可以考慮作為銀行貸款債權的質權擔保標的。
3.出質的借款人必須擁有行使出質權利以及將其出質的權利
商業銀行在審查決定是否接受借款人出質的權利時,還必須關注借款人是否擁有行使其出質權利的權利。新型權利質權的標的及其出質并不是出資人自然取得的,需要經過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確定或批準。因此,銀行應當向出質人索要政府有關部門出具的批準借款人行使其出質權利的證明文件,以及同意將該項權利出質給銀行用于貸款擔保的批文。由于國家機關在法律上并不能作為保證人,因此這個做法并非是真正要求國家機關進行擔保,而是有助于借款人在出現還款困難時籌集資金,有利于銀行質權的實現。
4.出質人應在銀行開立專用收費賬戶
商業銀行為防范風險可以同借款人約定通過行使出質權利產生的經濟收入必須集中流入約定監管的賬戶內,指定貸款銀行代替借款人進行日常監管,并定期告知貸款銀行該賬戶內的資金收入和使用情況,對單筆支用數額超過一定金額的,應該得到銀行的同意,最大限度的保證監管賬戶內的收入可以成為銀行貸款的第一位還款來源。
四、結論
任何金融創新品種發展的同時必然會遭遇質疑和挫折,商業銀行新型權利質押貸款亦是如此。但是,它的產生的確為我國現代商業銀行發展資產信貸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所以我們在關注它給商業銀行貸款監管帶來挑戰的同時,也該關注到它擴大銀行貸款業務,提升商業銀行競爭力,不斷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積極方面。
參考文獻:
[1]朱巖:物權法草案中“權利質權”規定內容評析[J].中外法學,2006,2:249~256
[2]劉康康:對商業銀行開展權益質押貸款的幾點思考[J].新疆金融,2006,7:38~39
[3]陳建成:以權利為標的債之擔保形式[J].法學論壇,2004,4:36~38
[4]蔣遜明:中國專利權質押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7,6:78~86